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十二章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外科,参考课件,制作内容仅为考试范围
编辑于2022-03-07 22:39:56第二十二章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一、解剖生理概要
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锥体叶,可与舌骨相连。
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着:内层被膜叫甲状腺固有被膜;外层被膜又叫甲状腺外科被膜。甲状腺两叶的背面,在两层被膜间的间隙内,有甲状旁腺
甲状腺的血供: 1.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 2.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 3.甲状腺上、中、下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血液流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血液直接流入头臂静脉
甲状腺的神经: 1.喉返神经:支配声带运动,来自迷走神经,行走在气管、食管之间的沟内, 并多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间穿过。 2.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 ①喉内支(感觉支)分布在喉粘膜上 ②喉外支(运动支)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同行,支配环甲肌,使声带紧张。
甲状腺的生理: 1.生成、储存及分泌甲状腺素 2.加快全身细胞利用氧的效能,加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全面增高人体的代谢,增加热量的产生 3.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出生后影响脑与长骨
甲状旁腺: 1.紧密附着在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的内侧 2.上下两对,共四个。呈黄、红或棕红色,腺体扁平,卵圆形,质软 3.分泌甲状旁腺素PTH,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并维持钙和磷的平衡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1.甲状腺功能检查法 2.形态学检查法 ①颈部物理检查 ②超声波检查 ③同位素扫描 ④颈部X线 ⑤CT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
初期,因缺碘时间较短,增生、扩张的滤泡较均匀地散布在腺体各部分,形成弥漫性甲状腺肿,随着缺碘时间延长,病变继续发展,扩张的滤泡便聚集成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素需要量的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或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对甲状腺素的需要量暂时增高,有时也可发生轻度弥漫性甲状腺肿,叫做生理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
【临床表现】
1.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
2.肿大结节对周围器官引起的压迫症状
(1)可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出现气管弯曲、移位、气道狭窄影响呼吸、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2)甲状腺肿向胸骨后延伸生长形成胸骨后甲状腺肿,易压迫气管和食管,还可能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引起头颈部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面部青紫、肿胀和颈胸部浅表静脉怒张
3.可继发甲亢,也可发生恶变
【诊断】
1.临床症状 2.辅助检查 3.关键是判断甲状腺肿和结节的性质
【预防】
在流行地区,集体预防极为重要; 一般多用碘化食盐; 也可采用肌肉注射碘油。碘油在体内吸收极慢,随身体需碘情况可自行调节; 根据需要补充碘,注意个体化
【治疗】
1.生理性甲状腺肿,可不予药物治疗,宜多食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等
2.对20岁以下的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病人可给予小量甲状腺素或优甲乐,以抑制腺垂体TSH分泌,缓解甲状腺的增生和肿大
3.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①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 ②胸骨后甲状腺肿 ③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 ⑤结节性甲肿腺肿疑有恶变者
4.手术治疗:多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分为: ①原发性甲亢,是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②继发性甲亢,指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发生甲亢,发病多在40岁以上,腺体呈结节状肿大,两侧多不对称,无突眼,容易发生心肌损害 ③高功能腺瘤,甲状腺内有单或多个自主性高功能结节,无突眼,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呈萎缩改变
【临床表现】
脉率增快及脉压增大尤为重要,常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诊断】
1.基础代谢率测定: 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基础代谢率正常为±10% 增高至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2.甲状腺摄131I率的测定:
①正常:甲状腺24小时内摄取的131碘量为人体总量的30%-40% ②甲亢:在2小时内甲状腺摄取131碘量超过总量的25% 或在24小时内超过总量的50%,且摄取131碘高峰提前出现
3.血清中T3和T4含量的测定:甲亢时,血清T3可高于正常4倍左右,而T4仅为正常的2倍半,因此,T3测定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①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②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 ③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甲亢 ④抗甲状腺药物或131I治疗后复发者或坚持长期用药有困难者 ⑤妊娠早、中期的甲亢病人凡具有上述指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并可以不终止妊娠
2.手术禁忌症: ①青少年患者 ②症状较轻者 ③老年病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3.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①首先要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情; ②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应用镇静药和安眠药; ③心率过快者,可配合口服利血平0.25mg,每日3次,或心得安10mg,每日3次; ④已发生心力衰竭者,应予以洋地黄制剂
(2)术前检查: ①颈部透视或拍片,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或移位; ②详细检查心脏有无扩大、杂音或心律不齐等,并做心电图检查; ③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④测定基础代谢率,以了解甲亢分度,选择手术时机;
(3)药物准备: ①抗甲状腺药物加碘剂:先用硫脲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即停服,并改服2周的碘剂,再进行手术(安全可靠,但准备时间较长) ②单用碘剂:适合症状不重,以及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病人(碘剂只抑制甲状腺素释放,而不抑制其合成,因此一旦停服碘剂后,储存于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大量分解,甲状腺症状可重新出现,甚至比原来更为严重。因此,不准备施行手术者,禁用碘剂) ③普萘洛尔:以上两种方法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
4.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时机的选择: ①上述药物准备2-3周 ②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 ③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 ④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 ⑤腺体缩小变硬,血管杂音减少
(2)手术切除范围: ①双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②切除甲状腺组织的80%-90%; ③一定要完整完整切除锥状叶
5.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常见原因为: ①出血及血肿压迫气管 ②喉头水肿 ③气管塌陷 ④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出血处理:床边立即拆开伤口缝线,清除血肿;气管插管;送手术室处理;
处理不及时,病人死给你看
(2)喉返神经损伤
①主要是手术操作的直接损伤所引起,如切断、缝扎、挫夹或牵拉过度 ②少数是由于血肿压迫或瘢痕组织的牵拉而发生。前者在术中立即出现症状,后者在术后数天才出现症状。 ③切断、缝扎所引起的是永久性损伤;挫夹、牵拉或血肿压迫所致的多为暂时的,经理疗后,一般在3-6个月内可逐渐恢复(6个月未恢复视为永久性损伤)
损伤后声音嘶哑(公鸭)
(3)喉上神经损伤
①喉内支:主感觉,损伤后饮水呛咳 ②喉外支:主运动,损伤后音调降低
(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误被切除、挫伤或血液供给受累; 症状多在术后1-3d出现:颜面部手足麻木,痉挛; 血钙下降至2.0mmol/L以下
一颗甲状旁腺20w
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处理: ①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食品(因含磷较高,可影响钙的吸收) ②抽搐发作时,注射葡萄糖酸钙 ③最有效的治疗时口服双氢速固醇 ④胎儿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有良好疗效
(5)甲状腺危象
定义:甲状腺过量释放所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
临床表现: ①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大于39℃ ②脉快而弱(每分钟在120次以上) ③烦躁谵妄,甚至昏迷 ④常伴有呕吐、水泻 ⑤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病人可很快死亡
治疗措施: ①镇静剂:苯巴比妥或冬眠2号 ②降温:退热剂、冬眠药物或物理降温 ③补充能量: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 ④吸氧:以减轻组织的缺氧 ⑤碘剂:口服碘化钾溶液,以降低血液中甲状腺水平 ⑥肾上腺能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或心得安,降低周围组织对儿茶酚胺的反应 ⑦氢化可的松,拮抗过多甲状腺素的反应
四、甲状腺炎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变滤泡周围可见巨细胞性肉芽肿是其特征
【临床表现】
多数表现为甲状腺肿胀、发硬,有压痛,疼痛常波及至患侧耳、颞枕部; 病人体温多升高,血沉增快; 病程约为3个月; 预后:甲状腺功能多不减退
【诊断】
病人在1~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基础代谢率略增高,血清T3T4浓度升高,但甲状腺摄取131碘量显著降低,这种分离现象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试用泼尼松治疗,甲状腺肿胀很快消退,疼痛缓解
【治疗】
用强的松,每日4次,每次5mg,2周后减量,全程1~2个月 同时加用甲状腺干制剂,效果较好 停药后如果复发,则予放射治疗,效果较持久 抗生素无效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桥本甲状腺肿,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组织被大量淋巴细胞所浸润,形成淋巴滤泡; 患者常为年龄较大的妇女;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最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甲状腺无痛性弥漫性增大,对称,表面平滑,质较硬。甲状腺功能多减退
【诊断】
基础代谢率降低,摄取131碘量减少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球蛋白抗体升高 必要时,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治疗】
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或优甲乐治疗; 有压迫症状者或疑有恶变者可考虑手术
五、甲状腺瘤
分乳头状和滤泡状; 青年女性好发:40岁以下; 单发结节,生长缓慢,囊内出血者生长快
【治疗】
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为20%)和恶变(发生率约为10%)的可能,原则上应早期切除 一般应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如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 切除标本必须行冰冻切片检查,判定有无恶变
六、甲状腺癌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好发; 除髓样癌外,起源于滤泡旁细胞
【病理】
1.乳头状癌: 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 多见于年轻人,常为女性 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 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为多中心性 预后好
2.滤泡状腺癌: 约占20%,多见于中年人 此型发展较迅速,属中度恶性 主要转移途径是经血液到达肺和骨
3.髓样癌: 少见 发生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C细胞) 恶性程度中等 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且可血行转移到肺
4.未分化癌: 约占15% 多见于老年人 此型发展迅速,属于高度恶性 发病早期即可发生转移 预后差,平均存活3-6个月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表现为甲状腺组织内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 吞咽时肿块上下移动度减低 晚期常压迫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出现声音嘶哑,吞咽苦难,呼吸困难 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产生Horner综合征 颈丛浅支受侵时,可有耳、枕、肩部疼痛 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 远处转移多见于扁骨和肺 髓样癌除了有颈部肿块外,引起能产生降钙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肠血管活性等,病人可有腹泻、面部潮红和多汗等类癌综合征或其它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或全并有压迫症状者,应即高度怀疑为甲状腺癌 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突然生长迅速,也应怀疑为甲状腺癌 必要时行细针穿刺 降钙素检测可诊断髓样癌
【治疗】
1.手术治疗
仅对满足以下所有条件者建议行腺叶切除: ①无颈部放射史 ②无远处转移 ③无甲状腺外侵犯 ④无其他不良病理类型 ⑤肿块直径小于1cm
诊断明确的甲状腺癌,有以下任何一条指征者建议性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 ①有颈部放射史 ②有远处转移 ③双侧甲状腺癌 ④甲状腺外侵犯 ⑤无其他不良病理类型 ⑥肿块直径大于4cm ⑦双侧颈部多发淋巴转移
2.放射性核素治疗
适用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 术后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吸碘131率>1%者 目标: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和治疗甲状癌转移病灶
3.TSH抑制治疗:甲状腺素片
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 补充甲状腺素 保持TSH低水平,不引起甲亢为标准 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剂量
4.放射外照射治疗: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七、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细针穿刺 恶性或可疑恶性:手术 良性:核素扫描及甲状腺功能试验 冷结节:左旋甲状腺片 3个月后结节增大:手术 左旋甲状腺片,3个月后结节不变小:手术
第二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包括: 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增生; 甲状旁腺癌
临床表现:分型 ①骨型:骨痛,易骨折,骨膜下骨质吸收 ②肾型:肾结石为主,长期高钙后出现氮质血症 ③混合型:同时有骨骼改变和尿路结石
【诊断】
实验室检测: 血钙可大于3.0mmol/L 血磷小于0.65mmol/L PTH升高 尿中还腺苷酸测定:反应甲状旁腺活性 影像学检查
定位检查: 超声检查 核素扫描:99m Tc-MIBI双时相法,对异位甲状旁腺定位作用更大
【治疗】
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选择常规或腔镜 1.甲状旁腺腺瘤:切除 2.甲状旁腺增生:次全切除或全切除+移植 3.甲状旁腺癌:整块切除
第三节 经淋巴结结核
第四节 颈部肿块
甲状舌管囊肿
与甲状腺发育有关的先天畸形 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 表现为颈前区中线、舌骨下方的肿块 能随吞咽或伸缩舌而上下移动 手术:切除部分舌骨并分离至舌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