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数据库系统概述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⑤版 苗雪兰刘瑞新宋歌主编 提供电子课件、习题解答及实验指导 ) http://www.cmpedu.com 机械工业出版社 CHINA MACHINE PRESS
编辑于2022-03-16 21:03:21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信息与数据
信息
信息就是新的、有用的事实和知识。
信息特征(四个基本特征)
(1)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客观事实或思想方面的知识
(2)信息是有用的
(3)信息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被传递
(4)信息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示
信息作用
(1)信息可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减少人们活动的盲目性。
(2)信息是社会机体进行活动的纽带,社会的各个组织通过信息网相互了解并协同工作,使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3)信息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数据
数据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对客观事物特征所进行的一种抽象化、符号化的表示。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表示了信息。
(2)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即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的特征
(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
(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
(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
(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工作,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数据处理及分类
数据处理
围绕着数据所做的工作均称为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工作。
数据处理分类
(1)数据管理
收集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并按类别组织保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数据。
(2)数据加工
对数据进行变换、抽取和运算,得到更有用的数据,指导或控制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变化。
(3)数据传播
在空间或时间上以各种形式传递信息,而不改变数据的结构、性质和内容,使更多的人得到信息。
数据管理及内容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其他数据处理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管理工作内容
(1)组织和保存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地被保存。
(2)进行数据维护
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
(3)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
以便快速地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
数据库及数据库中数据的性质
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中数据的性质
整体性
共享性
1)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的数据。
2)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的功能。
数据库应用系统
凡是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信息)的系统都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应携带有较大的数据量。
数据库应用系统按其实现的功能可以被划分为3类系统
数据传递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及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MIS)
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
(2)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采用功能选单方式控制程序
(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大致相同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输入数据
修改数据
删除数据
数据查询
数据统计
打印报表
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硬件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系统及发展
手工管理数据阶段
特点
(1)手工管理阶段不保存大量的数据
(2)手工管理阶段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手工管理阶段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
(4)手工管理阶段是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
文件系统数据管理的特点和缺陷
特点
(1)管理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久地被保存在计算机的外存中
(2)文件系统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提供有关数据存取、查询及维护功能
(3)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已经具有多样化
(4)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取是以记录为单位的
缺点
(1)文件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大
(2)文件系统中缺乏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1)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数据文件的可重复利用率非常低。
2)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必须修改它的应用程序,同时也要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
3)应用程序的改变将影响到文件数据结构的改变。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至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此领域的3件大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数据库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
(1)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技术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3)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取得了很大成果
当代数据库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2)数据库设计技术的开发
(3)数据库理论的研究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以数据模型为基础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度高
1)系统现有用户或程序可以共同享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2)当系统需要扩充时,再开发的新用户或新程序还可以共享原有的数据资源。
3)多用户或多程序可以在同一时刻共同使用同一数据。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通过DBMS进行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
数据安全性被破坏有以下两种情况:
1)用户有超越自身拥有的数据操作权的行为。
2)出现了违背用户操作意愿的结果。
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控制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提供进行数据完整性定义的方法,用户要利用其方法定义数据应满足的完整性条件。
二是提供进行检验数据完整性的功能,特别是在数据输入和输出时,系统应自动检查其是否符合已定义的完整性条件,以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到数据库或从数据库中流出,造成不良的后果。
数据库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需要的硬件资源及对硬件的要求
(1)计算机内存要尽量大
(2)计算机外存也要尽量大
(3)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要快
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组成
(1)操作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应用系统及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组成及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由软件开发人员、软件使用人员及软件管理人员组成。
职责
(1)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
(2)数据库管理员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的工作
(3)数据库管理员要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
(4)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监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责系统的维护和数据恢复工作
(5)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数据定义功能
能够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e Description Language,DDL),并提供相应的建库机制。用户利用DDL可以方便地建立数据库
数据操纵功能
实现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查询和统计等数据存取操作的功能称为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操纵语言(DML)有两种形式
(1)宿主型DML
(2)自主型DML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指数据的载入、转储、重组织功能及数据库的恢复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指数据库结构的修改、变更及扩充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并发控制、数据的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条件的检查和执行、数据库内部的维护等。
数据通信接口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逻辑模式
它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以逻辑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为概念数据库。
内模式
内模式是对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
以物理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为物理数据库。
外模式
它是对各个用户或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征的描述。
以子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为用户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技术及作用
外模式/逻辑模式的映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逻辑模式/内模式的映像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