导图社区 汉概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课本梳理内容
编辑于2022-02-08 20:56:23汉概第一章
学科论
性质和特点
一、学科名称
语言教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
一个人出生开始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
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第二、三…语言统称为第二语言)
母语和外语
国家的界限区分
母语指的是本国与本民族的语言
第一语言和母语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于移居国外的人的子女来说,他们出生后首次接触并获得的语言可能不是母语而是居住国的语言)
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可能是一个国家别的民族的语言,或是一个国家的另一种官方语言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以民族的界限来区分
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本族语=本民族语言 非本族语=外语/本国其它民族语言
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不能称为外语,只能称为非本族语
主要语言和次要语言
从被使用程度上划分
一般而言
主要语言:母语、本主语、第一语言
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
在一定条件下
在海外工作或居住的人
主次要语言可以相互转化
目的语
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目的语不分语言类别,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如何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
1.内涵上,第二语言和外语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第二语言包含于外语)
2.语言学习环境上,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不在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
3.广义的第二语言,指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4.狭义的第二语言,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它民族的语言,一种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是广义的“第二语言”
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
优点
体现学科特点和内涵——教授外国人
国内外影响广泛
简洁上口,符号汉语表达习惯
使用时间久
局限性
只突出了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的反应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优点
精准指出学科内涵和性质
包涵面广,能涵盖第一语言外所有的汉语教学
学术论著中使用较多
局限性
名称太长,不上口,约定俗成的原因不会取代“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
对外汉语
二、学科性质
科学术语的三重含义
1.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
2.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3.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对外汉语教学
是语言教学
是第二语言教学
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学科上,隶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
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
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想结合的学科
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是应用性学科
学科建设必须以理论基础为主
理论研究以汉语教学为核心
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对外汉语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具备第二语言的一般特点
特殊性及难点
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表音表意文字区别)
语音上,轻声、儿化、声调...
词汇上,同义词、同音词...
语法上,量词、多义词...
汉语语法
任务和内容
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指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
过程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主体: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各层次的一线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
事业发展较快
研究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对外汉语学科的建设
作为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任务
1.采取措施,加快汉语国家化趋势,使世界性汉语热升温,使更多外国人通过汉语学习了解热爱中国。
2.狠抓学科建设。
3.培养各层次汉教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
4.增加汉教研究的科研投入。
5.大力研究和宣传、推广汉语水平考试
6.研究好汉教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关系,及时调整改革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与策略。
7.加派海外汉语教师,开拓国外办学新市场。
学科体系和结构
发展历史
唐代:我国接受留学生最多的时期
明初:《老乞大》《朴事通》教朝鲜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
明末: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初创阶段(20c50初-20c60初)
1951年,清华大学,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58年,正式出版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巩固和发展阶段(20c60初-20c60中期)
恢复阶段(20c70初-20c70后)
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以后)
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
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质
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开展较为广泛的国际交流
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创立专门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
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
开始培养专职对外汉语师资
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得到重视
教学法研究开始深入、全面的发展
现状和趋势
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
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教材开放有了新突破
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