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第6课:我国国家机构的思维导图,如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5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有关考点的知识。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思维导图,简单介绍了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的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百家争鸣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
思想
万物运行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姓孔名丘。
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核心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影响
整理文献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思想学说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背景
墨家
创始人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
代表人
孟子。
荀子。
孟子
主张“仁政”。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的天下。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
韩非。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发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概念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