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基常识
公基超级全面的常识知识,生僻考点但是也会出现,包括医学、地理、生物、物理、航空航天、化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编辑于2022-08-18 20:38:20 黑龙江省常识
医学知识
人体构造
九大系统
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骨、关节和骨骼肌
肩周炎、骨质增生、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消化系统
1.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 肠、肛门
2.消化腺:胰腺、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
肝胆疾病(胆结石、肝硬化、肝炎)、消化道溃疡、肠胃炎、痔疮等
呼吸系统
呼吸道、肺血管、肺和呼吸肌
肺部疾病(肺炎、肺心病、肺结核等)、支气管炎、哮喘、感冒等
循环系统
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
生殖系统
繁殖后代和形成并保持第二性特征
不孕症、痛经、前列腺炎等
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智商低下、癫痫、多动症、老年痴呆
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等
3.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
艾滋病、风湿性关节炎
人体的营养
营养物质
1.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2.脂肪
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3.水
占体重的 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4.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5.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和食物来源
糖
分为:单糖--葡萄糖,可直接吸收再转化为身体所需;多糖--食用糖(白糖、红糖、淀 粉等),不能直接吸收,须经胰蛋白酶转化为单糖再被人体吸收利用
①提供热能(能量储存形式:植物-淀粉和动物-糖原),人体所需要的 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②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
蛋白质
蛋白质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①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②构成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
③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
④氧化供能
脂肪
是人和动植物体中的油性物质,是一种或一种以上脂肪酸的甘油脂
①供给人体热量;②保持体温;
③构成身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质;
④为身体储存“燃料”作为备用;
⑤保护内脏器官,滋润皮肤和防震等
无机盐——矿物质
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份:钙、磷、镁--骨骼、牙齿。
(2)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组成部分:碘--甲状腺素、铁--血红蛋白。
(3)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及组织细胞渗透压:酸性(氯、硫、磷)和碱性(钾、钠、镁)无机盐适当配合,加上重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着机体的酸碱平衡。
维生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维生素 A
脂溶性
夜盲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
维生素 B1
水溶性
脚气病、神经性皮炎
豆类、谷类、硬果类、水果、牛奶和绿叶菜
维生素 B2
水溶性
口腔溃疡等
肝脏、牛奶、鸡蛋、豆类、绿色蔬菜
维生素 C
水溶性
坏血病
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 D
脂溶性
软骨病(佝偻病)
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晒太阳可合成)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 E
脂溶性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叶酸
水溶性
贫血
酵母、肝脏、绿叶蔬菜
人体内物质运输
血液
血液,由血浆(约占 55%)、血细胞(又称血球,约占 45%,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解体温
静脉血
含较多二氧化碳,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动脉血
含氧较多、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红细胞
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红细胞较少,就会贫血
白细胞
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型
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实验发现了 A B O 血型。将血型分为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
除了 A B O 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比如,Rh 血型
医疗方法
放疗
射线照射肿瘤
化疗
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B 超
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同时接受体内脏器的反射波。
CT 扫描
电子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
酒精
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急救知识
发烧
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或浸浴;酒精擦浴;额头部冷敷或冰敷
服用退热剂
如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或消炎痛等,剂量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成人 片,用退热剂应注意让患者多饮水,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急性扭伤
立即采用冰敷 30 分钟,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用毛巾裹好,敷在疼 痛部位,伤后 24—48 小时内适宜冰敷,3—4 天后进行热敷理疗
烫伤的处理
将烫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或用冰袋、冰水浸湿的毛巾、纱布等敷 于创面,大致需要 30 分钟至 1 小时,一般应在冷疗停止后不再有剧痛为止,及时到医院敷烫伤药膏
动物伤害
犬咬伤
询问咬伤经过,并询问犬主人,了解犬的健康情况和免疫接种史等。
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关键是洗的方法。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 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疼,但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净,这样才能防止感染。冲洗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速去医院诊治。
蜂蜇伤
被蜜蜂蜇伤,应小心地将残留的毒刺拔出,轻轻挤捏伤口,挤出毒液,涂一点氨水或苏 打水。若是被黄蜂蜇伤,应涂醋酸水,以中和毒液。局部冷敷可减轻肿痛。若出现恶心、头晕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煤气中毒
立即关闭煤气,开窗透气
抢救者在进入溢满煤气的房间前,应先吸足一口气,然后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防自己中毒
在煤气没有散尽前,不要开灯、按电铃、打电话或使用打火机、火柴等,以免引发爆炸
将中毒者移到通风的地方,松开中毒者的衣领、裤带。观察其意识、心跳和呼吸情况。如已没有心跳和呼吸,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如还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物理常识
光
1.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2. 小孔成像(墨子)
光的反射
光遇到物质分界面时都会发生反射
分类
镜面反射
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球面镜
凸面镜(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漫反射
光的折射
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海市蜃楼、沙漠绿洲、星星眨眼等
透镜
凸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凹透镜(近视的矫治)
光的色散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红色光波长最长,穿透空气能力最强
(红绿灯是红色)
声
声音的要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
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仍能够分辨它们
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热
汽化
液态变气态, 吸热
沸腾,如烧水等
液化
气态变液态, 放热
压缩,如液化气等
熔化
固态变液态, 吸热
如冰、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
凝固
液态变固态, 放热
如池塘结冰
升华
固态变气态, 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气态变固态, 放热
窗花等
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夏天路面受热膨胀、温度计、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要略有下垂
压力与压强
固体压力与压强
公式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
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浮力
浮力公式
应用
潜水艇
电与磁
串联和并联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超 导现象,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
公式
生物知识
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 10000 米至海平面以下 10000 米处,包括大气圈底部,岩 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全部。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可将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分为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消费者
主要指动物。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 物则以捕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叫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
分解者
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生物的进化
顺序
动物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脊椎动物中鱼类到两栖类,从两栖类到爬行类, 从爬行类到鸟类、哺乳类
植物
从藻类到苔藓类,从苔藓类到蕨类,从蕨类到裸子植物,从裸子植物到有被植 物
人类
从猿人到直立人,从直立人到智人
遗传
遗传物质
核酸
定义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 物中),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
核糖核酸(简称 RNA)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 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 RNA 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RNA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NA 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基因
定义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带有遗传讯息的 DNA 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特征
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 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
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上半期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领先国家
英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主要发明(成果)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第二次(电力革命)
9 世纪 70 年代——19 世纪末 20 初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学
领先国家
美、德
进入的时代
电气时代
交通工具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主要发明(成果)
爱迪生发明电灯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贝尔发明电话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新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美国
交通工具
宇宙飞船
进入的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
1966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在 自己的国土上飞行爆炸成功。
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化学常识
常见气体
空气(混合物)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天然气和沼气
主要成份就是甲烷。甲烷无毒,但有窒息作用。
当其甲烷在空气中浓度达到 10% 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空气中天然气(甲烷)含量达到5-15% 时,遇着火源会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
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
煤气中毒元凶——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不溶或仅微溶于水,所以在煤灶上放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无味,煤气的味道来自于加臭剂,泄漏时容易被发现)
勿动电器:严禁触动任何室内电器开关,因为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 电灯、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等),都可能产生气泄漏微小电火花, 导致爆炸。
应对措施:疏散人员: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燃气散发。在未发生燃气泄漏的地 方,电话报警。 关闭气源:立即关闭燃具开关、灶前阀门、及燃气表前阀门。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用途:灭火),不能供给呼吸(为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用于制冷和人工降雨(升华吸热;会引 起温室效应,不是大气污染物)。
氧气
供呼吸(如供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
燃烧条件
达到着火点;有助燃剂
灭火热水比冷水效果好
氮气
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
指氦、氖、氩、氪、氙、氡等,反应性很低。
惰性气体可以和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
可作为保护气、激光技术、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第一盏霓虹灯:氖灯)
常见的金属材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酸、碱和盐
1.浓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一般用于金属除锈,制造氯化物、药物等。
2.NaOH 氢氧化钠
又叫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固体(颗粒),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强腐蚀性。固体干燥剂。
3.Ca(OH)2 氢氧化钙
又叫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弱腐蚀性。建筑材料石灰浆。
4.NaCL
俗称食盐,可用于食用,消除积雪,作防腐剂等。
5.Na2CO3 碳酸钠
纯碱,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6.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缺氮导致叶黄。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缺钾会导致叶尖发黄。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 K2CO3),呈碱性。
(3)磷肥:缺磷会导致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熟石灰)
化学生活小常识
1.人们经常用铁做炒锅,而不是铜或铝。
2.石灰岩简称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主要材料。
3.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而石英正是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石英可以用于制作半导体。
4.稀土(rare earth)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
5.隐形飞机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并且机身特殊的形状也减弱电磁波的反射,防止被雷达发现。
6.鳄鱼流泪的原因是鳄鱼的肾脏发育不完全,需要靠眼睛附近的腺体排除盐分。
7.碘盐的储存和食用:盛放碘盐的器皿的应为棕色遮光的瓶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
航天和能源
航天技术
1970 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1999 年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 21 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
2003 年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杨利伟为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2007 年
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2010 年
“嫦娥二号”发射。
2011 年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自动 对接,我国航天事业迈入新的阶段。
2016 年
9 月 15 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 月 17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这是中国第 6 次载 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 达 33 天,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能源技术
产生方式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能源
水、煤炭、石油、天然气、潮汐能、生物 能、太阳能和风能等。
二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
包括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 净煤、激光和沼气等。
是否可再生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 热能和海洋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完就不能再生的能源
如煤和石油等。
历史发展状况
常规能源:技术上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
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新能源:是指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
如海洋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
地理常识
自然地理
天体
八大行星(由内而外)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公转特点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自转特点
自西向东
金星除外: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
体积是地球的 130 多万倍
分层
核心
辐射层
对流层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及太阳活动
太阳能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氢转化为氦的热核反应(核聚变)
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数及其他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大约 11年为一个周期
太阳黑子
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是中国公元前 140 年前后(西汉)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日中有踆(cūn)乌。”
耀斑
太阳风
影响
影响地球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
促成彗星彗尾的形成
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干扰卫星通讯,影响卫星运行
极光
产生的条件
大气、磁场、太阳风,三者缺一不可
极光发生在电离层
天文单位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1.5 亿千米,被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
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
对地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黑子与三个纬度带的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2)对电离层的影响,表现在耀斑爆发影响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或中断
(3)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日食
成因
太阳、月球、地球运行到同一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光。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时间
只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但并不是每次朔都会发生
类型
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过程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日食从西边开始,我国西部居民先看到
观测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可能会造成失明
最早的日食记录见于中国《尚书》。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了中国古籍中丰富的日食记录
月球
月球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第一站
自转
自转周期为 27 天多
一个昼夜几乎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月
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绕地球公转
造成月圆月缺
没有空气
月球体积小,其引力不足以吸引住太空中的气体,所以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声音不能传播
引力
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表面布满环形山
由陨石撞击形成
能源
氦 3,够人类用 1 万年
没有磁场
潮汐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主要是月球)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钱塘江大潮
天下第一潮
北宋潘阆《观潮》中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月食
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掩而发生
时间
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即“望日”
类型
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
地球直径是月球的 4 倍,因此不能形成环食
前 2283 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前 1136 年的月食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扁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赤道周长为 4 万千米
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板块运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跃的地带
地球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从北极点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看呈顺时针旋转
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3 小时 56 分 4 秒
坐地日行八万里
意义
东西半球发生昼夜更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点出现时差
时区、时差与日期变更
时区
分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各占经度 15°。零时区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 12 区,东、西 12 区是半时区,共同使用 180°经线的地方时
中国跨五个时区,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北京位于东八区(120°E)
时差
相邻两个时区时差 1 小时。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减一小时;反之,加一小时
中美标准时差为 12 小时。美国在西半球,时间比中国晚
日更线
“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是折线,不与经线重合
从东向西越过日更线时,日期要加一天;反之,减一天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动
一种周期性的椭圆周运动
二十四节气
春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反映季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常考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
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
反映寒热程度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现象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反映气温变化
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自然物候
惊蛰、清明
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
小满、芒种
黄赤交角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 66°34′,地轴目前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
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 21 公里
意义
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四季相反
极昼与极夜
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
极昼即“日不落现象”
地球上的气水地
大气
对流层
空气对流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发生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臭氧层:平流层的一部分,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之称
大气平稳流动,天气晴朗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高层大气
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空气电离程度强烈,极光出现在中间层
降水
类型
垂直降水
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
水平降水
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雾淞
雨的类型
对流雨
冷暖气流上下对流运动成云致雨
赤道全年下对流雨,温带出现于夏季午后
锋面雨
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上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雨带常随锋面的季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即是锋面雨
地形雨
潮湿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降温,水蒸气凝结成雨
发生在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雨
台风雨
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
常见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
陆地地形的种类
丘陵
海拔较低,200 米以上,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地面较崎岖。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 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
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 0—500 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 200 米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中国地理
中国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总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1、华东地区——山东(鲁)、江苏(苏)、安徽(皖)、浙江(浙)、福建(闽)、 上海(沪) 2、华南地区——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3、华中地区——湖北(鄂)、湖南(湘)、河南(豫)、江西(赣) 4、华北地区——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蒙) 5、西北地区——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陕西(陕/秦)、甘肃(甘/ 陇) 6、西南地区——四川(川)、云南(云/滇)、贵州(贵/黔)、西藏(藏)、重庆(渝) 7、东北地区——辽宁(辽)、吉林(吉)、黑龙江(黑)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台)、香港(港)、澳门(澳)
23 个省
4 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5 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
14 个陆上邻国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6 个海上邻国
韩日菲文马印尼,隔海相望不分离
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大)北温带、(小)热带、(无)寒带
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
大陆海岸线 1.8 万公里
疆域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四至
最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的中心航道上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曾母暗沙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接壤省份
国与外国陆域接壤的省级行政区有 9 个
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新疆是接壤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是邻省最多的
领海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12 海里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半岛
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
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三大岛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四大群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三级阶梯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二级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
雪山、湖泊、草地相间分布。水能、地热资源丰富。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冰川广布。物产:冬虫夏草、酥油茶、牦牛肉、青稞酒
内 蒙 古高原
中国第二大高原
气候干燥,地势平坦,戈壁、沙漠、草原广布。古称“瀚海”
资源:煤、铁、稀土丰富,蓄牧业发达,阴山岩画
黄 土 高原
世 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易发泥石流灾害、旱涝灾害
典型地貌:塬、梁、峁、川。资源:煤、石
云贵高原
中国第四大高原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民谚: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多发泥石流灾害、洪劳灾害。
典型地貌:山原、盆地(坝子)、峡谷
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观,地下暗河,梯田景观
资源:水力、生物、煤炭、有色金属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世 界 第 一 大 内陆盆地
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田。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盛产优质棉、瓜果
准噶尔盆地
中 国 第 二 大 盆地,“塞北江南”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风蚀地貌魔鬼城。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及黄金等矿藏,克拉玛依油田位于盆地西部。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
世 界 地 势 最 高盆地,“聚宝盆”
富含盐、石油、以及铅锌矿等金属矿藏。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丰富的生物、水力资源和煤、铁、天然气、岩盐以及金属矿藏。盆地西北部为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又叫松辽平原,由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部分组成
中国最大的平原。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变“北大仓”
著名资源有:黑土地、粮食、石油(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
东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是世界著名的玉米带。是丹顶鹤的繁殖地之一,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有“丹顶鹤之乡”之称。
华北平原
是中国第二大平原。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丰富的海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丰富的海盐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网纵横,湖泊众多,称为“水乡泽国”
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煤、铁等资源较多。盛产稻米、小麦、棉花等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
地貌(地形)
气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北麦南稻,南船北马
水文
海洋
中国海岸线
北起鸭绿江口
南至中越边界北仑河口
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多为终年不冻港
四大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大海峡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三大海湾
北部湾、辽东湾、杭州湾
三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河流
中国大小河流总长约 42 万公里,仅次于巴西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塔里木河为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 9 个省、自治区
注入渤海
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正源是沱沱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 6300 千米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注入东海
湖泊
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是湖泊最多的两个地区
长江中下游主要是淡水区,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青藏高原主要为咸水湖,有青海湖、奇林湖、纳木湖等
藏北高原的纳木错是中国已知地势最高的湖泊
艾丁湖是地势最低的湖泊
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是青海湖
深度最深的是长白山天池
山岳
世界地理
七大洲
亚洲
面积最大
东方日出之地
人口最多
欧洲
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
阳光灼热
国家最多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南方大陆
面积最小
南极洲
地球最南端
平均海拔最高
奥林匹克五环旗
黄环—亚洲
蓝环—欧洲
黑环—非洲
红环—美洲
绿环—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
面积最大
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49.8%
占地球总面积的 35%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
面积最小
分界线与重要海峡
世界之最
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最大的内海
地中海
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
最大的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
最深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
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
最大的岛屿
格棱兰岛
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最长的内流河
伏尔加河
最深咸水湖(海拔最低)
死海
最高的湖泊(咸水湖)
西藏纳木错
盐度最大
死海
盐度最小
波罗的海
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最长的裂谷带
东非大裂谷
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