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两汉文学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两汉文学
散文
发展阶段及特点
西汉前期散文:有战国之余响,大汉之新声的特点,思想上兼收并蓄,感情充沛,气势强劲。
西汉后期散文:古文经学兴起,著力观实,文风深沉。
东汉前期散文:政权变异,图在学术文化方面拨乱反正。
西汉中期散文:从董仲舒开始,驰骋扬厉转为生而论道。儒家思想为主道,醇厚典重。
东汉中后期散文:和帝已降,外戚、宦官轮流专权,针砭时政,言辞激烈,句式逐渐骈丽化。
类型
论说文
政论文
贾谊《过秦论》开创了“史论”体裁先河
贾山《至言》、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备塞书》等、刘向《条灾异封书》等
王充《论衡》
诸子文
陆贾《新语》、贾谊《新书》、刘安《淮南子》、刘向《说苑》、杨雄《太玄》等
史传散文
西汉时期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文学成就
流传与影响
东汉时期
班固《汉书》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
汉书的成书与体例
思想内涵
赋
赋的含义及特点: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特点鸿篇巨制、问对形式、辞藻华丽、韵散结合
赋的起源:受命于诗人(《诗经》)、拓宇于《楚辞》、出入战国诸子、社会原因:润色鸿业、自我娱情需要。
赋的发展阶段:
形成期
汉初六七十年,赋主要以骚体赋为代表
兴盛期
从汉武帝到东汉安帝时期,主要是散体大赋(辞赋、汉大赋)
衰微期
主要是新抒情赋、述行赋
骚体赋
特征
在楚辞基础上形成,多用简洁清丽的语言抒写悲愤哀伤的之情。篇幅短小,句式长短不一,带“兮”字。
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散体赋
规模: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手法内容: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描绘宫殿的华丽或皇族的生活。 主旨:既美且刺,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行文结构: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用韵和语言:韵散相间,以四、六言为主。
枚乘的《七发》
《七发》的影响:《七发》促进了汉赋的发展,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标志着以地方诸侯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帝王)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此篇后,“七”成为赋中一体——“七体”,模仿者多
《七发》所体现的汉大赋特色:规模大,篇幅长。句式参差不齐,韵散结合,且运用主客对话形式。虚构夸张的笔墨。精细叙事和描绘。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合称天子游猎赋
人物:子虚、乌有和忘是公
评价:卒章显志、劝百讽一
讽谏艺术
咏物赋
王褒《洞箫赋》
杨雄
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蜀都赋 》首开京都赋先河
班固《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述行赋
蔡邕《述行赋》最具代表
班彪《北征赋》、班昭《东征赋》
寄情说理赋
特点:篇幅短小,散文形式抒情,以抒情为主
冯衍《显志赋》;张衡《归田赋》《思玄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张衡《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河
诗歌
汉乐府诗
乐府的内涵及分类
主要内容
征战之苦、爱情与婚姻、贫民的悲苦与反抗、忧生嗟叹与长生企慕
叙事方法
截取生活断截面、叙事凸显人物形象、环境气氛的营造、质朴的语言形态
继承诗歌传统及影响
汉代文人诗
西汉文人诗
特点:体裁多,风格多样
三言:《练时日》《天马》《五神》;
四言诗:韦孟《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自劾歌》《戒子孙诗》
五言:班婕妤《怨诗》(一作《怨歌行》),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杂言诗:《日出入》《景星》
东汉文人诗
五言诗的形成:五言诗滥觞于《诗经》,经西汉发展,《怨歌行》,汉成帝《长安为尹赏歌》,民谣《邪径败良田》
东汉五言诗:班固《咏史》,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三首,郦炎《见志诗》 二首,蔡邕《翠鸟诗》。
古诗十九首
写作年代与作者
抒情内容
人生短暂,或及时行乐,或珍惜名利的处事态度
游子思妇主题
人生百况,世态炎凉,表现知音难遇、朋友相弃
艺术成就
以比兴手法抒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短语浅貌,深衷长情。比兴寄托、化用典故、多用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