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绪论
课程论第一章绪论思维导图第三周笔记
编辑于2022-03-11 09:58:58课程论
第一章绪论:课程论问题
研究对象
课程问题
人的发展问题
人的发展方向问题
人的发展价值问题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接班人
西方人性论
中国古代:内圣外王
人的发展内在过程和具体方式问题
什么样的学习促进人的发展
学习方式问题
学习过程问题
学习的环境问题
学习的条件问题
人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条件问题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斯宾塞)
教什么:知识的价值与选择问题
怎么教:知识的编码与组织问题
怎么用:知识的传递与转化问题
知识的社会生成问题
劳动与人的发展关系
促进人的发展的方法论、制度等问题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技术问题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实施与学习质量的评价问题
政治、经济、文化与课程管理制度问题
发展历史
课程理论的萌芽
中国早期的课程思想
《学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传习录》、六艺
西方早期的课程思想
古希腊自由教育、“理性的人”与“七艺”
中世纪禁欲主义教育、“原罪的人”;宗教课程
16、17世纪的感觉主义与经验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卢梭的自然主义课程
推荐阅读《爱弥儿》
课程理论的形成
夸美纽斯的课程思想
《大教学论》与“泛智思想“
直观教学
主张以儿童的年龄特征为依据编写教材,《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普通教育学》
观念心理学与统觉论、兴趣论
实践哲学、教学的教育性与”德行“培养
教学阶段论
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六大兴趣及其课程
经验的兴趣
自然科学
同情的兴趣
语言
思辨的兴趣
数学、伦理
社会的兴趣
政治、历史、法律
审美的兴趣
文学、歌唱、绘画
宗教的兴趣
神学
斯宾塞的课程理论
杜威的课程理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经验与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主义课程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课程理论的独立
博比特(F.Bobbitt)
发表的《课程》(Curriculum),被誉为现代课程研究的开端。
《课程》一书中,他围绕“效率”问题,分别论述了“目的与手段”、“职业效率之训练”、“公民教育”、“身体的效率之训练”、“社交教育”等五个部分的内容,有意识地把行为主义和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课程编制之中,从而建立了“目的—手段”的课程研制范式。
深受“科学管理原理”的影响,强调课程的科学化、目标的具体化,其课程理论反映出“科学取向”,其“活动分析法”对课程目标模式影响巨大。
韦瑞特·查特斯(W.W.Charters)
《课程编制》
意义和局限
1918~1948年间的课程研究表明专门化的学科领域已经形成,出现了专门的研究人员、专门的学科专业、专门的著述、专门的实验。
在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上,学者们的关注点是课程编制的技术和方法,带有浓厚的“技术化”色彩。对于课程的基本范畴,也还缺少一致的看法。
课程研究成为独立学科带来的影响
许多具有“课程意识”的地区和学校创设了各自的课程修订方案。
大学的课程实验室和课程与教学系的建立。
全美教育协会所属的“教学视导与课程编制协会”发展成为全美公认的课程研究学术权威组织,它使课程作为专业研究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行政上的支持和认同。
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
泰勒(泰勒原理的提出)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八年研究”的经验
提出四个课程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框架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
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学科性质
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