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第二单元
八下历史课本思维导图第二单元(详解版)
编辑于2022-02-23 20:47:10历史·第二单元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3年
背景
经济基础
工业设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落后
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结果
第一个五年计化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意义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
加紧进行民国主政治的建设
时间、地点
一九五四年九月北京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1954年
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方式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
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
时间
一九1953年——1956年底
结果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影响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重大失误
表现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
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目的
克服困难局面
结果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文化大革命
开始
1966年夏
结束
1976.10
评价
给党,国家,各民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建设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成就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再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
成就
我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评价
子主题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的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