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2 建筑生活排水系统
这是一个关于02 建筑生活排水系统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26 19:56:50建筑生活排水
1. 系统选择
1. 生活污水与废水宜分流(4.2.2)
1.1. 当地政府要求污、废分流且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放
1.2. 生活废水重复利用
2. 设置单独废水管道排放(4.2.3)
2.1. 消防排水、空调冷凝水、室内水景排水、游泳池放空排水,无洗车的车库和无机修的机房地面排水宜与废水分流,应设置单独废水管道排放至雨水系统。
3. 单独排放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4.2.4)
3.1. 营业餐厅、食堂的油脂废水
3.2. 洗车冲洗水
3.3. 致病菌、放射性超标的医疗或科研排水
3.4. 水温超过40℃的锅炉排污水
3.5. 用作中水水源的生活排水
3.6. 实验室有毒有害废水
4. 建筑中水原水收集管道应单独设置。
2. 卫生器具
1. 卫生器具
污水盆、洗手盆、大便器、小便器
2. 《地漏》CJ/T 186
1. 布置场所(有设备和地面排水场所)应设地漏-4.3.5
卫生间、盥洗室、淋浴间、开水间
4.3.6 一些涉水的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排水,在检修时需要从地面排水时宜采用密闭地漏,目前市场上密闭地漏有用工具动手打开的也有脚踩的可供选择。对于管道井、设备技术层的事故排水建议设置无水封直通式地漏,连接地漏的管道末端采取间接排水。
有洗衣机、直饮水、开水器等设备附近
食堂或营业餐厅厨房
2. 型式选择布置 4.3.6
1. (宜设置网框式)食堂、厨房、公共浴室
2. (应设密闭地漏)不经常排水的场所
2. 住宅卫生间宜设密闭地漏
3. 事故排水地漏不宜设水封
例如管道井
4. 设备排水应采用直通式地漏
5. 地库车库如有消防排水,宜选用大排量专用地漏
3. 地漏泄水能力 表4.3.8
3. 存水弯
1. 水封不得小于50mm,严禁采用机械活动瓣代替水封,严禁采用钟式结构地漏
2. 医疗卫生机构不在同一房间内的卫生器具不得共用存水弯
3. 不得重复设置水封
4. 下列设施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
1. 构造无水封的卫生器具或无水封的地漏
2. 其他设备的排水口或排水沟的排水口
3. 建筑排水管道
1. 水力计算
1.1. 当量:污水盆的流量0.33L/s
1.2. 表4.5.1 卫生器具流量、当量、排水管管径
1.3. 排水设计秒流量
分散型建筑Qp=0.12根号Np+qmax
密集型建筑Qp=qp0*n0*bp
1.4. 排水横管的计算4.5.4-6 Q=A*V,V=1/n*R(2/3)*I(1/2)
圆管满流:R=d/4
半管流:R=d/4
正方形:R=a/4
1.5. 排水立管的计算4.5.7-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
2. 管道布置
2.1.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的场所
1. 人员居住的场所
2. 生活饮用水池上方
3. 遇水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设备的上方
4. 食堂厨房饮食业厨房的上方、
2.2. 住宅厨房间废水不得与卫生间的污水合用一根排水立管(但可以与卫生间废水合用一根立管)
2.3. 室内生活废水排水沟与室外生活污水管道连接时,应设水封装置
3. 同层排水
3.1. 排水支管要求不穿越楼板进入下层用户时,应设置同层排水
3.2. 住宅卫生间宜采用不降板同层排水。
4. 间接排水
4.1. 间接排水设备或构筑物
1. 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箱)的泄水管和溢流管
2. 开水器、热水器排水
3. 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
4. 蒸发式冷凝器、空调设备冷凝水的排水(排至雨水系统)
5. 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或冷风机浴霜水盘的排水
4.2. 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
饮料用贮水池排水口 ≥150mm
50mm 、100mm、 150mm
5. 阻火装置
5.1. 金属排水管道
洞口间隙、套管间隙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
5.2. 塑料排水管道
1.管道穿越防火墙时,两侧设置阻火装置
2.高层建筑明设 ≥dn100mm穿越楼板时,应在楼板下侧管道上设置阻火装置
3.当排水管道穿越管道井时,应在井壁外侧管道上设置阻火装置
6. 清通设备
6.1. 检查井
1. 管道转弯、连接;管道变径、坡度改变、跌水处;检查井间距(4.10.3-30 40 50)
2. ≤150mm的排水管道,敷设于室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时,可用清扫口替代检查井,清扫口设置在井室内。
6.2. 检查口
1. 设置在排水立管上:检查口中心高度据操作地面为1.0m,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设立H管时,应设在H管上部。
2. 排水立管连接排水横支管的楼层上,应设检查口;建筑物底层必须设置。
3. 立管有水平拐弯或采用乙字弯,该层立管的乙字弯或拐弯的上部应设检查口。
6.3. 清扫口
1. 设置在排水横管:清扫口只可单向清通,检查口双向清通。
2. 设置场所
1. 连接2个及以上的大便器或3个及以上的卫生器具的铸铁排水管,宜设清扫口
2. 连接4个及以上的大便器的塑料排水横管,宜设清扫口
3. 水流转交小于135°的排水横管上,应设清扫口
4. 清扫口至室外检查井中心的最大长度:50mm-10m,75mm-12m 100mm-15m 100mm以上-20m。
5. 直线上的清扫口最大间距:表4.6.3-2
3. 设置要求
1. 楼板上与端部的距离≥0.2m;楼板下与端部的距离≥0.4m。
2. 横管起点设置堵头替代清扫口,堵头与墙面应≥0.4m
3. 小于100mm,清扫口尺寸与管道同径;大于等于100mm,清扫口为100mm
4. 铸铁排水管道的清扫口,其材质应为铜质;塑料排水管上的清扫口宜与管道材质相同
5. 排水横管连接清扫口的连接管及管件应与清扫口同径,并采用45°斜三通和45°弯头或两个45°弯头组成。
6. 排水横管悬吊在转换层或地下室顶板设置清扫口困难时,可用检查口替代清扫口
7. 排水管道的连接
7.1. 卫生器具排水管与横支管的垂直连接,宜采用90°斜三通;
7.2. 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宜采用顺水三通或顺水四通和45°斜三通或45°斜四通;
7.3. 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弯曲半径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或90°变径弯头;
7.4. 排水立管应避免在轴线偏置,当受限时,宜用乙字弯或两个45°弯头连接;
7.5. 排水支管、排水立管接入横干管时,应在横干管管顶或其两侧45°范围内采用45°斜三通接入。
7.6. 排水管道在穿越漏乘设套管且立管底部架空时,应在立管底部设支墩或固定措施。地下室立管与排水横管转弯处也应设置支墩或固定措施。
8. 排水沟
8.1. 室内生活废水的排放宜采用有盖排水沟
1. 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或沉淀物需要经常冲洗;
2. 设备排水支管很多,管道连接困难;
3. 设备排水点位置不固定;
4. 地面需要经常冲洗。
8.2. 废水中含有带纤维或大块有机物时,应在排水沟与管道连接处设置格栅或带网筐地漏。
8.3. 室内生活废水管与室外生活污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水封装置。
9. 最小管径
9.1. 大便器排水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
9.2. 建筑物内排出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50mm。
9.3. 多层住宅厨房的立管管径不宜小于75mm。
9.4. 单根排水立管的排出管宜与排水立管相同管径。
9.5. 排水横管管径
公共食堂厨房内的污水采用管道排除时,管径比计算管径大一级,干管不得小于100mm,支管不得小于75mm。
医疗机构的洗涤盆和污水盆的排水管径不得小于75mm。
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以上的小便器,污水支管不宜小于75mm.
公共浴池的泄水管不宜小于100mm。
4. 通气管
1. 一般规定
1.1. 当底层单独出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况,可不设通气管:
住宅排出管以户排出时
公共建筑无通气立管的底层排水支管单独排出时最大卫生器具应符合表4.7.1
排水横管不应大于12m
1.2. 生活排水管道顶端应设伸顶通气管,当无法伸顶时,可设置下列通气方式
1. 侧墙通气
2. 无法满足1款时,可设自循环通气
3. 公共建筑无法满足1、2款时,可设置吸气阀
1.3. 通气立管不得接纳器具污水、废水和雨水,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
1.4. 通气立管长度不大于50m且2根及2根以上排水立管同时与1根通气立管相连时,通气立管管径应以最大一根排水立管按本标准表4.7.13确定,且其管径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径。
概要
2. 环形通气管
2.1. 主通气立管(排水立管同侧)
2.2. 副通气立管(排水立管对侧)
2.3. 应设环形通气管的条件:
1. 连接4个及以上卫生器具且横支管大于12m排水横支管
2. 连接6个及以上大便器的横支管
3. 设有器具通气管
4. 特殊单立管偏置时
2.4. 环形通气管、器具通气管的应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或检查口以上,按不小于0.01坡度与通气立管连接
2.5. 横支管上设环形通气管时,应在其最始端的两个卫生器具之间接出,并在排水横支管中心线以上与排水支管垂直或45°连接
2.6. 建筑物内不得使用吸气阀代替器具通气管和环形通气管。
3. 器具通气管(卫生、安静要求较高)
3.1. 器具通气管应设在存水弯出口端
4. 结合通气管
4.1. 结合通气立管宜每层或隔层能与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连接,与主通气立管连接。
4.2. 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4.3. 结合通气管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
4.4. 通气立管伸顶时,其管径不小于与其连接的通气立管管径
4.5. 自循环通气时,其管径宜小于与其连接的通气立管管径
考点
4.6. 当污水立管和废水立管合用一根通气立管时,结合通气管可隔层分别与两立管连接(斜三通)。(不能用H管替代)
5. H管件
5.1. 当采用H通气管代替时,其下端宜在排水横管以上与排水立管连接。
6. 特殊单立管偏置
6.1. 位于中间楼层时,上层与下层之间设置辅助通气管。
6.2. 位于底层时,辅助通气管或加大偏置管管径
7. 自循环通气
7.1. 专用通气立管与排水立管连接
1. 顶端应在最高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或检查口以上采用2个90°弯头相连
2. 通气立管宜隔层按本标准第4.7.7条第4款、第5款的规定与排水立管相连;
3. 通气立管下端应在排水横干管或排出管上采用倒顺水三通或倒斜三通相接。
7.2. 采取环形通气立管与排水横支管连接
1. 通气立管的顶端应按本标准第4.7.9条第1款的规定连接;(同专用通气立管)
2. 每层排水支管下游端接出环形通气管与通气立管相接; 横支管连接卫生器具较多且横支管较长并符合本标准第4.7.3条设置环形通气管的规定时,应在横支管上按本标准第4.7.7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连接环形通气管;
3. 结合通气管的连接间隔不宜多于8层;
4. 通气立管底部应按本标准第4.7.9条第3款的规定连接。(同专用通气立管)
7.3. 采用顶部设置吸气阀或自循环通气的排水系统,宜在室外接户管起始检查井设置不小于DN1000的通气管。
8. 高出屋面的通气管设置要求
1. 高出屋面不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应设置风帽或网罩
2. 通气管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3. 经常有人停留的屋面,通气管高出屋面2m。
4. 通气管口不宜设置在建筑物挑出部分的下方;
5. 全年不结冻的地区,可在室外设吸气阀代替伸顶通气管,设在隐蔽处。
6. 伸顶通气管为金属管材时,应设置防雷装置
9. 通气管最小管径不宜小于排水管径的1/2,并按表4.7.13 确定。
10. 通气立管管径应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
10.1. 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副通气立管长度在50m以上
10.2. 自循环通气立管
11. 伸顶通气立管
11.1. 伸顶通气立管管径应与排水立管管径相同。(最冷月气温低于13℃时,应在室内平顶或吊顶以下0.3m处放大管径。)
11.2. 当2根及以上排水立管的通气管汇合连接时,汇合通气管的断面积应为最大一根排水立管的通气管面积加其余通气管面积之和的1/4。
5. 污水泵集水池
地下停车库排水
1. 地面排水系统,地面冲洗水宜接入小区雨水系统
2. 车库内如设洗车站应单独设集水井和污水泵,洗车水应排入小区生活污水系统
集水池的设计
容积:最大一台泵5min的出水量且每小时启泵次数不超过6次
集水池底宜又不小于0.05坡度坡向泵位
集水池底宜设冲洗装置
集水池应设置水位指示装置,必要时应设置超警戒水位报警装置,并将信号引至物业管理中心。
生活排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不得大于6h生活排水平均小时流量
污水泵流量和扬程
室内的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选定;
小区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小区最大小时生活排水流量选定
当室内设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按本标准第4.10.20条设置调节池时,污水水泵的流量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选定;
当地坪集水坑(池)接纳水箱(池)溢流水、泄空水时,应按水箱(池)溢流量、泄流量与排入集水池的其他排水量中大者选择水泵机组;(不叠加)
水泵扬程应按提升高度、管路系统水头损失,另附加2m~3m流出水头计算。
建筑物地下室生活排水泵的设置
生活排水集水池中排水泵应设置一台备用泵;
当采用污水提升装置时,应根据使用情况选用单泵或双泵污水提升装置;
地下室、车库冲洗地面的排水,当有2台及2台以上排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
地下室设备机房的集水池当接纳设备排水、水箱排水、事故溢水时,根据排水量除应设置工作泵外,还应设置备用泵。
污水泵的排出管
污水泵的启闭要求
6.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1. 隔油池
1. 职工食堂和营业餐厅的含油脂污水,应除油后方可排放室外污水管道
2. 隔油设施应优先选用成品隔油装置
1. 符合行业标准《餐饮废水隔油器》CJ/T 295
2. 排水设计秒流量选用隔油装置的处理水量
3. 水温、气温不得小于5℃
4. 仅设一套装置时应设超越管,管径等于进水管
5. 隔油器通气管应单独接至室外
6. 隔油器应通风排气,换气不小于8次/h
7. 隔油设备间应设冲洗水嘴和地面排水设施;
8. 隔油池出水管管底至池底的深度不得小于0.6m
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
2.1. 地下室时,应有专用隔间
2.2. 应有良好通风系统,敞开式换气不小于15次/h,盖板式换气8次/h
2.3. 应有除臭装置(排风机排风管;土壤层吸附除臭;成品除臭装置)
7. 小区生活排水
1. 管道布置
小区室外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充满度 4.10.7
小区室外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塑料管和塑料污水检查井,检查井内径大于600mm时,应设防坠落设施。
敷设深度
小区干道和组团道路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生活排水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m;当采用埋地塑料管时埋设深度可不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5m.
2. 检查井布置
管道转弯和连接处
管道管径、坡度改变、跌水
检查井间距超过表4.10.3
3. 管道设计流量
小区室外排水管道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排水流量计算
生活排水流量为85%~95%(住宅最大小时流量+公共建筑最大小时流量)
生活排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同生活给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3.2.1和3.2.2)
4. 小区水处理构筑物
1. 生活排水调节池有效容积不得大于6h生活排水平均小时流量
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设超越管,应设除臭装置
3. 污水泵站应建成单独构筑物,流量按小区最大生活排水流量选定;水泵扬程应按提升高度+管路水头损失+1.5~2m流出水头
4. 降温池
1. 排水温度高于40℃,优先考虑热量回收利用
2. 降温池容积:间断排放应按一次最大排水量与所需冷却水量总和计算;连续排放时保证污水与冷却水充分混合。
3. 降温池管道:有压高温废水进水管宜装消音设施
4. 生活饮用水作为冷却水时,应采取防回流污染。
5. 降温池虹吸排水管管口宜插进水中200mm.并应设通气管。
5. 化粪池
化粪池与地下取水构筑物的净距不得小于30m
化粪池距离建筑物外壁不宜小于5m
化粪池应设通气管
化粪池容积的计算V=Vw+Vv
化粪池的构造
1. 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0m,圆形化粪池直径不得小于1.00m
2. 双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宜为计算总容积的75%,
3. 三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宜为计算总容积的60%,第二格和第三格各为20%
4. 化粪池格与格、池与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5. 化粪池进水管口应设置导流装置,出水口处及格与格之间应设拦截污泥浮渣的设施
排水立管连接不宜多余8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