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24江西考编人,自做教综--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思维导图,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和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是教师行业道德和角色道德的总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编辑于2023-09-15 20:24:25 江西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和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是教师行业道德和角色道德的总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教师道德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两者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教师道德是由教师个人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部分组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相关,但教育教学包括校内外,比如校外有春游、社会实践、劳动等
教师个人道德是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所具有的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公德,而教师道德则兼有公德与私德的成分
教师职业道德是公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的
教师个人道德是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是私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想做律能)
教师职业理想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新时代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提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做到一下四点(热爱献身,终身维护)
一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是献身教育事业
三是维护教育事业
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护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教师上课要遵守纪律
教师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追求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行动内容。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提高职业的最重要方法是实践,实践的最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
教师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其职业实践与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职业作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外在表现,敬业精神的好坏决定着教师职业作风的优劣。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高深自典)
境界的高尚性(特指第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的境界
生存境界
谋生
责任境界
职业
奉献境界
事业
第三个层次的具体体现
首先,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层次性
其次,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禁行性
意识的自觉性
意识的自觉性就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清醒的意识和认识,从而能够自愿自觉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个体性要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教书育人性要遵守责任性。
行为的典范性
教师要在各方面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eg: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情绪情感、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
典范性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由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影响的深远性
表现: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人道书,民范法)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
包含两个维度
一是教师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理念,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二是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忠于职守。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封建教育的主要标志。
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或特征。
教师育人是教师和教书匠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准。
教书永远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
教育民主原则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人格示范原则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与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人格示范性。
依法执教原则
具体体现:
一是不侵权
二是不贪腐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国守法(爱国守法不违背)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忠诚认真不敷衍)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一是在教学上的敷衍塞责
二是在育人上的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尊严维护不体罚)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素材全面不唯一)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理论依据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这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目标指向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结果评价的指导思想
为人师表(关坚作衣不谋利)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解读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是为调节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爱岗敬业社会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社会调节教师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智慧调节教师与职业活动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示,为调节教师与自我行为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终身学习是为调节教师与自我发展的关系而出现的师德条目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人继承他倡导)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内省性
自己对自己施加影响,在内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与剖析。原告被告法官都是自己
自主性
没有外界的直接影响,也缺乏外界的直接监督。自我锤炼活动
实践性
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
理论学习
学习***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论述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拜师学习
主要形式
一是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来学习
二是向师德典型学习
实践
实践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实践不仅是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反省
表现
一是要进行理论对照
二是要进行实践对照
三是要进行榜样对照
慎独
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对教师自律意识的培养,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觉悟的试金石,教师要做到慎独,就应正确对待隐与微
第四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思教人仪)
思想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
人际行为规范
仪表行为规范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守法传书护安全,言行公平守规范)
坚定政治方向
自觉爱国守法
传播优秀文化
潜心教书育人
关心爱护学生
加强安全防范
坚持言行雅正
秉持公平诚信
坚守廉洁自律
规范从教行为
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分
处分种类与期限
处分
其他处理
处分的权限与程序
处理的权限
处理的程序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