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21 21:26: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流行病学
在因急性并发症入院的具体原因中,DKA最常见,占70.4%
DKA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发病机制
主要诱因
胰岛素使用不当
感染
病理生理
血中胰岛素有效作用的减弱,同时多种反向调节激素水平升高
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肝和肾脏葡萄糖生成增加,导致高血糖
葡萄糖利用障碍,分解脂肪产生酮体
血酮包括:B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临床表现
1、“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3、呼吸道症状: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丙酮味)
4、脱水症状: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
5、休克症状: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神志消失
临床诊断
血酮值≥3mmol/L或尿酮体阳性
糖尿病酮症:血糖>13.9m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18mmol/L或 PH>7.3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清HCO3-<18mmol/L和/或动脉血PH<7.3时即可诊断
治疗要点
1、快速大量补液
第1h输入盐水一般1.0-1.5L(成人),随后补水取决于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
鼓励患者自己多饮水,可以少量多次
补液治疗是否奏效,要看血流动力学(如血压)、出入量、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等
2、小剂量胰岛素降糖
0.1U/Kg/h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
Q1h测血糖,Q2h测血酮
血糖下降的幅度应控制在2.8-4.2mmol/h
血酮下降幅度应>0.5mmol/h
血糖≦11.1mmol/L时,遵医嘱撤小剂量
血糖≦11.1mmol/L时,使用5%GS+甘舒霖R,4-6h复查血糖,维持血糖值在8.3-11.1mmol/L
3、纠正电解质紊乱
补钾
补钾原则
1、不宜过“早”
2、不宜过“快”
3、不宜过“浓”
4、不宜过“多”
1、血钾>5.2mmol/L,无需额外补钾,1h内复查
2、血钾4.0-5.2mmol/L,静脉补液增加氯化钾0.8g/l/h
3、血钾3.3-4.0mmol/L,增加氯化钾1.5g/l/h
4、血钾<3.3mmol/L,优先补钾
补碱
PH<6.9补充碳酸氢盐;PH≥6.9,无需补充碳酸氢盐。
PH应该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直到PH维持在7.0以上。
4、防治诱因和处理并发症
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肾衰竭、脑水肿等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神志、休克症状、脱水情况、生命体征等
2、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大量补液
3、遵医嘱按需上心电监护、吸氧等,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4、记录24h出入量,鼓励患者多喝水
5、小剂量使用期间的观察要点(见小剂量治疗)
6、定期监测血糖、血酮情况,做好健康宣教
7、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做好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