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心理学2022
关于小学生心理学2022的思维导。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的人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维果茨基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介绍。
这是一篇关于感觉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实践)的思维导图,包括:个体的发展、全面发展的孩子聪明灵通 、发展失衡的孩子:不协调、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这是一篇关于感觉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儿童全面发展的涵义、基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感觉训练开始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理论
伊底(本我)
由无意识当中的,生物性本能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由儿童的认知过程和由此而获得的一切知识构成的,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由儿童获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构成的,可以分为两部分:良心和理想自我。遵循“完美原则”
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口腔期
肛门期
性蕾欲期
潜伏期
生殖期
简评此理论
特别强调了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
将人格结构划分成三个部分,即伊底、自我和超我
性本能决定论者
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弗洛伊德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埃里克森(德国)
婴儿前期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幼儿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童年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青少年期
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成年后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皮亚杰(瑞士)的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
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刺激的过程
顺应
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行为主义理论
巴甫洛夫(俄国)、斯金纳
通过对动物条件作用形成过程的研究为学习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
强化理论
正强化
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
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自然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维果茨基(前苏联)
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