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初二历史___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CHUERLISHI
编辑于2022-02-12 11:20:54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是元素组成的整体,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A包含于B或B包含A)
cars(外研版英语九下p25),九下英语,cars(外研版英语九下p25),分别是changes、advantages of cars。
2021北京中考阅读D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structure type、summary beginning、writer's opinion、scientific achivement and an example。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是元素组成的整体,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A包含于B或B包含A)
cars(外研版英语九下p25),九下英语,cars(外研版英语九下p25),分别是changes、advantages of cars。
2021北京中考阅读D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structure type、summary beginning、writer's opinion、scientific achivement and an example。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性质
是中华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结果:日本获胜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至25日
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历史意义
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
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
历史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结果:失败
南京大屠杀
背景
淞沪会战失利
日军攻陷南京
时间:1937年12月13日
遇难者: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 年3 月16日至4月15日
主要影响
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高了前线士气,振奋了民族抗战精神
历史意义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结果:中国获胜
武汉会战
时间:1938年6月11日至1938年10月27日
历史意义: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结果:在富池口要塞同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日寇向国军施放毒气才占领。在庐山南北,国军与敌展开激战,取得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枝,军马100余匹。在大别山地区,国军在富金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予敌重创,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每个连平均减员到40人,营长一级的军官也多有伤亡。同时,国军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巧妙阻击日军,激战1个多月,致使日军付出了战死1000人,伤约3400人的代价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阳,国军持续阻击日军,歼敌2600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
背景:武汉陷落
结果: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历史意义
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一举挫败了日本进攻华北的阴谋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25日
结果:八路军获胜
历史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论持久战》
发表时间: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
意义
提出有效打击敌人的战术,指导军队切实可行的实战战斗
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
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
历史意义
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目的:砸碎敌人的“囚笼”
总指挥:彭德怀
RZ_nn
R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