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植物病原物(真菌细菌)
植物病原理包括病因菌物。病原原核生物,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病毒。框架清晰,知识点全面,适合知识点整理以及背诵的小伙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植物病原物
病原菌物
概念: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
真菌的形态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功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具有输送和贮存养分的功能,并为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做准备
类型
菌丝体
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低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高等真菌的菌丝。
菌丝的变态结构
吸器
附着胞
假根
附着枝
菌环和菌网
菌丝组织
特殊结构:菌核、子座、菌索
菌组织分两类: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
原生质团
没有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变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
单细胞
营养体为有细胞壁和原生质膜的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壶菌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
裂殖
芽殖
原生质割裂
无性孢子类型
节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果
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梗束
分生孢子座
有性繁殖
休眠孢子囊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子囊果
闭囊壳(白粉菌)
子囊壳
子囊盘
子囊座
真菌的生活史
发育过程
营养阶段
繁殖阶段
无性型
单倍体型
单倍体—双核型
单倍体—二倍体型
二倍体型
真菌的主要类群
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但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假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 劳尔氏菌属、欧氏菌属、布克菌属 木质菌属、韧皮部杆菌属
革兰氏阳性细菌
棒状杆菌属、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 短小杆菌属、节杆菌属、红色球菌属
菌原体
螺原体
植原体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田间症状
①受害组织表面常水渍状或油渍状;②潮湿时,有黄褐色或乳白色,粘稠的菌脓;③腐烂型病部有恶臭
显微镜下
菌喷现象
侵入方式
寄生性种子植物
概念
根系或叶片或退化或无足够叶绿素,不能独立自养,必须在其他植物上营寄生生活的植物。
一般性状
全寄生
根寄生、茎寄生
特点: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相连、从寄主体中获取全部生活物质
半寄生
特点:有或部分有叶片、有叶绿素,导管与寄主相连,筛管独立,从寄主获取水分和无机盐
线虫
形态和大小
线虫体形呈圆筒形,两端略尖细,虫体不分节,大多数种类雌雄同形,均呈线状,雌雄异形的线虫其成熟雄虫为线形,而雌虫球形、柠檬形或肾形。 线虫虫体通常无色透明.
线虫大小的差异很大,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线虫,如蛔虫,长可达20cm,宽0.5cm;植物寄生线虫较小,长约0.3-1mm,有的长达4mm左右,如小麦粒线虫,宽为0.015-0.135mm.
线虫虫体结构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肌肉层
体腔:由体壁围成的一个空隙称为体腔
消化系统:口针,植物线虫的口腔中均有口针,这是植物寄生线虫区别于腐生线虫的重要依据。
植物线虫生活史和生态
生活史:线虫由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
① 迁移性生活史:线虫在植物根内或根外寄生,取食植物位置不固定
② 久居性生活史:自2龄幼虫侵入植物体后,取食、生长、发育不离开植物体。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态
(1)水——线虫基本上是一类水生动物,保持水生习性,除了休眠状态的幼虫、卵和胞囊,线虫都需要在适当的水中或土壤颗粒表面有水膜时才能正常活动和存活,或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活细胞和组织内。活动状态的线虫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将很快死亡。以土壤颗粒间隙形成水膜最好! (2)温度——不同线虫种类其发育最适温度不同、但一般在15-30℃之间均能发育。在40 ℃ ,50 ℃的热水中10分钟即可杀死。在实验室,常用60-65 ℃ ,3-5分钟杀死线虫。 (3)土壤——线虫在生活史中有一段时期生活或存活在土壤中;有些线虫只是很短促的时间从植物上取食,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中,即使一些固定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线虫,它们的卵、侵入前的幼虫和成虫都有一个时期存活于土壤中,因此,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寄生性
一般只能在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内取食和繁殖,在植物体外就依靠它体内储存的养分生活或休眠,植物病原线虫很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植物病原线虫都具有口针,这是穿刺寄主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同时也是线虫向植物体内分泌唾液及酶类,再从寄主细胞内吸收液态的养分
寄生方式
外寄生、半内寄生和内寄生
致病性
①机械损伤
②营养掠夺和营养缺乏——由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由于线虫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③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谢。
④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次生侵染,或者作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介体导致复合病害。
病毒
三种典型形态的病毒
螺旋对称结构、等轴对称结构、复合对称结构
病毒的组成
病毒粒体
核衣壳
核酸(DNA或RNA)
衣壳
包膜
植物病毒基因组
RNA
正单链RNA (+ssRNA)
负单链RNA (-ssRNA)
双链RNA (dsRNA)
DNA
单链DNA (ssDNA)
双链DNA (dsDNA
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增殖方式:复制 场所:寄主细胞内
复制过程
进入和脱壳:蛋白酶作用下脱壳,释放核酸
基因传递:由+RNA为模板合成-RNA;双链复制产生子代+RNA;DNA链直接复制子代DNA
基因表达
病毒基因组转录出RNA
信息表达,由mRNA翻译出蛋白
装配: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子代病毒粒体
亚病毒
类病毒
侵染植物的进行自我复制的没有衣壳包裹的单链环状RNA分子,主要感染植物
卫星病毒
与辅助病毒没有核酸同源性,单独不具侵染性
复制需要辅助病毒帮助复制和移动
可以加重或减轻辅助病毒引起的症状,抑制辅助病毒复制,降低浓度,改变致病力,可用于生物防治
朊病毒
病毒的移动
胞间移动
以病毒粒体形式完成细胞间移动
以病毒核酸与移动蛋白形成的复合体通过胞间连丝
长距离移动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目、科、属、种
主要分类依据
病毒基因组核酸类型
病毒形态
基因组结构与复制方式
基因的功能与表达
传毒介体类型
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
病毒的传播
非生物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从寄主体上,由于伤残而分泌到体外,与另一寄主体通过微伤口接触而传染,或通过寄主细胞间的有机结合而传染机械传播
机械传播:存在于表皮细胞、浓度高、稳定性强
无性繁殖材料:存在于球茎、块根、接穗芽
种子及花粉:表现在早期侵染和远距离传播
生物介体传播
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传播、感染
介体线虫
特异性: 介体线虫口器和食道内部的表面结构差异决定了病毒的结合部位 病毒粒体的表面结构对病毒——介体特异性识别起决定作用。
介体菌类
病毒CP与游动孢子的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介体菟丝子
缠绕茎将病毒从一株植物传播到另外一株植物。
介体昆虫
传毒过程:获毒期→潜伏期→传毒期
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有时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