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胚胎学前七章回顾
组织胚胎学前七章回顾,包括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血液、上皮组织、肌组织的相关内容,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03-27 13:37:50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HE染色法
苏木精染细胞核是蓝紫色为嗜酸性,伊红染细胞质呈红色为嗜碱性
银染法
细胞核呈黑色嗜银性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LM)
电子显微镜(EM )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最主要的组织成分 每个神经元者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意识,记忆,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神经元
结构
胞体
细胞核
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染色较浅,核仁大而圆
细胞质
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L M)
尼氏体
有强嗜碱性, 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有蛋白合成功能 能合成神经递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载体)和神经调质(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反应强度的肽类)
神经原纤维
有嗜银性,在EM下由神经丝(一种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和微管(由微管相关蛋白构成)构成,构成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细胞膜
可兴奋膜,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和产生及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树突
从分支上可见大量称为树突棘的短小突起,且胞质中有尼氏体
轴突
每一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轴丘指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
轴膜:轴突表面的胞膜和轴膜 轴质:内含的胞质
由细胞体向轴突终末运输物质称为顺向轴突运输,反之则为逆向轴突运输
分类
按神经元突起的数量
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
双极神经元(有一个树突)
假单极神经元(仅有一个突起在胞体上,在不远处分为两支,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枢突,是轴突,另外一支分布到周围器官,是周国定,树突)
按轴突长短来分
高尔基I型神经元(轴突较长)
高尔基II型神经元
按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人体主要的神经元)
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为突触,主要通过化学突触来传递信息。
分成轴体突触,轴-树突触和轴棘突触
突触前部分(在镀银染色当中称为突触小体)
其中有含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突触小泡,(通过突触素与细胞骨架连接)
突触间隙
突触后部分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胞体呈星形,有些胞体上的突起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如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
形成中枢神经髓鞘
小胶质细胞
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有吞噬的功能
室管膜细胞
产生脑积液.
周围神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参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构成及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及轴突再生
卫星细胞
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神经纤维与神经
相邻施万细胞不连接处称为郎飞结,相邻的郎飞结之间的神经纤维称为结间体
掌握神经元和突触的光镜,超微结构特点,六种胶质细胞的功能特点
结缔组织
1.细胞无极性。 2.种类多,数量少,细胞外基质多 3.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等 4.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7+3+1)
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
光镜下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细胞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较丰富,功能静止时称为纤维细胞.
电镜下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合成纤维和基质 分泌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如骨骼的生长
巨噬细胞
在光镜下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活跃者常伸有伪足,
在电镜下有许多皱褶,微绒毛,有大量溶酶体
且有趋化性,有趋化因子,有趋化运动 吞噬作用,在吞噬较大异物时形成多核巨噬细胞 为机体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有分泌功能(如溶菌酶的分泌)
浆细胞
主要在淋巴组织或结缔组织,细胞及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核偏居一侧,染色质从细胞核中心辐射状分布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肥大细胞
细胞核大,细胞核小而圆,居中
参与到过敏反应当中,引起过敏反应的组胺和白三烯储存在该细胞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当中
脂肪细胞
单个或成群存在,胞体大,常呈球或多边形,胞质中含有脂滴
能合成储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未分化的干细胞,用于机体的修复
白细胞
有免疫防御功能
纤维
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HE染色下呈红色,较粗
成分为I型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于细胞外聚合,形成胶原原纤维
弹性纤维
较细,分布较广,HE染色下是蓝紫色
由弹性纤维(由弹性蛋白构成)和微原纤维(由原纤维蛋白构成)
网状纤维
分支多,交织成网,主要由III型胶原纤维构成
有嗜银性,又称嗜银纤维
基质
蛋白聚糖
由蛋白质和氨基聚糖组成
蛋白聚糖聚合体形成有微孔的分子筛
纤维黏连蛋白
结缔组织基质中主要的黏连性蛋白
组织液
主要来自血液中的成分,最终回到血液当中去,有小部分会成为淋巴
致密结缔组织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构成肌腱,腱膜和大部分的韧带,抗牵抗力强
有腱细胞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构成真皮,硬脑膜及器官被膜
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横纵交织 有成纤维细胞在纤维束之间
弹性组织
以弹性纤维为主,主要构成部分韧带
脂肪组织
黄色脂肪组织
单泡脂肪组织(人体主要的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多泡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新生儿及冬眠动物身上)
网状组织
由网状细胞及网状纤维构成,网状细胞是有突起的星形细胞
上皮组织
1.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2.没有血管 3.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液少 4.细胞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5.上皮细胞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功能
被覆上皮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分布位置
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2.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的表面
3.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特点:单层扁平状细胞,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有单个位于细胞中央的细胞核
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位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特点:由立方形细胞组成,游离面观为六角形或多边形
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胆囊和子宫等腔面
特点:游离面有纹状缘(L M)),微绒毛(EM),且有杯状细胞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道等腔面
特点:1.游离面有纤毛,2、有杯状细胞,3、细胞核不在同一水平上,4、基膜明显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
角化的:皮肤的表皮
特征:基底面凹凸不平,连结牢固
复层柱状上皮
睑结膜,男性尿道腔面等
变移上皮
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特征:有变移上皮
腺上皮和腺
腺体
有导管→外分泌腺
无导管→ 内分泌腺
组成
分泌部细胞
浆液细胞
分泌蛋白质
有酶原颗粒以及密集粗面内质网还有发达的高尔基体
染色较深
形成浆液性腺
黏液细胞
分泌黏液
染色较浅
形成黏液性腺
细胞侧面的连接方式
紧密连接
又称封闭连接,细胞间隙消失,有屏障作用
黏着小带
有黏着作用,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桥粒
在易受摩擦的,细胞中牢固地将细胞结合在一起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
有连接小体传递信息,使信息素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四种连接方式中,有两个及以上紧邻存在的称为连接复合体
肌组织
骨骼肌
光镜特点:长圆柱状,细胞核有多个,处在基膜之下,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纹
明暗带图解
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I带中仅有细肌丝,h带中仅有粗肌丝,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 2.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3、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其中纵行包绕肌纤维的称为纵小管两端的扁囊状扩大称为终池,有储存Ca离子的作用,横小管与两侧终池形成三联体。
骨骼肌收缩时的改变 1.肌节变短 2.I带变短 3.A带不变
心肌
光镜结构: 1.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连接处染色较深,称为闰盘 2.大多数为单核细胞,细胞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3.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的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 2、横小管较粗 3.纵小管稀疏,终池少而小,多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
平滑肌
光镜结构: 1.纤维是长梭形,有一个核嗜酸性,无横纹
超微结构: 1.无肌原纤维 2细胞内仅有少量肌质网
主要分布在消化管,呼吸道,血管等器官内,肌纤维间以缝隙连结为主。
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 骨骼肌和心肌超微结构的不同点
肌纤维指肌细胞,肌细胞的细胞膜称为肌膜,其滑面内质网称为肌浆网。 骨骼肌是随意肌,平滑肌心肌受自主神经控制为不随意肌
血液
红细胞
形态具有可变性→红细胞膜骨架
网络红细胞指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结构: 1、无细胞器 2.有形态可变性
功能: 1、有镶嵌蛋白,决定血型 2.可携氧和二氧化碳 寿命120天,死亡后经脾巨噬细胞消灭
白细胞 有核球形细胞 发挥防御和免疫功能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特点:1、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2、核是深染的弯曲杆状或分叶状,一般为2~5叶 3、含有嗜天青颗粒(浅紫色)用于吞噬细菌和异物
嗜碱性粒细胞
特点: 1、数量最少 2、参与过敏反应(白三烯,组胺) 3、有大量蓝色颗粒(嗜碱性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 1、核为两叶,八字型 2、胞质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 作用: 1、抗敏(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 2、杀死寄生虫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外部形态: 1、体积最大 2、胞质呈蓝紫色 功能: 1.形成巨噬细胞(肝脏) 2,形成破骨细胞 3、形成小胶质细胞
淋巴细胞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ㄒ细胞,有少量溶酶体)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一般无溶酶体,产生抗体)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有较多溶酶体)
血小板
从骨髓巨核细胞上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胞,光镜中为蓝紫色,有参与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寿命仅1~2周
软骨和骨
软骨
软骨的组成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埋在软骨基质中所成的腔隙称为软骨陷窝 细胞相对集中的群体因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增殖成所以称为同源细胞群
软骨基质: 其中靠近软骨陷窝处染色较深,称之为软骨囊
软骨膜
软骨表面波覆薄层的致密结缔组织 其中内层存在髋细胞,可分化为成软骨细胞
软骨的类型
透明软骨
主要分布: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等
主要由II型胶原蛋白组成,有较好抗压性
弹性软骨
位于耳郭,咽喉及会厌等处,新鲜时呈黄色,有较好的弹性
纤维软骨
位于椎间盘,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处,韧性好
骨
骨组织
骨基质
无机盐成分又称骨盐
新生骨外面基质无骨盐沉积,称之为类骨质,成长过程称为钙化或矿化
骨质由编织骨(胶原纤维无规则交织排列)转变为板层骨(骨板形式存在)(骨板为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数层不甚规则的骨板形成骨小梁)
骨组织
骨祖细胞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共同干细胞,在骨生长,改建和修复时较活跃
成骨细胞
基质小论:帮助类骨质钙化,当不活跃时,称为骨被覆细胞
骨细胞
骨陷窝是细胞体所在的空隙,突起所在向空隙称为骨小管
破骨细胞
皱褶缘:细胞贴骨组织一侧长短粗细不同的突起 皱褶缘在骨组织凹陷之间形成的密闭腔隙称为吸收陷窝
长骨的结构
密质骨(骨磨片)
环骨板
环绕骨干内外表面的骨板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由多层哈弗斯管围绕中央管构成
间骨板
在骨单位之间或环骨板与骨单位之间
松质骨
大量针状或小片状的骨小梁构成
骨的发生和改建?
1.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特点 2.透明软骨的结构功能
混合性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