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为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
这是一篇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为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0 18:38:54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为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一,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1845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再次会晤,唯物史观理论的系统制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次会晤的最大成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化了,发挥了《提纲》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哲学和德国“真正社会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1.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最初表述,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界限。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是指,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分工,分工起初只是自然分工,即性别的分工以及因体力和天赋差别引起的分工,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了真正的社会分工。通过对分工的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才形成其他社会活动和不同所有制,并造成阶级对立。
3.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对社会分工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看到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交往形式的变化是通过分工和所有制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分析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方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5.表述了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基本观点。由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形态学说。社会形态是指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在于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多样性表现在有些国家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有的是超越一种或几种跨越式向前发展,有的是从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发展为较为先进的社会形态,也有的国家处于长期停滞状态。
6,论证了“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二,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重大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逼近时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1,就哲学来说,唯物史观的伟大革命意义在于: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的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
2,就政治经济学来说,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历学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得以系统的阐述唯物史观,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唯物史观的形成又促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的深化和发展。
3,唯物史观的创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刻论证,他们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由此导致阶级斗争空前激化,社会革命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