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文明产生的背景、前提、标志、逻辑与五大文明及两河流域文明等内容。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精心制作,重难点做了突出标志,可一张A4纸张打印,学习和背书神器。
全球航路的开辟,精心制作,重难点做了突出标志,可一张A4纸张打印,学习和背书神器,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下。
下图梳理了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知识点,包含班图人、东非、西非、南非、美洲的概述、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文 明 的 产 生 与 早 期 发 展
产 生
背景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前提
农耕畜牧 的产生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
概况
农业
西亚(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芋头)、中国(水稻、粟)和中南美洲(玉米、南瓜)
畜牧业
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影响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社会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产业和商业分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标志
经济
金属器的制作、城市的形成
政治
阶级的产生
原因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产生方式
内部:利用公共权力和贫富分化;外部:部落战争
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国家的形成
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本质:经济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影响: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文化
文字的出现
原因: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逻辑
生产力提高→农业革命→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国家(奴隶社会)
早 期 发 展
五大文明
内涵
大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海洋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政权,剥削奴隶和平民
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两 河 流 域
环境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历程
约公元前2900 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苏美尔文明)
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
制度
苏美尔文明
城市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君主专制制度
中央:国王是国家最高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地方:原来的城市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的地方行政单位
法律
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文字:最古老的文字一楔形文字
文学:最早的史诗-《吉尔加美什》
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
数学:发明60进位制
建筑:空中花园
军事: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尼 罗 河 流 域
干旱,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还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公元前3500年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
文字:象形文字
历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建筑:金字塔
造纸: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 恒 流 域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种姓 制度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内容
婆罗门(宗教祭祀)
刹帝利(武士集团)
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首陀罗(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大种姓
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冲击)
文学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两大史诗
自然科学
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黄河和长江流域:联系纲要(上)复习
巴 爱 地 区
三面环水,港湾众多→航海贸易发达
多山少平原→粮食供给不足,发展海外贸易与对外扩张
地中海气候→盛产橄榄和葡萄等
海洋阻隔,陆地分离→难以统一,城邦逐渐形成
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 世纪,城邦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 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古希腊文明)
寡头政治
少数人掌握政权
民主政治
含义
多数公民掌权
直接民主(小国寡民、程序民主)、轮番而治、崇尚城邦利益、少数人的民主
评价
城邦制度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神话、悲剧、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史学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文 明 的 产 生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南亚(芋头)、中国(水稻、粟)和中南美洲(玉米、南瓜)
社会分工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产生
部落战争
贫富分化
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标志: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生产力提高(原因:工具的使用、社会分工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奴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