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21 18:44:49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耳的解剖结构
颞骨分部: 鳞部 乳突 岩部 鼓部 茎突
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和传导声波
长约 2.5--3.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二个生理狭窄(骨部与软骨部交界,骨部距离鼓膜外约0.5cm处
软骨部皮肤富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厚
中耳
鼓室 鼓窦 乳突 咽鼓管
鼓室(六个壁的结构)
外壁: 鼓膜、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鼓岬、镫骨底板、前庭窗、蜗窗、匙突、面神经管水平段 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室口、颈内动脉管 顶壁:鼓室盖与大脑颞叶相连、鼓窦盖、岩鳞裂、 2㎜→颅中窝 底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前壁):鼓窦入口、神经管垂直段、外半规管凸、锥隆起、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神经:鼓索神经、面神经 韧带:锤骨上、前、外侧韧带 砧骨上、后韧带镫骨环韧带
乳突
鼓窦:
乳突最大气房.通上鼓室.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咽鼓管 :骨部(外1/3):开放状态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小儿:短,平,宽,直。
生理
鼓膜:增强声压17倍、听骨链:中耳增压22倍
中耳的生理功能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震动能量引起介质分子位移所遇到的阻力称为声阻抗,两种介质的阻抗相差越大,声能传递阻抗越大。 如空气中的声能仅0.1%传入水中 中耳的功能相当于传声变压装置,使液体对声波传播的高阻抗与空气对声波传递的低阻抗相匹配,使空气中的声波有效地传递到内耳。
咽鼓管的生理
调节机能-中耳内外压力 防声、防炎功能、引流作用
内耳
解剖和功能:前庭、半规管、耳蜗 组织学:膜迷路、骨迷路、淋巴液
椭圆囊-椭圆囊斑(位觉斑),感受位觉,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皮 球囊-球囊斑(位觉斑),有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
内耳(迷路)
膜迷路(与骨迷路相对应)
螺旋器(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
耳蜗
听觉生理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蜗神经内耳门入颅止于蜗神经背核和蜗神经腹核,至两侧上橄榄复合体,至下丘核或内侧膝状体经内囊止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颞上回
内耳平衡生理
耳的生理
耳的平衡生理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