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历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之病历对照研究思维导图,介绍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四节偏倚及其控制、第五节优点和局限性。
环境卫生学,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知识导图,包括:概述、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与环境中硒水平有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病历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明确研究类型
广泛探索病因:非匹配和频数匹配
验证病因假设:个体匹配
三、确定研究对象
(一)病例的选择
1.病例应符合统一、明确的疾病诊断标准 2.首选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也可供选择) 3.病例的来源①从医院选择:尽量选自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医院 ②从社区人群中选择
(二)对照的选择
1.不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对照和病例来自同一个源人群 2.对照的来源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疾病的病人 ②社区人群或团体人群中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③病例的邻居或同一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④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四、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或人群中的暴露率 ②研究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估计值,即比值比(OR) ③希望达到的统计学检验假设的显著性水平 ④希望达到的统计学检验假设的效能
非匹配、1:1配对和1:r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估计:根据已知数据带入公式可求得
五、确定研究因素
六、资料收集方法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检查与核实
二、资料的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一般特征描述
2.均衡性检验 比较两组某些基本特征是否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两组的可比性
(二)推断性分析
1.整理成四格表 注意表内的数字abcd在不同类型的资料中所表示的含义
2.暴露与疾病关联性分析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
3.关联强度分析 OR的含义与RR相同,均指暴露者疾病的危险性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4.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不同暴露等级分别与无暴露或最低水平的暴露作比较
第五节 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潜伏期长疾病的病因研究
2.可以同时研究多个暴露与某种疾病的联系
局限性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弱
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发病率,只能用OR来估计RR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
一、选择偏倚
(一)入院率偏倚
(二)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三)检出症候偏倚
二、信息偏倚
(一)回忆偏倚:最常见的
(二)调查偏倚
三、混杂偏倚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通过追溯具有某疾病(或其他结局)的患者(病例组) 和具有可比性的非患者(对照组)既往的暴露情况, 比较分析两组暴露因素比例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检测 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可能关联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本原理
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 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搜集 研究对象对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比较两组各因素 暴露比例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病例组的暴露比例高于对照组 说明该暴露可能会增加疾病发生的危险,反之,降低危险。
基本特点
1.观察性研究 2.研究对象按是否具有研究的结局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由果及因 4.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不及队列研究
研究类型
非匹配:对照的选择没有其他任何限制与规定 匹配 衍生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 病例-病例研究、病例交叉研究)
用途
探索病因 公共卫生和医学实践中的暴发调查 干预措施的评价以及项目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