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底层逻辑》
关于《底层逻辑》的思维导图。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商人的对错观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透过表象看系统、流程,制度与体系、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复利思维、概率思维、数学思维、系统思维
编辑于2022-08-15 10:09:42 广东《底层逻辑》
第1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法学家的对错观
谁证据确凿谁的错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谁社会总成本低谁的错
商人的对错观
谁的损失大谁的错
人性、道德和法律
人性:生存和繁衍
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天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
法律: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最低的线“--底线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博弈: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定力:长远的长期主义
选择比努力重要,放弃比选择重要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菲兹杰拉德说:“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学李白,也要学杜甫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样你才有勇气给每个模型找个反例,然后继续用这个模型
芒格说:“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这样,你才能时刻提醒自己,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事实: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
观点:对事实的看法
信仰: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立场: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例句:“为什么吃韭菜可以治癌症?”当你这样问时,谣言已经被“注射”入你的大脑,当你问朋友为什么的时候,你就开始传谣了
“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为什么消费者就是不买?”提问者在问为什么的时候,这句话里藏着不需要讨论的观点:“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这个句式只是给自己一针止痛针,无法根治消费者不买的真正症结。
等一等,“为什么+观点”如果观点就是错误的呢,需要思考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辩论的关键:“偷换概念”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凭“经验”,有时真的不靠谱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透过表象看系统
规律: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
系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系统=要素X连接关系 (五种模块)
变量
系统中变化的“要素”
加上时间轴
存量
流量
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因果链
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增强回路
比如,你越有知识,积累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积累的新知识就越强...——这就是一条正向增强回路。“马太效应”“赢家通吃”“复利效应”“指数型增长”
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的存在,就是让这个世界回归平衡。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
滞后效应
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比如:你高考填志愿,高考咨询机构 热门专业是“国际金融”于是你报了这个专业,毕业了发现就业热门是人工智能,金融专业不好找工作,是机构骗了你吗?不是,是因为在这四年里,商业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要考虑时间维度,加上时间轴
流程、制度与体系
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
流程管理与流程优化都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的一些改变和优化
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权力机构发布的规定,也可以是一种契约
不是因为它能使公司获得成功,而是为了避免公司出现大事故
系统,简单的理解是高空俯视全局
区别:1.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2.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3.系统是内部各个要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关注的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
证有不证无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存在博弈和多样性
以偏不概全
证有靠举例
概全靠推理
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能靠证明,靠推理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1.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没有逻辑
2.思维没有闭环,思考有逻辑
3.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单闭环的层次比较低
4.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更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逻辑十分通透,直达本质
5.思维有闭环,思考有逻辑,且能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并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复利思维
复利公式包括3个变量:本金、收益率、期数
期数谬误:对期数过度高估
复利效果谬误:不是暴富效应,复利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酝酿发酵
收益率谬误:高收益率才是复利效应的核心
非劳动收入大于消费欲望,就达到了财富自由
尽早存到足够的本金
努力做到稳健高收益
让时间证明它的力量
降低自身的贪欲与欲望
概率思维
大部分人不愿意为了看似更大的收益冒风险,他们更喜欢小且稳定的收益。“确定效应”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算法
很多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决定的,不是靠聪明才智或者努力就能做出正确决策--完全是“概率问题”
如何解决概率问题:找到一些方法对冲概率
12% 找到大概率成功的事情,比如顺应时代 电商的兴起,创造的惊人数据
5% 战略,比如过去中国企业的“跟随性战略”就是模仿国外企业
2% 治理:董事会对整个公司管理层的结构化设计,比如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
1% 管理:理顺流程,员工激励计划,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员工调动和沟通等
概率思维就是你要心平气和的承认,就算你做对了所有事情,你的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25%
数学思维
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就能接近100%
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公理体系:几何学。比如一家公司有了自己一套完备的公理体系,就不需要老板来做决定了,因为公理能推导出所有的定理
数字的方向性 :如比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合作的时候就形成了“合力”相反的时候就形成了牵制
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叫做博弈比如下围棋--零和博弈,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
非零和博弈:共赢。 共赢的前提是建立信任。但是在生意场上,往往都想一家独大,想赚的比别人多,建立信任特别不容易。
比如,大家都知道市场需要100台冰箱,但是5个工厂都生产了100台,市场就供大于求,大部分厂家都受到损失。如果达成共识,5家一共生产100台,刚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只有一家没有遵守约定就有导致大家因此遭受损失。
系统思维
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看不清交易结构的变化,在完美的产品思维都白费
戴上系统思维的眼镜才能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我们要看到要素,更要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
第3章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X效率X杠杆
能力=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你真的想要拥有获得能力的能力
确保所有的勤奋,都在你的身体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效率--系统的方法论:选择、方法、工具
杠杆
团队杠杆:比如咨询公司麦肯锡,它的能力内核是“知识库+方法论”每年都从世界顶尖大学招年轻的绝顶聪明的应届生,他们就是麦肯锡充沛而有效的“团队杠杆”
产品杠杆: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拥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资本杠杆:比如贝恩模式,就是把“知识库+方法论”这个能力内核,通过资本杠杆来复制放大,从而获得较高收益。
影响力杠杆:需要三大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建立人脉的能力
把工作当成玩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找到工作的乐趣,玩出成就 热爱这种快乐和秩序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
恪守时间的本质,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正态分布:“边际交付时间”即每多提供一项服务或者一个产品所增加的交付时间。比如画画,交付时间很高,因为即使你画的再好,时间有限。收入中间的分布人最多,属于“正态分布”
比如音乐的可复制性,边际交付时间为零,一旦有人获得成功,就有机会垄断整个市场,但是风险极高,因为头部所带来的效益,就是建立在大部分人无法分食的基础上 属于“幂律分布”
想要获得指数级的增长,必须在不同的商业领域和不同的模式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比如“樊登读书”
把事作对,创造10倍价值
强大别人会嫉妒,足够强大别人会敬畏
让自己发生改变,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好人
用心创造价值的人,时间会给你答案
对付价格战最好的方法是涨价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经营人脉的心态: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
没有真本事,无法帮助到别人,就算你认识的人再多,他们也不会是你的人脉。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财富基本盘:你自己的本事+你和其他人联结的本事
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 不要抱有何种目的去认识他人,而是踏踏实实做事,为别人分享价值,创造价值
知识、技能与态度
20%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才恍然大悟
30% 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有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50% 态度 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
自污 其实,“污”,不重要,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洁净的东西,重要的是,你用“他污”邀请恶意,还是用“自污”邀请善意
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看淡 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的误解
这个心态,你才可以拥有最高尚的朋友,而没有最低微的敌人
人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
你不承担风险,收益自然是有上限的;我承担风险,也要享受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4种利益分配形式:工资、奖金、股权、价值观
艺术家为人类带来自由
人体内的“奖励机制”你做了一些有利于生存、繁衍的事情,人体就会按量分泌出一些令你愉快的化学物质,作为对你的奖励,否则就会分泌一些物质让你痛苦
但是艺术家产出的一幅美丽画,一曲美妙的音乐,就会让人心生愉悦,或者潸然泪下,虽然,这些对于生存、繁衍没有任何帮助,让人不再受制于DNA,给人类带来了自由
第4章 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只知道What,不知道why,就没有动力
知道what和why,还不够,你不知道how,你不知道做事的方法和步骤
在沟通中也同样,你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自己表达的what、why还是how 相匹配才是有效沟通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优越理论: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错愕感理论:在两条逻辑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释放感理论: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在用“安全”释放掉它
幽默是举重若轻的,是放松的状态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如果打好一个比方
第一步,洞察复杂、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步,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
第三步,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
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大量多巴胺的支撑
行动催化剂:多巴胺 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持着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一旦动机的方向不对,比如痴迷于游戏,通过不断的过关完成任务来获取开心,满足的感觉,这时,是他们的多巴胺系统被劫持了
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
血清素:类似吃糖
第5章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抗--自然法则:比谁更有力量比谁更凶狠
组织内个体间的沟通--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
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作--普遍法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 不要挑战立场和信仰
找到并利用自己的战略势能
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借助外在势能,企业才更有可能成功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求之于势,是寻找战略势能,是追求技术的领先、商业模式的优越以及效率的优势;不责于人,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赋能,是在匹配责权力制度的前提下对每个人全部能量的调动
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社会工资与趋势红利: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
创新利润,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
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他们靠文化,依靠选拔最优秀的人,依靠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和充分的安全感,我激发员工最大的创造力
让优秀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财富=劳动(人口资源)X生产率(科技资源)X效用(商业价值)
掌握稀缺资源,就拥有财富分配权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一是辛苦赚钱阶段,人力优先,资本劣后
二是资本收益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三是均衡阶段,人力、资本均衡分配
四是超出预期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
竞争优势小的拿固定,竞争优势大的拿剩余
交易成本很高,竞争优势小的拿高固定+低分成,竞争优势大的拿低固定+高分成
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越是能被信任的人,促成合作的交易成本越低,在商业世界里,越有成功的可能
有信用的人,有话事权,他说什么,大家都听
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
公平、公正与公开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
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公开--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效率与公平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
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总体效率,这正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追求效率,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公平,所以政府“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因为伤害了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均衡”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
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