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思维导图,包括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两部分内容。
陕师大902《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整合,涵盖了三本书的内容,以333课程与教学两章为主线进行补充,所有333有的内容都以333为主,902为辅,避免重复记忆。
关于中国教育史脉络梳理,帮助梳理思路,提供线索。在社会形态上主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半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与教原知识相结合,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奴隶社会)→形式化教育(夏-鸦前清)→制度化教育(清末)三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如分裂的时候思想争鸣(如春秋战国),统一的时候以一个思想为主(如秦汉)。导图开头提供五个线索用于记忆。(导图来源于@婷磊老师)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包括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共在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B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辩证法
2个特征
联系和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
联系
客观性
事物本身固有的
×主观臆想
普遍性
3内涵
事物内部相互联系
事物同其他事物联系
整个世界联系
1中介
靠中间环节来完成
多样性
条件性
1个分类
有利
促进
不利
制约
2个动词
改变
创造
1个前提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选择/分析
5个环节
原因&结果
2句话
引起和被引起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现象&本质
6个词
本质
内部
理性思维
决定
现象
表面
感官感知
表现
现象可以分为真相和假象,都表现本质,假象不等于错觉
内容&形式
2个关键词
内容
基础
形式
表现方式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必然&偶然
8个词
必然性
确定不移
趋势
支配
规律性
偶然性
不确定的趋势
从属
促进或延缓
3句话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可能&现实
1个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大规律
对立&统一
1个地位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个作用
贯穿其他原理的中心线索
理解这些原理的钥匙
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3个相互
依存、转化、贯通
斗争性2个相互
排斥、分离
方法论
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求同存异
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
万事万物都有矛盾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特殊性
个性
具体事物都有其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扩展
三对夫妻体现矛盾的不平衡性
主要&次要
根本&非根本
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单选
矛盾的解决方式
克服
同归于尽
协同
融合
质量互变
6道题
度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适度的原则
量变
事物增减
组成要素排列次序
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质量互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
3道题
基本内容
发展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
“扬弃”——实质
意义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一个周期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前进式和曲折式
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4个运用
主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人的意识
客观辩证法
客观事物
主反映客
矛盾分析法
5个方法论
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4对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归纳
从个别到一般
演绎
从一般到个别
分析&综合
分析
整体→部分
综合
部分→整体
抽象&具体
感性的具体
抽象
理性的具体
逻辑&历史の统一
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
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
增强6个思维能力
战略
统揽全局,把握总体
历史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辩证
解决矛盾
创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底线
设定最低目标,坚守底线
系统
联系的、系统的分析问题
物质世界是联系、发展、充满矛盾的
唯物论
6个核心词
谁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
唯物主义
精神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
心
客观唯心
神
能否认识世界
不能
不可知论
能
可知论
怎样认识世界
联系、发展、承认矛盾
孤立、静止、否认矛盾
形而上学
这个世界是联系、发展充满矛盾的可以被认识的世界
4个观
物质观
3个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具体的物质
直观性、朴素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
混淆概念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下定义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与物体:共性与个性
3个论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
运动观
2个关系
物质与运动
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两者不可分割
2个错误
无物质
无运动
运动与静止
3个关键词
静止
稳定状态
特殊状态
两者对立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空观
8个关键词
存在形式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维
时间是不可逆的
三维
空间是三维的
客观
时空和物质彼此离不开
有限
具体物质
无限
整个物质世界
相对
参照物、对比
绝对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实践观
3个体现
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个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人脑
发展阶段
所有物质→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人类
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
自然界和历史の产物、劳动起决定作用
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目的性和计划性
考研→为了考上→怎么考
创造性
威震天
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考试→早起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3个核心词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二者统一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句话+2个意义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多样性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