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0、90年代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之80、90年代小说知识总结,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赶紧来试一试吧~
这是一篇关于50-90年代台港文学的思维导图,50至90年代的台港文学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时期,涵盖了多个文学流派和风格。
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如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感觉存在,为感觉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80、90年代小说
80年代文学思潮
文艺界拨乱反正
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祝辞》中明确提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作品。
关于现代派的讨论
”清除精神污染“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鸣
文学主体性讨论
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
80年代小说
在整个80年代中后期,围绕着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反思,批判与重建,文学观念的解放与转型,当代小说家们展开了多元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一批作家把目光投向大自然。 二.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 三.先锋小说潮流涌动 四.纪实文学与新写实小说思潮。
王蒙、陆文夫、高晓声
谌蓉、张贤亮
汪曾祺-寻根文学的前奏《受戒》《大淖记事》
探索小说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小说对题材的处理体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的叛逆。追忆的姿态,故事被放在过去的时空 超验的感知方式;叙事策略、语言方式追求陌生化; 叙述人称特色,“我爷爷”“我奶奶”,以我的角度讲爷爷奶奶的故事显示出不可靠性,也暗含与现在的对比,实现了喧哗自嘲的效果。 富有力度的表达。服从主体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拒绝各种框限。竭尽笔力描述逾越常规的生命活动,产生极富感性的刺激;注重感觉的呈现,大胆运用比喻、夸张、通感极具跳跃性、意象纷呈并奔涌而来;注重对语言色泽的选择和气势的营造。
90年代文学思潮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东西长期对峙的冷战格局瓦解,人类世界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也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和挣扎的迷茫,快速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时代、一个价值多元和立场分化的变革时代,让作家,艺术家和其他人文知识分子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和决裂,90年代最为深刻的事件就是有关人文精神的大碰撞和后现代性思想与精神的来临。
人文精神的追寻
后现代思潮
90年代小说
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
贾平凹《废都》:一部对城市文明病加以反思的力作,小说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的欲望纠葛为主线,以周敏的一篇文章引发的文案官司为辅线,穿插阮知非等诸名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西京城无处不在的废都文化景观。一方面揭示了商品经济社会里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和价值迷失,另一方面真实的呈现了人们在物欲中挣扎沉沦的社会世相。 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小说包含文人与官场,文人与商海、文人与女人等众多生活圈子的日常行为,还通过捡破烂老头口中的一些讥讽民谣,折射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从叙述形态上看,贾平凹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不难看出其中有《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星小说的影子,从文化上看,废都是贾平凹对当代城市社会各种官场文化,社会黑幕,民间流传的奇闻轶事,事态民情的风貌等的融合,这些共同营造了一种废都的文化氛围。
陈忠实《白鹿原》:
王安忆、陈染
王小波、王朔、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