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言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个关于文言文,一轮复习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文言文文体、文言文阅读步骤、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文言断句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文言文
文言文文体
古代散文
史传文
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如由《史记》开创的“二十四史”
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事本末体:如《通鉴纪事本末》等
论说文
诸子散文
语录体:如《论语》《孟子》
论文集:如《庄子》《荀子》
单篇论文
论,说,辩,原,寓言
书信,赠序,奏议,诏令,檄文
杂记文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笔记——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
应用文
疏,碑,表,铭,书序,祭,讳,铭箴,赞颂
文言文阅读步骤
第一步:
a.统领全文,找出视线初步划分层次
b.用“‖”分层,用“□”标注人,
第二步:联系文言文所问的题目,重新读文,了解每个事件的大意(可以联系问题中的关于原文内容有关的题)
第三步:精读文本联系人物观点及事件结果,概括每个事件的主旨大意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
数词活用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完整句式:(定语)主(状语)谓(补语)(定语)宾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判断句类型
“……者,……也”
“……者也”
“……者,……”
“……,……也”
“为”字句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 用“非”表否定
“是”字句
无标志句:例“刘备天下枭雄”
被动句
被动句类型
“于”字句,谓语+于
“见”字句,见+谓语
“受”字句,受+谓语
“为……所”句
“被”字句
无标志句:例“而刘夙婴疾病”
辨别被动句“三法”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事者
巧借“添”“变”二法
倒装句
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
以“之或是”为标志,以加重语气
定语后置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状语后置
动词+于+宾语
……乎……
动词+以+宾语
形容词+于+宾语
省略句
省略句类型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省略兼语
辨别省略句“两法”
“瞻前顾后”,看有无助于省略
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
固定句式
表示一般疑问的固定句式
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
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虚词 (共18)
而
(一)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表示递进关系:可以为“并且”或“而且”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表示因果关系
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假字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做主语意译为“你”
(三)【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阻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做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做语助词,相当于“啊”
乎
(一)介词
相当于“于”,译为“在”“对”“对于”“比”
(二)助词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表揣测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表感叹或赞美,相当于“啊”“呀”
用再句中其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文言实词 (共120)
爱
动词
疼爱,爱护
喜欢,爱好
爱惜,珍惜
爱慕,欣赏
形容词
可爱
吝啬
安
形容词
安稳
安逸
抚慰,安抚
养生,安身
疑问代词
哪里
疑问副词
哪里,怎么
被
读:beì
遭受,遇到,蒙受
介词
表被动
读:pī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倍
动词
通“背”:背叛,违背
量词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副词
越发,更加
本
名词
草木的根或茎干
根本,基础,根源
版本,稿本
本来的,原来的
推究,推原
鄙
名词
边邑
形容词
庸俗,浅陋
轻贱
兵
兵器
士兵,军队
战争
病
枯萎
生病
等等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