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 建筑生活给水系统
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水量、水压、防水质污染、小区给水、增压设备的知识,感兴趣快来看看。
编辑于2023-04-10 12:59:32 广东建筑给水系统
1. 水量
1. 引入管
3.7.4 建筑引入管
1.全部市政供水,设计秒流量qg
2.低位贮水池,[最大时Qh,平均时Qp]
3.市政+低位贮水池,各自计算,两者叠加
3.13.6 小区引入管
1.考虑未预计水量+漏损水量
2.不少于2条,且70%流量
3.小区环状管径应相同,不宜小于给水干管
2. 住宅建筑
U0采用加权平均
3. 分散型建筑
1.最大卫生器具流量大取大
2.卫生器具累计流量小取小
3.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Ng以0.5计,且加1.2L/s
4. 密集型建筑
1.最大卫生器具流量大取大
2.大便器自闭冲洗阀,单列计算,max{qnb,1.2}
3.公共食堂,洗碗台100%计,不与厨房用水叠加。
5. 综合建筑给水干管
1.高峰同时,同类型统一算且叠加,不同类型计算叠加
2.高峰不同时,高峰最大时秒流量qg+其他平均时Qp
6. 水泵流量
工况1、2,水箱调节供水,qg≥Q泵≥Qh
工况3、4,变频调速泵组供水,设计秒流量。
2. 水压
1. 系统选择
1.1. 给水器具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
1.2. 分区供水,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 集中热水,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MPa
1.3. 住宅入户管不应大于0.35MPa,非住宅建筑不宜大于0.35MPa
1.4. 用水点不宜大于0.2MPa
2. 高层建筑
2.1. 不超过100m,宜采用并联分区或分区减压方式。超过100m,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
3. 水头损失
3.1. 局部损失
1. 当量长度法
2. 百分数法
内径一直,三通分水25~30%,分水器分水15~20%
管配件大于管内径,三通分水50~60%,分水器分水30~35%
管配件小于管内径,三通分水70~80%,分水器分水35~40%
3. 特殊附件
入户水表 0.01MPa;
引入管水表 0.03MPa;
比例式减压阀,阀后静水压10%~20%
管道过滤器 0.01MPa;
3.2. 沿程损失
h=il
子主题
4. 水泵扬程
4.1. 工况 1
4.2. 工况2
4.3. 工况3
4.4. 工况4
3. 防水质污染
1. 空气间隙
3.3.4 配件出水口
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淹没
上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 2.5D
3.3.5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
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25mm~150mm
管口淹没出流,应设防虹吸回流措施
不存在虹吸回流的不受限制但宜从最高水面进入水池
3.3.6 消防等非饮用水贮水池
空气间隙≥150mm
3.3.6 回用水贮水池
空气间隙2.5D且≥150mm
2. 倒流防止器
城镇给水管网,应设
直接抽水加压设备
直接连接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进水管
两路不同管道市政给水且环状
小区或建筑物,应设
单独消防管,起端(不含室外接驳消火栓短管)
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贮水池,消防水泵出水管
有害物质设备或场所,必须设
设备、装置的连接管
化工车间、化工剂罐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应在引入管设置空气间隙。
3. 真空破坏器
从小区或建筑物管道上直接接出
游泳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池等充水补水管出口与溢流水位应设有空气间隙
不含有化学药剂的喷灌系统,碰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在管道起端应设真空破坏器
消防软管、轻便消防水龙;
出口接软管的冲洗水嘴、补水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 (淋浴花洒自带防回流功能)
进气口向下,且高出最高水位垂直高度,压力型不得小于300mm,
4. 止回阀
直接从城镇给水管网接入小区或建筑物的引入管上应设止回阀
密闭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进水管上应设止回阀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
4. 小区给水
1. 小区引入管
1.1. 按3.13.4和3.13.5规定计算+未预计水量和漏损水量
1.2. 不少于2条引入管,并保证故障时70%流量
1.3. 小区环状管网管径相同,并不小于小区给水干管管径
2. 贮水池( 15~20%)
2.1. 埋地式水池周围10m内,不得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
2.2. 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2.3. 贮水池大于50m2,宜分容积相等两格
2.4. V生活>V消防,贮水池可合并,更新周期不得大于48h
3. 布置形式
1. 直接与市政管网连接应成环状,或与城镇管网成环,且不少于2条连接管。
2. 管道外壁与建筑外壁净距不宜小于1m
3. 与污水管交叉,给水管在上,且接口不应重叠。重叠采用钢套管,封闭端口。
4. 室外给水管最小覆土不得小于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不宜小于0.7m.
5. 综合管廊里与各种管道的净距,满足安装需求且不宜小于0.3m
4. 阀门设置
4.1. 城镇给水管道的引入管应设阀门
4.2. 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
4.3. 小区给水干管的支管起端、接户管起端应设阀门
5. 消防管
5.1. 室外消火栓管径不得小于100mm
5. 增压设备
1. 水泵 泵房
Q~H特性曲线
1. 随流量增大扬程下降;
2. 水力计算选泵,高效区运行;
3. 备用泵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泵的供水能力;
4. 自动切换交替运行;
水泵吸水
1. 每台水泵单独设置吸水管,自灌式吸水应在吸水管设置阀门。
2. 喇叭口
喇叭口,宜向下,最低水位以下0.3m;
喇叭口与池壁,不宜小于1.5D吸水管。
喇叭口与池底,以上0.8D吸且大于0.1m;
3. 吸水管与吸水管,3.5D平均;
4. 单独吸水困难,吸水总管
吸水总管不宜少于2条,故障时100%流量,应设阀门
吸水总管流速,【0.8,1.2m/s】
吸水管与吸水总管采用管顶平接或高出管顶连接
5. 每台水泵应装设压力表、检修阀门、止回阀或多功能控制阀。必要时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泵房
给水泵房不应毗邻居住居住用房,设置在水池方或侧面
选低噪声机组,水泵基础、出水管和进水管减振措施,管道支架、吊架、穿墙处减振措施。
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泵组流量满足设计秒流量,电源可靠,满足连续运行
额定转速的工作点位于水泵高效区末端
要求压力稳定场合且工作泵≥2台,配置变频泵不宜少于2台
宜设置气压罐
2. 水箱 水池
1. 水池进、出水管
进、出水管应分别设置,应设阀门
市政直接供水,应设自动水位控制阀,直接作用式浮球阀不宜少于2个,与进水管标高一致
水泵加压供水,应设水位自动控制开、停控制装置;多水箱供水,各水箱进水管设电讯号控制阀。
2. 中间水池
仅转输:(5-10min)Qt
转输+调节容积:0.5Qh+(3-5min)Qt
3. 高位水箱
高位水箱供水,Qb≥Qh
3. 气压给水设备
最低工作压力,最不利点处所需水压;最高工作压力不得>0.55MPa
水泵流量≥1.2Qh
气压水罐调节容积,总容积的计算(气压水罐的水容积≥调节容积)
4. 叠压供水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6. 其他
循环冷却水
水景
游泳池
建筑给水系统
1. 水量
1. 引入管
3.7.4 建筑引入管
1.全部市政供水,设计秒流量qg
2.低位贮水池,[最大时Qh,平均时Qp]
3.市政+低位贮水池,各自计算,两者叠加
3.13.6 小区引入管
1.考虑未预计水量+漏损水量
2.不少于2条,且70%流量
3.小区环状管径应相同,不宜小于给水干管
2. 住宅建筑
U0采用加权平均
3. 分散型建筑
1.最大卫生器具流量大取大
2.卫生器具累计流量小取小
3.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Ng以0.5计,且加1.2L/s
4. 密集型建筑
1.最大卫生器具流量大取大
2.大便器自闭冲洗阀,单列计算,max{qnb,1.2}
3.公共食堂,洗碗台100%计,不与厨房用水叠加。
5. 综合建筑给水干管
1.高峰同时,同类型统一算且叠加,不同类型计算叠加
2.高峰不同时,高峰最大时秒流量qg+其他平均时Qp
6. 水泵流量
工况1、2,水箱调节供水,qg≥Q泵≥Qh
工况3、4,变频调速泵组供水,设计秒流量。
2. 水压
1. 系统选择
1.1. 给水器具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
1.2. 分区供水,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 集中热水,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55MPa
1.3. 住宅入户管不应大于0.35MPa,非住宅建筑不宜大于0.35MPa
1.4. 用水点不宜大于0.2MPa
2. 高层建筑
2.1. 不超过100m,宜采用并联分区或分区减压方式。超过100m,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
3. 水头损失
3.1. 局部损失
1. 当量长度法
2. 百分数法
内径一直,三通分水25~30%,分水器分水15~20%
管配件大于管内径,三通分水50~60%,分水器分水30~35%
管配件小于管内径,三通分水70~80%,分水器分水35~40%
3. 特殊附件
入户水表 0.01MPa;
引入管水表 0.03MPa;
比例式减压阀,阀后静水压10%~20%
管道过滤器 0.01MPa;
3.2. 沿程损失
h=il
子主题
4. 水泵扬程
4.1. 工况 1
4.2. 工况2
4.3. 工况3
4.4. 工况4
3. 防水质污染
1. 空气间隙
3.3.4 配件出水口
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淹没
上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 2.5D
3.3.5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
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25mm~150mm
管口淹没出流,应设防虹吸回流措施
不存在虹吸回流的不受限制但宜从最高水面进入水池
3.3.6 消防等非饮用水贮水池
空气间隙≥150mm
3.3.6 回用水贮水池
空气间隙2.5D且≥150mm
2. 倒流防止器
城镇给水管网,应设
直接抽水加压设备
直接连接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进水管
两路不同管道市政给水且环状
小区或建筑物,应设
单独消防管,起端(不含室外接驳消火栓短管)
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贮水池,消防水泵出水管
有害物质设备或场所,必须设
设备、装置的连接管
化工车间、化工剂罐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应在引入管设置空气间隙。
3. 真空破坏器
从小区或建筑物管道上直接接出
游泳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池等充水补水管出口与溢流水位应设有空气间隙
不含有化学药剂的喷灌系统,碰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在管道起端应设真空破坏器
消防软管、轻便消防水龙;
出口接软管的冲洗水嘴、补水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 (淋浴花洒自带防回流功能)
进气口向下,且高出最高水位垂直高度,压力型不得小于300mm,
4. 止回阀
直接从城镇给水管网接入小区或建筑物的引入管上应设止回阀
密闭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进水管上应设止回阀
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
4. 小区给水
1. 小区引入管
1.1. 按3.13.4和3.13.5规定计算+未预计水量和漏损水量
1.2. 不少于2条引入管,并保证故障时70%流量
1.3. 小区环状管网管径相同,并不小于小区给水干管管径
2. 贮水池( 15~20%)
2.1. 埋地式水池周围10m内,不得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
2.2. 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2.3. 贮水池大于50m2,宜分容积相等两格
2.4. V生活>V消防,贮水池可合并,更新周期不得大于48h
3. 布置形式
1. 直接与市政管网连接应成环状,或与城镇管网成环,且不少于2条连接管。
2. 管道外壁与建筑外壁净距不宜小于1m
3. 与污水管交叉,给水管在上,且接口不应重叠。重叠采用钢套管,封闭端口。
4. 室外给水管最小覆土不得小于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不宜小于0.7m.
5. 综合管廊里与各种管道的净距,满足安装需求且不宜小于0.3m
4. 阀门设置
4.1. 城镇给水管道的引入管应设阀门
4.2. 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
4.3. 小区给水干管的支管起端、接户管起端应设阀门
5. 消防管
5.1. 室外消火栓管径不得小于100mm
5. 增压设备
1. 水泵 泵房
Q~H特性曲线
1. 随流量增大扬程下降;
2. 水力计算选泵,高效区运行;
3. 备用泵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泵的供水能力;
4. 自动切换交替运行;
水泵吸水
1. 每台水泵单独设置吸水管,自灌式吸水应在吸水管设置阀门。
2. 喇叭口
喇叭口,宜向下,最低水位以下0.3m;
喇叭口与池壁,不宜小于1.5D吸水管。
喇叭口与池底,以上0.8D吸且大于0.1m;
3. 吸水管与吸水管,3.5D平均;
4. 单独吸水困难,吸水总管
吸水总管不宜少于2条,故障时100%流量,应设阀门
吸水总管流速,【0.8,1.2m/s】
吸水管与吸水总管采用管顶平接或高出管顶连接
5. 每台水泵应装设压力表、检修阀门、止回阀或多功能控制阀。必要时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泵房
给水泵房不应毗邻居住居住用房,设置在水池方或侧面
选低噪声机组,水泵基础、出水管和进水管减振措施,管道支架、吊架、穿墙处减振措施。
变频调速泵组供水
泵组流量满足设计秒流量,电源可靠,满足连续运行
额定转速的工作点位于水泵高效区末端
要求压力稳定场合且工作泵≥2台,配置变频泵不宜少于2台
宜设置气压罐
2. 水箱 水池
1. 水池进、出水管
进、出水管应分别设置,应设阀门
市政直接供水,应设自动水位控制阀,直接作用式浮球阀不宜少于2个,与进水管标高一致
水泵加压供水,应设水位自动控制开、停控制装置;多水箱供水,各水箱进水管设电讯号控制阀。
2. 中间水池
仅转输:(5-10min)Qt
转输+调节容积:0.5Qh+(3-5min)Qt
3. 高位水箱
高位水箱供水,Qb≥Qh
3. 气压给水设备
最低工作压力,最不利点处所需水压;最高工作压力不得>0.55MPa
水泵流量≥1.2Qh
气压水罐调节容积,总容积的计算(气压水罐的水容积≥调节容积)
4. 叠压供水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6. 其他
循环冷却水
水景
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