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现代史
关于中国现代史年份分段整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1966-1976十年文革、1978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编辑于2022-08-20 21:28:20 北京市中国现代史
1949-1956过渡时期
政治
建国
背景
国民党被灭
1949.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农村到城市
1949.9第一届人民政协
确定国歌,国旗,国徽,国名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三个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第一届人大
1954.9 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954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
建立:1949政协召开
发展:1956八大“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1949《共同纲领》确立
1954宪法,正式确认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外交
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
基本方针
①另起灶炉:不承认屈辱外交关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一边倒: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不孤立
③ 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取消特权
实践
苏联
1949毛泽东访问莫斯科
1950.2.14周恩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背景:朝鲜停战,想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两大会议
1954日内瓦会议
目的:解决朝鲜和印度的问题
意义: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5万隆会议
内容: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求同存异的方针
经济
土地改革1950-1951
范围:新解放区/农民私有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建立自营经济
统一物价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调整工资劳资,产销关系
一五计划1953-1957
任务:主要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对手工业,工商业,农业进行改造
成就:飞机,汽车,重型机器
鞍山钢铁三大公司,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意义: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国民经济打下基础
总路线(实质):生产力生产关系同时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三大改造1953-1956
步骤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和平赎买
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时期背景)
消极:存在要求过急,改变快,形式单一等问题,给社义建设留下许多问题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
1949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文化方针
1956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花→艺术上,争鸣→学术上)
教育方针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56-1966十年探索
政治
1956八大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义基本制度确立
内容
矛盾变化
人民对于建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
主要任务
农业国→工业国转变
意义
分析正确,光说不做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经济
正确
《论十大关系》1956.4
重轻农,沿海内地,经济国防……
探索时期开始的标志
1956八大
八字方针1960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上纠正左倾错误,未从思想领域纠正
错误
58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1958-1960
错误根源:忽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启示: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运动1958-1960
特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绝对平均主义;公社随意调社员资源
错误根源: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启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
1956《论十大关系》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教育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就: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
1958原子能时代
1966-1976十年文革
政治
外交
1971.10.25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乔的笑”
中美
1971.4乒乓外交
1971.7基辛格访华
1972.2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1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
1972.9田中角荣访华,《中日联合声明》
经济
混乱
复苏
1971周恩来
① 主持日常工作②恢复规章制度③按劳分配
1975邓小平
①主持日常工作②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文化
毛泽东思想发展1949-1976
教育
1968上山下乡教育革命
1970恢复招生
科技
1964第一颗原子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杂交水稻
1978后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序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内容
①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伟大转折
三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新时代
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1980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强调解决权利过分集中的问题→社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982宪法
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权利所有者,权利机关,根本任务。
1997十五大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人大九届二次
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一国两制
构想
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针→台湾停火
1981叶剑英提和平统一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4,全国人大六届二次→ 一国两制立法通过
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撒切尔夫人访问
1984年12月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政权交接
澳门
1987,中国与葡萄牙签订协议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
1979台湾停火
1980年两岸三通,通航通邮通商。→交流日益频繁
1990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外交
政策:结伴不结盟,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
1989.5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多边外交
2000 千年首脑会议: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会晤
新型区域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
1993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
2001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2001
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经济
1992前
改革
农村
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自下而上
1980中央下达文件
1985人民公社体制随之逐步废除
城市
1984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1985全面展开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厂长制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为主的多种成分所有制
开放
过程
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福建→经济特区
1984.5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
内地
1990.4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意义
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后
南方谈话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受益于子义的区别不是计划多一点货,市场多一点;所以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1992(定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具体化)
措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勾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框架
标志:2001中国入世(WTO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深化)
内容
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由国有经济主导,实现形式多样化
意义
确立多种所有制的格局,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文化
指导思想
十四大1992
确立邓小平指导地位
十五大1997
提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三个代表
一大→马克思主义 七大→毛泽东思想
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化
1979双百,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教育
1977恢复高考
1983邓小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5科教兴国
科技
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优先重工业原因:①重工业基础弱②国防需要③苏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