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这是一篇关于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三诗需背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草原》
作者:老舍
背诵第一自然段
分为三个情景: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情景交融,情因景深 景因情美
比喻的好处: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羊群在草原上移动的景象,突出了草原的色彩美,富有画面感
第一自然段按是空间顺序写的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自然段的“许多”“很多”“都是”“总是”、第四自然段“更”“会心的微笑”“谁都”
第一自然段:赞美草原的美景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的“茫茫”的意思是:模糊不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出自老舍的《 陈旗草原》
两族人民情谊很深
第一自然段:写看到的和 想到的/感受
《草原》是一篇散文
《丁香结》
作者:宗璞
方法:托物言志
赏花
生长地:城里(街旁)、城外(学校)、斗室外
颜色:白、紫
气味:淡淡幽香 香气直透
姿态:一簇一树 像盘花扣
悟花
联想人生结
古人的愁怨
“我”的豁达
气味:嗅觉 颜色姿态:视觉
淡淡的幽香:似有似无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过渡)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30年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过渡)
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愁更愁)
1~3:写丁香花 3~6写丁香结
第六自然段告诫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中的不顺心,结是解不完的,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结局反问: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课后阅读链接背诵
《古诗词三首》 (三诗需背诵)
《宿建德江》
诗眼:愁(点明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旧愁:科举失利
新愁:思想之愁、寂寞之愁
前两句写所感,后两句写所见
后两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烘托/抒发了诗人孤寂 愁闷的心情
同类型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代李煜《虞美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融情于景( 由远及近)
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2⃣️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夏季 地点:望湖楼
醉书:醉酒后写的诗
此诗分为四图: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雨散图 水天一色图
写的是夏天自然之景—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未”体现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云比作打翻了的墨水
白雨跳珠乱入船:“跳珠”体现出了雨点体积大,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雨比作跳珠
卷地风来忽吹散: “忽”体现出了暴雨之急
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如天”体现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水如天:天照水,水映天,面如镜
注释:1⃣️【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以物喻人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本诗写了:嗅觉 视觉 听觉
“明月”“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一片”
上阕写出了:恬静美
上阕由嗅觉和听觉联想到了丰收年
“七八个”“两三点”非具体数目,是个概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焦急的心情
旧时:往日
天外:天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倒装句 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3⃣️【别枝】横斜的树枝 4⃣️【茅店】用茅草盖的旅社 5⃣️【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6⃣️【见(xiān)】通假字:同“现”
丁香花
形状: 星星(1)(3)
颜色: 白 紫(1)(2)(3)
气味:淡淡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