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坚持宪法至上
八下道德与法,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编辑于2022-07-15 20:45:03坚持宪法至上 九一班 钱宸宇
维护宪法权威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重要观点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坚持党的领导
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总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可凌驾于宪法之上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决定了先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
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我国如何做
(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先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具体权利与责任
(行政)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先施政、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
(监察)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司法)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普法)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和习惯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设置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的产生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天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头、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规范权力运行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子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国家权力必须在究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念、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行使权力守程序)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保障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地位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宪法是一切组织与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木性的问题;②先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根本活动准则
原因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全高无上的权威,先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求
就党和国家而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就一切组织和个人而言,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究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子以追究)
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精神相违背
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原因:一方面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异同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为究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依法治国还要依照其他法律治理国家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
为什么加强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先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加强宪法监督
在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内容:一是合宪性审查和监督,既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二是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构: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就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一切组织与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如何增加宪法意识
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历史、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先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同先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精神铭刻于心
践行宪法: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宪法宣誓制度的执行意义
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冶国;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