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记·三十世家》概述
《史记·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重要人物事迹,共30篇。主要分为周朝诸侯国、汉初功臣(相国)、西汉诸侯国及特殊人物群体等类别。
编辑于2022-03-04 11:40:55《史记·世家》概述
简介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生活于西汉景帝、武帝时期。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中书令。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后世尊称太史公、史学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观创作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三十世家
释义
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重要人物事迹。
周朝诸侯
1.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约前1165—前1074,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两个弟弟为仲雍和季历。父亲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立勾吴王国。
2.齐太公世家
齐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武王即位后,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灭商建周,被册封为齐侯,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3.鲁周公世家
鲁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西周开国元勋,儒家元圣,西周礼乐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4.燕召公世家
燕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 、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姬奭辅佐武王灭商后,受封于(北)燕。其子姬克就封,自己仍留在镐京辅佐朝廷。
5.管蔡世家
管叔鲜:姓姬名鲜,武王之弟,因受封管国(今河南郑州),故称管叔或管叔鲜。 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与蔡叔度、霍叔处共同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 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
蔡叔度:姓姬名度,武王之弟,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 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三监之乱后,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地。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6.陈杞世家
陈胡公:妫(guī)满,封于陈国为陈氏,名满,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国君。其妻为周武王之长女大姬。 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治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选贤任能,扬善惩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东楼公:亦作杞东娄公,先祖因避祸改姒姓为娄,名云衢,号东楼,大禹的后裔。武王灭商建周后,将东楼公封于杞地,建立杞国。
7.卫康叔世家
卫康叔:姓姬名封,周武王之弟,卫国第一代国君。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卫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康叔赴任时,周公旦作《康诰》等,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
8.宋微子世家
微子:姓子名启,后世称微子启、宋微子。宋国开国国君,商纣王帝辛的庶长兄。三监之乱后,微子启被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接替武庚治理商朝遗民。微子向来仁贤,殷商遗民都很拥戴他。
9.晋世家
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世人。母亲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女儿。
10.楚世家
熊绎:芈姓,熊氏,名绎,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周成王时,在周都镐京的熊绎,受周天子分封南蛮之地,建立楚国。 熊绎在位时期,发展生产,扩大疆土,乘柴车、穿破衣开辟荆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进贡,并与齐、鲁等国国君辅佐周康王。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仅有五十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
11.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前464年在位,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因其“卧薪尝胆”典故而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12.郑世家
郑桓公:名姬友,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郑国开国君主,前806年至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建立郑国。 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
13.赵世家
赵烈侯: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前408年—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14.魏世家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领袖,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15.韩世家
韩景侯: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战国韩国开国君主。
16田敬仲完世家
田完:田完是田姓始祖,本名陈完,字敬仲,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国灭亡后逃到齐国,为避姓改为田氏。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等。
重要人物
17.孔子世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18.陈涉世家
陈胜: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陈胜吴广起义
特殊群体
19.外戚世家
主要人物:吕后(高祖刘邦妻)、薄太后(文帝刘恒母)、窦太后(景帝刘启母)、卫皇后(武帝刘彻妻)、钩弋夫人(汉昭帝刘弗陵母)
吕后
汉初诸侯
20.楚元王世家
主要人物:楚元王刘交(西汉诸侯国楚国的始封国君,高祖刘邦的四弟);张耳(西汉诸侯国赵国的始封国君,高祖的亲家)
21.荆燕世家
主要人物: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同为西汉开国功臣、诸侯王,与高祖刘邦同族
22.齐悼惠王世家
刘肥:高祖刘邦的庶长子,母为曹姬。 高祖六年(前201年),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平阳侯曹参为国相,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
汉初功臣
23.萧相国世家
萧何:?-前193年,“汉初三杰”之一,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惠帝二年(前193),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24.曹相国世家
曹参:(?—前189年,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惠帝六年(前189年),曹参去世,谥号“懿”。
25.留侯世家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西汉,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高祖评价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6.陈丞相世家
陈平:?~前179年,西汉王朝开国功臣,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帝七年(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白登山,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 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27.绛侯周勃世家
主要人物:周勃、周亚夫父子。 周氏父子都是汉朝初期的有功之臣。周勃是“诛吕安刘”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汉军统帅,父子二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有功于汉室,但都只做了两三年的丞相就被免职,晚年都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捕入狱。
周勃
景、武时期诸侯王
28.梁孝王世家
刘武:?—前144年,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的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景帝之位,病死未果,谥号“孝王”。
29.五宗世家
五宗指汉景帝刘启五位妃子所生的十三个儿子,均为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兄弟,同母者为宗亲。
五宗
栗姬:河间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临江闵王刘荣
程姬:鲁王刘余、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
贾夫人:赵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
唐姬:长沙王刘发
王夫人:广川王刘越、胶东王刘寄、清河王刘乘、常山王刘舜
30.三王世家
三王指汉武帝刘彻的三个儿子,三人在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乙巳同一天被策立为王。
齐王刘闳
燕王刘旦
广陵王刘胥
制图:泊阳 审核:明凡 参考:《史记》 日期: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