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英语教学的本体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英语教学的本体理论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0 10:48:03第二章 英语教学的本体理论
第一节外语教学理论
语法翻译法
优点:充分的察觉母语与目标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书面交际、阅读理解、翻译以及写作能力。
缺点:过分强调学习者书面能力,忽略了口语能力的培养,缩小了学习者的知识面。
直接法
优点:降低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增强了语言联想,有利于培养语言技巧和语言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忽视了母语中介作用,忽视了语法规则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的目标语言技能。
听说法
优点:有利于语言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外语。
缺点:忽略了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
情景法
优点:有利于外语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整体感知和口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预感能力
缺点:片面强调视听手段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过分强调以情景来实现语言教学与操练。
认知法
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外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缺点: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
自然法
优点:有利于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实际运用语言交际能力。
缺点:否认了语言知识和有意义学习对外语能力发展的作用。
交际语言教学
优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区别对待不同阶段的语言错误
缺点:各因素之间没有进行平衡的标准。
后方法时代
优点:突破方法禁锢,向着开放、动态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缺点:难以把控,无所适从。
第二节外语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模式
观察
模仿
重复
强化
成形
动力源:内驱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克勒的顿悟说
学习是组织、构造的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主张:刺激——反应公式改为刺激——中介环节——反应公式
特点: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经验或材料结为一体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论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的适应和利用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输入刺激的结构与形式
内部条件: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
不足: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学习方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基本观点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阐明了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和过程
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
不足:理论的模糊性和不完善性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理论
含义
特定交际情境
不同文化背景
用同一种语言
途径
语言符号的交际
非语言符号的交际(物化形式符号交际)
现场的双向交际
媒介的单向交际
口语交际(主要)
书面交际
能力(理解、适应)
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规则
文化适应能力
价值观(核心)
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
高语境与低语境
非言语交际
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载体
在交际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