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 绪论
陆景陵主编的《植物营养学》第一章,坚持输出,加油!植物营养学知识点总结,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治理的活动。土壤保护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
土壤退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是土地退化中最集中最重要,且具有生态环境连锁效应的现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一、相关概念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
2.新陈代谢:营养元素转变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
3.关系: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所以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紧密相关
二、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三、新中国的粮食生产局势
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
扩大耕地面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中国粮食增产的必由之路)
提高作物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环境,保证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获得作物高产和优质产品的关键
必须以植物营养理论为指导
以各类植物的营养特性与不同土壤供肥状况,为施肥的重要依据
粮食总产滞后与化肥用量增长的势头
粮棉油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瓜菜果园的面积发展较快
第二节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西欧开始
二、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
三、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1.李比希,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
2.成就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化学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发展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由于不断的栽培植物,势必会引起土壤养分的损耗,而使土壤变得十分贫瘠。产量很低,如通过施肥使之归还,就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3)最小养分律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表明施肥应有针对性
(4)教育理念
实践中学
通过研究来教育
3.客观评价
(1)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养分的作用各自独立起来
(2)过于强调矿质养分的作用,把腐殖质仅仅堪称是在分解后放出二氧化碳
(3)误认为厩肥的作用只能提供灰分元素
(4)指责豆科作物使土壤肥沃这一正确观点
四、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近年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硝态氮对地下水的污染
氧化亚氮等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
全球性气候变暖
酸雨、森林的退化
严重的重金属及农药、除草剂等有机物质的污染
五、概况:从零散的经验和现象描述,到揭示机理,最后建立起完整的学科体系
植物营养研究的古典时期,19世纪
新古典发展时期,20世纪前半叶
现代植物营养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第三节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范畴
植物营养生理学
营养生理学
产量生理学
逆境生理学
植物根际营养
植物营养遗传学
植物营养生态学
植物的土壤营养
土壤养分行为学
土壤肥力学
肥料学及现代施肥技术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生物田间试验法(这是植物营养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所得的结果
对生产更有实际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2.生物模拟法
3.化学分析法
4.整理统计法
5.核素计数法
6.酶学诊断法
7.调查研究
三、研究目的
以植物营养特性为依据,在土壤供肥的基础上,通过施肥措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在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合下,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效果,并对环境质量和土壤培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