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4 17:53:48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表现
物质资料生产
劳动: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资料: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原因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区分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范围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
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措施
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
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收益。
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监管。
要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调节
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
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的手段
价格: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
供求: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竞争: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略汰。
市场体系
定义
商品和服务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重要性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建设什么样的市场体系
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要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
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市场缺陷
市场不能调节的部分
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发性: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
单靠市场调节的弊病
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宏观调控
内涵: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注意区分)
财政政策:财政支出与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