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合并报表-iOS
注册会计师合并报表思维导图,清晰明了。
编辑于2022-02-26 09:47:40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 赊销和分期收款 的, 为 “ 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 ” 的当天 ; 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无书面合同的 , 为 发出 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
注册会计师税法学习思维导图,通过详细的脉络,展示了企业所得税相关知识点,帮组大家学习得心应手。
注册会计师会计,所得税会计章节,通过清晰的脉络帮助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其中会计利润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法范畴,是 “ 税法认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采取 赊销和分期收款 的, 为 “ 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 ” 的当天 ; 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无书面合同的 , 为 发出 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
注册会计师税法学习思维导图,通过详细的脉络,展示了企业所得税相关知识点,帮组大家学习得心应手。
注册会计师会计,所得税会计章节,通过清晰的脉络帮助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其中会计利润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属于税法范畴,是 “ 税法认可。
筹资管理
合并范围的豁免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只应将那些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 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如果其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则应当将其控制的 全部主体,包括投资性主体以及通过投资性主体间接控制的主体,纳入合 并财务报表范围。
1.调整:子公司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后净利润,不考虑内部交易影响) 2.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内部交易的抵销。
同控
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1.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 /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子主题
2.一体化存续:子公司留存收益的恢复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子公司的盈余公积 × 母公司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 母公司持股比例】
对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自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转入留存收益。 【提示2】借方对母公司资本公积的冲减,以母公司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子公司的盈余公积 × 母公司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 × 母公司持股比例】
对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自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转入留存收益。 【提示2】借方对母公司资本公积的冲减,以母公司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
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投资当年
①子公司实现盈利(或亏损)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 ②子公司分派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③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母) ④子公司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 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母)
子公司净利润的调整只考虑购买时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无需考虑内部交易。 同控下直接用净利润即可,无调整。
连续编报
调期初①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或相反】 ②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③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年初(母公司的) ④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年初(母公司的)
调当年①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②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③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母) ④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母)
2.将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年初+本年发生) 未分配利润(年初+本年发生) 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可转换债券
认股权证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 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即发生超额亏 损),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出现负 数。
3.将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当年的利润分配抵销
借:投资收益【调后净利润*r】 少数股东损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
4.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 方的部分(控制日到合并日)
借:资本公积(母公司溢价贷方余额为限)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的盈余公积 × 母公司持股比例 )
5.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的抵销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非同控
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1.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a.借:固定资产——原价【评估增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导致账面价值不同于计税基础的: b.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调整后的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购买日确认=合并成本-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层面-公允价值) 少数股东权益(净资产公允价值*r) 盈余公积(贷方差额) 未分配利润
①合并商誉=合并成本-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考虑所 得税后)的份额 ②如果出现贷方差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但 因购买日不需要编制合并利润表,该差额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 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留存收益。 if如果包括其他权益工具,属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则应抵消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结构
1.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1.将子公司各资产、负债原来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原价 /存货 /应收账款 贷:资本公积 导致账面价值不同于计税基础的: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将子公司按照账面价值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按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 a借:管理费用(按公允价值补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b.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c.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在处理各种资产,可能会伴随所得税费用的变化(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连续编报
调期初
1.账面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原价(增值部分) 贷:资本公积——年初导致账面价值不同于计税基础的:借:资本公积-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发生损益类)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调当年
2.将子公司按照账面价值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按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当年部分) a.借:管理费用(按公允价值补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b.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c.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 在处理各种资产,可能会伴随所得税费用的变化(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2.长投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投资当年同上
子公司实现盈利或亏损,要考虑账面调公允对净利润的影响
连续编报:调期初及当年
3.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调整后的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不受2的影响) 盈余公积【期初+本期计提】调整前净利润*提取比例 未分配利润【期初+子公司调整后的利润-本期提取盈余公积- 本期分配股利】年末:与下面相同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 少数股东权益
4.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抵销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同上年末)
5.内部交易的抵消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3)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4)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 (5)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 (6)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应收股利/利息)
第一年: ①抵销应收应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数,未扣除减值的) ②抵销债权方确认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贷:信用减值损失
连续编报: ①抵销应收应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余额) 注意:第二年抵销的金额可能与第一年不同
②抵销期初坏账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③抵销本年计提(或冲回)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或相反的分录
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交易当年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收入) 贷:营业成本(倒挤) 存货(内部销售收入-成本)*未出售比例
②抵销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①抵销本期内部销售方的销售收入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抵销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但应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利润为限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连续编报
第一步: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连续编报) ①抵销期初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②对于本期新增内部购销,按本期内部销售方收入的金额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③抵销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既可能包括以前购进但尚未出售的存货,也包括本期新购进但未 出售的存货。)
第二步:抵销存货跌价准备(连续编报) ①抵期初:抵销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数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当期:抵销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③抵差额: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数与上述余额的差额,但存 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或做相反分录(个别报表可能为补提或冲回)
5.内部交易的抵消
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交易当年
一、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①将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一方销售的商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 ——原价 * 一方的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 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固定资产 ——原价 ②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连续编报
①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③将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合并处理 将上述抵销分录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和“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项目 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收益” 项目代替。
无形资产交易的合并处理
交易当年
1.将本期购入的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资产处置收益 贷:无形资产——原价 2.将本期多摊销抵销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 贷:管理费用
连续编报
1.将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无形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将期初累计多提摊销抵销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期初累计多摊销金额)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将本期多摊销抵销 借: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 贷:管理费用
所得税会计相关的合并处理
1.合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余额×所得税税率 2.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 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 末余额
一、内部应收款项相关的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个别报表: 账面价值VS计税基础 合并报表:账面价值VS计税基础 提示:所有的计税基础都是站在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来考虑
一、内部应收款项相关的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一 )抵销个别报表中确认应收账款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数(余额)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抵销个别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差额(发生额) 借: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相反分录) 提示:合并报表内部债权债务不存在。step①抵余额 ②抵减值③抵递延
二、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处理 总结:若内部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 余额=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 得税税率
逆流交易的合并处理
逆流交易,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该子公司 的分配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之间分配抵销。(利润在子公司)
子公司利润减少(增加则相反): 借: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非货币资产交换,少数股东分享部分 贷:少数股东损益
特殊交易事项
一、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1.个别报表:对于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投应当按照实际.支付价款或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2.合并财务报表-属于权益性交易:因购买少数股权支付价款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亏了资本公积在借方”
合并资产负债表确认资本公积=支付价款-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权益性交易都是调整资本公积,权益性交易是指控制权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借:资本公积 贷:长期股权投资
因追加投资等对非同控下的被投资方 实施控制
1.属于“一揽子交易”,应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子公司控制权的 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2.不构成一揽子交易(非同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成本法权
①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 资公允价值+新增股份公允价值(跨界) ②原投资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其他 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合并报表层面无差异
权益法→成本法
个别报表:①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 +新增股份公允价值 ②购买日之前因权益法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 积—其他资本公积暂时不做处理,待到处置再按规定处理
合并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股权的原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视同出售)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1.合并成本=原投资购买日公允价值+新增股份公允价值(合并报表) 2.商誉=合并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新持股比例 3.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账面价值+新增股份公允价值(个别报表)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对于分步实现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视同参与合并的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进行调 整,将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报表中,并将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所有者权益项下的相关项目。
2.在取得原股权之日与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同处于同一方最终控制之日孰晚日起至合并日之间已确认有关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净资产变动,应分别冲减比较报表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
二、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个别报表:出售股权取得的价款或对价的公允价值与所处置投资账 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权益性交易):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该交易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属于权益性交易,合并财务报表中不确认投资收益。(需抵销个别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倒挤) 资本公积(对价-减少净资产份额)商誉不改变
商誉不变,则合并报表层面长投的减少直接对应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减少
母公司因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而丧失控制权
1.一次交易处置子公司
成本法→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个别报表:①处置部分:按比例结转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认投资收益②剩余部分: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跨界)
成本法→权益法
个别报表:①处置部分:按比例结转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认投资收益②剩余部分:视同取得时即按照权益法核算,进行追溯调整(未跨界)
合并报表层面
①终止确认长期股权资产、商誉等的账面价值,并终止确认少 数股东权益(包括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账面价值。
②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剩余股权
③处置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与商誉之和(合并报表层面长投价值),差额计入投益
知识点链接:长投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取得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长投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转出
④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可以结转至损益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入当期损益。
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客观题)=(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原持股比例+商誉)+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部分)、其他权益变动×原持股比例
1.合并报表层面账面调公允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70(675×40%) 投资收益 50 2.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 借:投资收益 45 贷:盈余公积 3(50×60%×10%) 未分配利润 27(50×60%×90%) 其他综合收益 15(25×60%) 理由:个别报表成本法;合并报表权益法,权益法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 3.转出其他综合收益25万元,重分类转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25(合并报表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2.5 未分配利润 22.5
2.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子公司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
在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以前的各项交易,应按照“在不丧失 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 行会计处理。
属于“一揽子交易”
1.应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原有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 进行会计处理;
2.对于丧失控制权之前的每一次交易,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 应的享有该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 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 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投益。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
但仍具有控制权,母公司应当按照增资前的股权比例计算其在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中的份额,该份额与增资后按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在增资后子公司账面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链接:成本法稀释成权益法:按新的持股比例确认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净资产份额,与持股比例下降部分原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权益法其他方增资:计入长投-其他权益变动及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