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
这是一篇关于教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12 16:52:07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和道德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姨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全班、每个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成绩+其他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特点+特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造、动手、走出去
提素个性创两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关键词:学生参与。主体:主动学习--调动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游戏、闯关、提问等方式)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关键词: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告诉知识、还要教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键词:情感+人格(道德)。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情感
学习过人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关键词:要遵循规律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关键词:相信学生是可以进步的,有潜力可塑造的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关键词:宽容错误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关键词: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情绪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关键词:学生和学生是不一样的,需要因材施教
学生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关键词:换位思考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关键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权责的主体
关键词:保护学生的权利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内涵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家庭背景差异与共同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差异与共同发展
两独一发+两全
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关键词:教书(启发诱导);育人(道德、心理)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关键词:编写教材、自制教具、引入课程资源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关键词: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撰写研究论文、学术交流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关键词: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见醋放盐” 1、2、3材料分析多见 2、3也常见单选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5.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关键词:尊重学生、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6.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关键词:帮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简单粗暴、启发学生
7.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关键词:写教后记、日记、教学日志等;发现自己的不足,想办法改进
8.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关键词:与同事、家长合作
”赞助合反“
1、5、6三条常常同时出现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单选)
复杂性 创造性
复杂性
目的的全面性
任务的多样性
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连续性 广延性
时间、空间
长期性 间接性
人才培养周期
主体性 示范性
模仿
个体性 群体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一个人 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是大家一起的功劳
教师的专业发展(单选)
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1.福勒与布朗的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关注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关注成绩
关注学生:关注差异
2.斯德菲的五阶段理论
预备生涯阶段:有活力、富有创意、接纳新观念
专家生涯阶段:教学能力高、对学生高期望、激发自我潜能
退缩生涯阶段:初期:忽视教学改革;持续:表现出倦怠感;深度:无力甚至伤害学生
更新生涯阶段:相出现厌烦征兆,积极采取措施;重新振作,更成熟
退出生涯阶段-离开教师岗位:退休年龄,安度晚年;追求事业”第二春天“
3.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教师发展理论(了解)
”非关注“阶段:有从教意向者,正式教师教育之前
”虚拟关注“阶段:主体的身份是学生,师范学校学习阶段,虚拟的教学环境获得某些经验
”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关注”我能行吗?“
”任务关注“阶段:更多的关注教学,关注”我怎样才能行?“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有意识的自我规划,累计比较科学的个人实践知识
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性知识
能力素养
心里素养
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少量的学生、很短的时间、小型的课堂并且录像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拓展延伸
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行动研究:自己研究适用的方案
校本研修:专家+同伴+自己: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答题模板
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需恶声的教育。要求老师做到教育公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老师——,体现了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频道、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材料中,老师——,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特点、特长,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新颖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材料中,xx老师——,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材料中,老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求老师能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材料中,老师——,体现了老师“授人以渔”。 7.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同时更重过程“,要求老师能够看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材料中,老师——,这些都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现。 8.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要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人格养成。材料中,老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关注。
学生观
开头模板: 说法一:xx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说法二:xx老师的做法符合学生观的理念,是正确的。 结论模板: 说法一:综上所述,xx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学生观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树立正确学生观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说法二:因此,xx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理念,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教育工作中间型学生观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文模板: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老师——,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材料中,教师——,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xx教师——,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成长。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xx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寻中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意义。 5.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还应该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6.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还应该做到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教师——,做到了教育公正。
教师观
开头模板: 从教师观的角度看,xxl老师的做法符合\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管,是正确\错误的。 结尾模板: 因此,xx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观的理念,体现了正确的教师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践行教师观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面:综上所述,xx老师违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值得深思)
正文模板: 1.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老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老师——,丰富了课程资源。 3.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老师——成为了教学的研究者。 4.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成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材料中,老师——,面向社区做贡献。 5.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教师——,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 6.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教师——,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 7.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材料中,教师——,做到了自我反思。 8.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中,教师——,做到了积极合作。
职业道德
教育观不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