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77-永乐迁都
自从永乐皇帝将迁都到北京,之后近六百年中,除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二十余年外,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枢。
编辑于2022-08-05 16:32:03 北京市中国通史第77集 永乐迁都
1、靖难之役,朱棣登基
背景: 建文帝即位后因担心叔父们兵权太重,开始削藩,引起势力z大的燕王朱棣反抗。
结果: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北平起兵。4年后,在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的内应下,攻下都城南京。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终。
1402年,朱棣即皇帝位。1403年,年号改为永乐。
建文旧臣离心(行刺或逃匿),朱棣恼怒,大肆屠戮建文旧臣。特别是帝师方孝孺,因拒绝给朱棣写即位诏书,被诛杀十族(比九族多一族,学生)
2、决定迁都
原因
①主要控制北方边界。 1368年八月,蒙元残余势力被赶回北方,开始与明长期对抗。北平几次都作为军队调集的集散地。朱棣将首都定在前线,树立了天子狩边的气概。
②控四夷而治天下。 北京可控制广大黄河两岸,广大江南江北,长城以北,大漠以北。
提议
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建议以北平为北京,开始迁都序幕。
决定
1403年,下令改北平为北京,并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二月,设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成为第二国都。
3、迁都准备10年
移民
1403年十月,流放的犯人移往北京地区垦荒。接着,直隶、苏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富民共四千户落籍北京。
1404-1405年,将山西太原等地二万户居民迁至北京地区。南京、浙江富民三千户迁至北京宛平和大兴两县。
从此,北京地区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劳动力充盈,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开始营建
1406年,以营建皇帝北巡宫殿为名,开始修建北京。难题:粮食供应。
1409年二月,朱棣北巡到北京。难题:物资运输
疏通运河
1411年,重修大运河。三月开始疏浚,一年后汶水改道,会通河疏浚并拓宽。两年后,开凿淮安段的清江浦。一年后完成。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
作用:
成为粮食运输的大动脉。连接长江、淮河、黄河与卫河,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天津。
确保了京城的粮食供给。朱棣在位时期,大运河每年向北方运输的粮食多达600万石,是朱元璋时期的6倍。
疏浚后的大运河也成为营建北京城所需大量物料的运输通道。
两岸一些漕运码头开始繁荣。船工和官兵允许随身携带少量货物,与沿途当地人进行交易。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Eg: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材料从南方运进)
定皇后陵
1413年,朱棣二次北巡。决定将徐皇后安葬在北京。
原料大采办
木材,来源西南地区,伐巨木。
石材,来源北京周边汉白玉,埋藏较深,开采困难。
物料,来源各地,专供北京。苏州御窑专门为皇宫制作地砖。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的地砖,又被称为金砖。
建设北京所需的材料无不是品质z优,工艺z好,价值z高的,制作要求也z为严格。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准备时间花费了10年。
4、营建北京城
1416年,北京城营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其中z庞大的建筑是紫禁城。
紫禁城
紫禁城处于都城中心,四周城墙高筑,墙外护城河环绕,宫中有八千余间房屋。
格局按前殿后寝的礼制规范建设而成。 前三殿,包括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用于朝廷大典及皇帝重要朝会。 后三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用于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生活起居。 文华殿、武英殿、东六宫、西六宫则分列左右,严格对称。
宫殿设计所蕴含的礼制规范超乎想象。从台阶数量到大殿尺寸,甚至一颗门钉都不是随意安放。
代表文的建筑在东边,属于武的建筑在西边。符合阴阳的儒家思想。
人员: 修建皇城动用了十万夫匠,百万工役,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不超1亿。 泰宁侯陈珪于1406年被任命为督建北京城的总指挥,1419年去世。 负责设计的蔡信,木匠出身的蒯祥、郭文英、徐杲,瓦匠出身的杨青,石匠出身的陆祥等受到褒奖,提升为官员。 Eg:香山帮,蒯(kuǎi)祥主持建造的承天门即天安门。
1420年,紫禁城基本竣工。
5、正式迁都
1420年十月,朱棣带领大臣入居新都城。
1421年正月初一,迁都大典,在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
之后近六百年中,除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二十余年外,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枢。
6、迁都后的影响
旧都南京: 南京变成了陪都,虽然保留着整套中央机构,各部门的名称之前都要加上南京二字
三殿雷击: 1421年四月,紫禁城三大殿遭到雷击,化为灰烬,20年后得以重建。 朱棣认为是自己的执政出了问题,下令减免赋税,惩治失职官员,取消了自己的生日庆祝活动。让大臣直言上书,批评自己的不妥言行。
平息质疑声: 言官邹缉上书,新都营建劳民伤财,强拆民房给百姓带来疾苦。 礼部主事萧仪奏疏,批评皇帝弃绝南京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 朱棣大怒,以傍君之罪处死萧仪,邹缉定罪为多斥时政。其他直言的大臣全都下狱。 反对之声仍甚嚣尘上。 朱棣让支持和反对迁都的大臣跪下辩论。最后户部尚书夏原吉主动揽责。 朱棣心情终于平复,此事遂告平息。
政治影响: ①加强了北方地区的控制,并派使者出使西域。 ②继承元朝做法,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③相对缓和了宋元以来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趋势。给北方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给中国地域经济结构布局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424年,迁都后第4年,朱棣在第5次北征蒙古的回师途中突然去世。
内容概要:这集主要讲的是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夺取帝位,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重点介绍了迁都的原因,面临的阻碍,采取的措施,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紫禁城建好后的介绍以及影响。
使用软件:Mind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