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比较文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知识梳理,本图主要是它的影响相关的内容,很详细,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影响
关键概念
发生影响的作品
影响所及的作品
美国学术研讨的核心
伊哈布·哈桑
20世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后现代主义理论最早的研究者。
安娜·巴拉金
《影响和文学声誉:两种方法的模糊交叉》
哈斯克尔·勃洛克
《比较文学中“影响”的概念》
克劳迪奥·纪延
克劳迪奥·纪廉是西班牙文学评论家,比较文学专家,
《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
约瑟夫·T.肖
美国
《文学借鉴和比较文学》
关系
莱蒙托夫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普希金
俄国诗人、作家,《欧根·奥涅金》
拜伦
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A.O.奥尔德里奇
美国比较文学代表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发明家,以及外交官,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格言历书》
是富兰克林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它假托一个名叫的“穷理查”的人谈生活经验的形式写成,其中«自助者天助”、“时间即生命”、“不劳则无获”、“勤历是成功之母”等等大量谚语、成语、警句、名言,大多是流传在民间的格言,富兰克林利用它们介绍科学知识,批判宗教偏见,宣传新兴资产阶级关于创业治学、处世持家、待人律已等道德原则,有启蒙教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广大人民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争取自由解放的愿望。1774 年再版时易名为 《致富之路》,在英、法等国都有很大影响。
拉·罗歇富柯
法国作家。生于巴黎一贵族家庭。主要作品有《回忆录》(1662)和《箴言集》(1665)。《箴言集》是他的代表作,共收箴言504条,是作者丰富生活经验的概括。他的箴言勾勒出了贵族社会的虚伪与欺诈,流露着悲观厌世情绪。其中一条写道:“如果人们不是相互欺骗,社会就不会长久共同相处。”他的箴言常为后世所引用。
英文
警告
主动(给予)
本章不过多讨论
没有荣耀
被动(接受)
对某种外来因素的吸收,“影响”的最初阶段
不是耻辱
逐字逐句模仿 少
例外: 流派和运动
模仿
有意识的借用,直接的影响
创造性的转变 多
文学影响
无意识的借用/模仿
影响研究可能性的范围
步骤
逐字逐句
改编和模仿
独创性
内容,形式
借鉴,融会,新解释
奥·沃伦
《文学理论》是由雷·韦勒克、奥·沃伦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
辩证
模仿/折衷
改编
莫里斯·瓦伦西
美国的编剧 
罗伯特·洛威尔
美国诗人,素以高超复杂的抒情诗、丰富的语言运用及社会批评而著称,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
庞德
埃兹拉·庞德,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风格模仿
谐谑模仿
小歌剧
①17、18世纪时泛指各种小型歌剧,如滑稽歌剧、歌唱剧、民谣歌剧等。 ②19世纪下半叶以后指有对白、歌唱及舞蹈的小型歌剧。欧洲各国的小歌剧,各有不同的特点。在法国,与法国趣歌剧相近,往往为独幕剧。在德、奥,形成了维也纳小歌剧的流派,音乐强调舞蹈特征(尤其是圆舞曲),如J.施特劳斯的《蝙蝠》与F.莱哈尔的《风流寡妇》。在英国则接近于英国喜歌剧,如沙利文的《日本天皇》。美国的小歌剧出现于19世纪末,带有爵士风格,如V.赫伯特的《顽皮的玛丽埃塔》,R.弗里姆尔的《罗斯·玛丽》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常将小歌剧等同于音乐喜剧,两者难以区分。
吉尔伯特,沙利文
吉尔伯特与萨利文(Gilbert & Sullivan)的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旨在嘲讽英国官僚制度,却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是一部讽刺、荒诞的闹剧。事实上在西方,这是一部常被演出的音乐戏剧作品,通过这部歌剧也证明,19世纪的政治讽刺非常容易被21世纪的观众接受,能戳中当代观众的笑点
滑稽模仿
“讽刺”
富有独创性
剽窃
维永,F.
法国诗人 维永在学生时代染上盗窃恶习,酗酒斗殴。在打死一个教士后逃离巴黎。回来后因盗窃大量财物被追捕,再次逃离巴黎。临行前写了一首共40节的长诗《小遗言集》(1456) 此后维永在法国到处流浪。多次入狱,两次被判死刑但未执行。1461年,维永写成《大遗言集》,表示悔恨自己半生的狂放无行。
批判性改编
布莱希特
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贝克特
爱尔兰作家,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等待戈多》
“负影响”
一个民族文学中常常被外来模式激发出新思潮和信仰,以对抗流行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敌对/反动
例证
雨果《克伦威尔》
维克多·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高乃依和拉辛的新古典主义
皮埃尔·高乃依,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让·拉辛,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 高乃依和拉辛一正一反弘扬着新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高乃依情节复杂,拉辛重在内心描写。高乃依排斥命运观念,拉辛继承古希腊命运观。高乃依语言多雄辩与抒情,拉辛则朴素简洁但深刻。
菲利普·马利奈蒂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意大利诗人、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未来主义的创始人。1909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主张作品用新的手法表现生活,否定传统文学的价值。亦为活跃的法西斯分子,在《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924)一书中,宣扬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亲缘关系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随后流行于俄、法、英、德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意大利的马里奈蒂是未来主义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其论文《未来主义宣言》是这一流派诞生的标志。未来主义是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旨在根据人类以往的发展和科学知识来预言、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以便控制和规划的进程,更好地适应未来。 其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40年代,社会发展理论以政治发展为主,反映了对极权主义的恐惧和批判,代表人物有赫胥黎、奥威尔等; 第二阶段是50年代和60年代,以讨论经济发展为主题,反映了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和60年代经济大发展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有加尔布雷斯、罗斯托和阿隆等; 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以科技发展为基本格调,反映了对新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生活图景的反省,代表人物有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丹尼尔·贝尔、赫尔曼·卡恩、阿尔温·托夫勒、布热津斯基和奈斯比特等。
“博物馆”艺术
谁曾想到那么拥护汽车的未来主义,(据马里内蒂本人说)是受一场小车祸之启发?于1908年,回到意大利的马里内蒂在米兰近郊开着他的菲亚小车,两个骑着自行车的人突然出现在路上,就在他试图避开时,车子打滑就掉去沟里去了。他声称从沟里被捞上来的自己仿佛重获新生,被赋予了结束现行旧有社会封建的使命。他拉了几个朋友去详议了主轴为切断一切艺术关与陈腐的学院派及历史之联系之革命性的艺术纲领——「博物馆、图书馆、各类传统学院都得被摧毁」。
无意识的滑稽模仿
令人啼笑皆非的作品
低劣的作品
文学上的陈词滥调
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本国作者A
外国作者B
本国作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