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邓小平理论
复习毛概时会用到的的思维导图——毛概-邓小平理论笔记分享,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期末复习赶紧利用起来~
编辑于2022-04-11 22:38:23邓小平理论
一、形成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理论基础:马列毛
历史根据(前提):其他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十三大:初步形成
十三大→十四大:正式形成(邓论写进党章)
十四大→十五大:邓论成为指导思想(1999.3九届二次会议写进宪法)
三、主要内容
邓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列毛的精髓)
社主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论
过程
1980首提概念,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不是唯一标准!
1986两大原则: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1992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黑猫白猫论、社主本质
江泽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本质)
内容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角度强调效率,根本任务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生产关系角度强调公平,根本方向
共同富裕——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强调效率和公平,目标、根本原则
比较
生产力——根本任务、优越性、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纲领
基本路线——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纲领
政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十四大,市场经济
文化:“四有”公民
中特社主建设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
十三大:翻一番,解决温饱→再增一倍,小康水平→人均GNP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比较富裕,基本现代化
十五大:翻一番,更宽裕→建党100年,经济更加发展、制度更加完善→2050富强民主文明,基本现代化
十七大:......2050....和谐
十九大:2020-2035基本现代化,2035-2050....美丽的....强国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省市:陕甘宁云贵川渝+5自治区)
建国前最早成立:1947内蒙古 建国后最早:1955新疆 建国后最晚:1965西藏(1951解放)
科教兴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6八届四次会议
优先教育,关键在人
可持续发展
1995,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
2017十九大提出
“三农”问题——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三权”分置制度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
中特社主经济
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十二大: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第二阶段
十二届三中: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
1992南方谈话: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黑白猫论)
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四届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构成
公有制:国有、集体、混合中的国有和集体(看控股权在谁手里)
非公有制:个体、私营、外资
雇佣关系(个体无,私营有)
地位
公有制
质:国有经济(国企)控制国民经济(整个国家)
量:占优势,50%以上
非公有制:重要组成(不是补充!)→鼓励、支持、引导、监督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内部(国企工资、奖金、津贴)
多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智力、资本、劳动力(私营、外资)、土地....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个体、农村专业化、国企业余收入....
福利性收入:养老金、公费医疗....
中特社主政治
政党制度
一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活动原则
三基本
政党制度——共同纲领颁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主,就没有社主现代化)
政治体制改革
性质——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巩固制度、发展生产力、发扬民主调动积极性
内容——党领导和执政方式、干部人事制度、决策机制、民主监督制度...
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国情、党领导
依法治国(十五大入党章)——基本方略
法治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中特社主文化
内涵——以马克思为指导,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民族可惜大众的文化
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治理支持、思想保证
内容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主要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认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关系
途径:“两为”方针、“双百”方向
国防和军队建设
战略方针——积极防御
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历史性课题:打得赢、不变质
“一国两制”
形成过程
1963周恩来,“一纲四目”
1979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和平统一祖国
1982叶九条
1982正式形成
1984六届二次会议——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
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
两种制度
港澳台高度自治
长期不变
社会主义外交
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独立自主(核心)、完全平等(基础)、互相尊重(关键)、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保证)
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人民群众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民主执政(本质要求)、科学执政(前提)、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四、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我国外交政策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60年代——“两条线”战略、两只拳头打人、重点发展同亚非拉国家关系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中美建交(乒乓外交)、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俄美英法)、中日邦交...
80年代——弱国无外交,真正的不结盟
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新世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开放布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根本原则、基本立场、根本依据、核心
维护国家利益——根本目标
维护我国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宗旨
改革
含义
改革——体制改革
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意义
改革是直接动力、第二次革命、必由之路
性质
社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
解放、发展生产力
外资经济
中外合资(股权式合资)
中外合作(契约式合作)
外商独资
第一次系统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