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曲式
这是一个关于曲式的思维导图,欢迎参考。
编辑于2022-03-02 00:10:23曲式
曲式概述
曲式定义
音乐过程的结构: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 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 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 按一定的逻辑加以排列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
音乐构成要素
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和声、织体、力度、速度、表情、音色、音区等。
和声(直观性)
材料(决定性)
旋律
节奏
节拍
音乐事件
一般指由几个音乐要素组成的音乐结构组件,例如乐汇、乐节、乐句、乐段这些都属于音乐事件这个概念范畴。
音乐整体结构关系
基本术语概念
主题
主题是能够体现一个音乐作品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通常是一个乐段或乐句的结构。主题一般出现在音乐作品的开始部位,并且就某部作品来说具有唯一性和可辨识性。 主题与动机的区别在哪里? 主题是能够体现一个音乐作品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通常是一个乐段或乐句的结构。 而动机一般是主题内部的一个核心材料。
动机
动机: 是音乐发展的种子,是一首乐曲的核心材料,其形状类似于乐段内部的乐汇结构。 至少包含一个主要重音,尤其是小节的强拍的强音,若干乐音围绕着该重音在1小节或不超过2小节的长度内运动,便形成动机的规模。 动机有着富于短小特点的特征型(音程与节奏特征),这些特征型在音乐的发展中会不断复制与变化复制。 乐汇: 1小节以内,2个音以上,1个节奏(节拍)重音,并且能和后面的结构区分开。 与乐汇的区别: 乐汇是结构概念,是乐段的内部结构成份; 动机是音乐功能概念,侧重音乐的发展。 其次要明确二者在外观是大体类似,都是一小节左右或不超过二小节的结构长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乐汇都能形成动机,只有在乐汇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因此,动机是一种具有性格特点的乐思材料,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构成分。 所以,动机是功能术语,乐汇是结构术语。
引子
假再现
结构单位
次级结构
整体结构
开放性结构与收拢性结构
收拢性结构 一个结构单位(整首乐曲或整首乐曲下的某个局部的结构单位),如果用自身结构的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就称为收拢性结构。 收拢性结构最典型用法是用在一首乐曲的结束位置,其次是开始位置,较少用在乐曲的中间位置。 收拢性结构根据终止式的不同,其收拢性是有强弱之分的,完满终止收拢性性强,不完满终止收拢性较弱。 此外,注意收拢性结构的局部与全局的相对性,在局部来看是收拢性的结构,从全局来看可能就属于相对的开放性结构。 开放性结构 开放性结构最典型用法是用在一首乐曲的中间位置,以利于音乐的展开。开放性结构也可以用在乐曲的开始位置的呈示段落上。 开放性结构有两类情况: 一类情况是在原调的不稳定功能上终止,第二类情况是转调终止。 转调终止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结构单位的前半部分是一个调性,后半部分转入新调并在新调的不稳定功能上终止结束,这种情况下该结构单位属于开放性结构单位。 第二种情况是结构单位的前半部分是一个调性,后半部分转入新调并在新调的主功能上终止结束,这种情况下虽然结束在新调主功能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前后调性不一样,造成了调性色彩对比,产生了调性功能对比的不稳定感,所以这种情况下的结构单位仍然属于开放性结构单位。 第三种情况是结构单位的前半部分是一个调性,中间部分转入新调并持续一段时间,最后又从新调转回到主调的不稳定功能上终止结束,这种情况下该结构单位属于开放性结构单位。 第四种情况是结构单位的前半部分是一个调性,中间部分转入新调并持续一段时间,最后又从新调转回到主调的稳定功能上终止结束,这种情况下该结构单位属于一种中间状态,也就是说该结构单位最后在主调稳定功能上结束应该具有收拢性结构特点,但是中间转调又具有某种调性色彩对比的不稳定性,所以这样的转调终止具有即开放又收拢的中间模糊属性。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这种结构单位个人认为偏收拢性。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曲式一般包括六个部分:引入、呈示、连接、对比、再现、收束。 呈示、对比与再现三个部分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引入、连接与收束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 曲式的这六个部分,承担了乐曲不同的功能,对应着相应的音乐写法类型。 一般来说,曲式的从属成份可以省略,基本部分的对比部分与再现部分也可以省略,但是基本部分的呈示部分是不能省略的。
结构补充与结构扩充
补充结构 是指一个结构单位在结束终止式出现之后,为使音乐更完满结束,再增加一些音乐材料(大多为前面结构的结束终止式),使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构,称为补充结构,这是结构扩展方法之—,它导致结构的外部延长。 区分补充结构还是属于连接结构: 要点在于该结构结束的调性及终止和弦上,如果该结构结束在前面结构调性的主和弦上,则该结构一般为补充结构;如果该结构结束在前面结构调性的非主和弦上或者转调,则该结构一般为连接结构。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结构里面既有补充结构又有连接结构的复合结构,这需要根据音乐的上下文具体的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结构扩充 是指一个结构单位在本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手段处理,使该结构单位不能结束,之后增加一定的材料后,再用终止式结束该结构单位。 扩充的手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终止式拆分,通过不断重复属和弦,延迟主和弦的出现,达到扩充的目的。 第二种手法是用阻碍终止(K64-V7-VI)的方式来进行扩充。
调性布局
所谓调性布局就是乐曲的调性整体安排情况。古典音乐的经典的调性布局格式是:T(主调性)-D(属调性)-S(下属调性)-T(主调性)。
单一材料与对比材料
单一材料的音乐主题,其表现比较稳定,后续主题的发展也是比较统一稳定的。 对比材料的主题,其表现比较有张力,后续主题的发展就比较有强烈,音乐更加具有戏剧性。
结构原则
音乐中的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原则就是曲式的结构原则,这些结构原则实际上是作曲家考虑把音乐主题及各部分材料有逻辑的组织在一起的结构法则,让各种音乐材料在结构组织中产生艺术感染力,完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并列原则
并列原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曲式结构原则,音乐中只要出现两个部分及以上,就有并列原则。如单二部(二段)曲式其表达式为AA(并列重复关系)、AA1(并列变化关系)AB(并列对比关系)。
再现原则
再现原则是音乐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一样或变化重复,中间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的结构原则。如单三部(三段)曲式其表达式为ABA或ABA1。 三部曲式 三段曲式 A B A A ABA CDC ABA ABA
循环再现原则(回旋原则)
循环再现原则就是指同一主题材料多次出现,在相邻主题材料之间插入对比部分的结构原则。这像是再现原则的多次循环。其表达式为ABACA……A。
奏鸣原则
奏鸣原则,本质上是再现原则与调性对比与统一相综合的结构原则。具体来说,构成奏鸣原则,首先音乐需要满足再现的三部分的结构(不典型的奏鸣曲式会省略展开部),其次,在第一部分中(即呈示部)的两个音乐主题调性一定要对比(即调性不一致),在再现的第三部分中(即再现部)两个音乐主题的调性必须要统一(即副部主题调性要与主部主题调性相统一)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材料: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结束部 。引入 展开 属准备。 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结束部 A B C D E F G A B C D 调性 主调————非主调 一系列调性 主调属和声 主调————主调 调性对比 调性统一
变奏原则
变奏原则,是以一个主题材料为母体,通过各种变奏手法变换出主题的各种变体的结构原则。其表达式为A A1 A2 A3 A4……An
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云记)
陈述结构
奏鸣曲式
回旋曲式
变奏曲式
复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
如何分辨三部曲式
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
二段曲式必须有两个乐段构成,其中第二个乐段的开始部分一定要出现与第一段材料不同的对比材料,这样的两个乐段才能称之为二段曲式。 A—B
四句乐段、复乐段、单二部曲式的区别
古二部曲式
复二部曲式
单一部曲式(一段曲式)
单一部(一段)曲式是指由乐段或者乐段重复或复乐段结构构成的曲式结构,部分单一部曲式有从属结构成份。 引子 A 尾声 单一部(一段)曲式是个曲式结构概念,而复乐段、乐段、乐句、乐节、乐汇属于陈述结构概念。
乐段
以开始时的调性或者另一个(调性)的(完全终止)来收束的一段(完整)的乐思。 总结一下,乐段内部有以下三个结构层级,它们分别是乐句、乐节、乐汇。乐段是由乐句来构成的,乐句是由乐节来构成的,乐节是由乐汇来构成。乐汇是由若干乐音构成的。乐段内部最小的结构成份是乐汇而非乐音。 乐节不一定由乐汇构成。
乐段分类及
乐段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五个:乐句数量、句间材料、结构形态、和声调性、陈述类型。
乐段习题
单一调性乐段与转调乐段
单一调性乐段(呈示) 是指一个乐段自始至终用一个调性来陈述,乐段内出现离调现象不影响其单一调性的性质。 转调乐段 乐思在陈述中转入其他调性,并结束于新调(肯定) 转调的位置可以在乐句之间,也可以在乐句结构内部。 乐段在传统上向近关系转调多一些。最常见的是转入属调,转入下属调则较为少见。 转调乐段具有开放性特点,即使通过完满终止结束于新调的乐段,对于主调而言该乐段仍具有开放性。
平行乐段与对比乐段
平行乐段 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开始部分或大部分材料的二句体乐段,也叫重复乐段。 根据具体材料之间的关系,平行乐段又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重复平行型、同头换尾平行型、转调平行型。 对比乐段 第二句的前半部分或者大部分材料不同于第一乐句前半部分或大部分材料二句体乐段。 根据第二句材料与第一节材料的对比差异不同,对比乐段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置对比,一种是衍展派生对比。
三乐句乐段分类
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
复乐段
区分复乐段与四个乐句的乐段
如何判断一个音乐结构是乐段结构
曲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