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
1 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方便测量比较
(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a.感知1厘米的长度
b.用厘米尺测量
(3)认识米及米与厘米的关系(掌握)
a.“米”是国际制的基本长度单位
b.感知1米的长度
c.用米尺测量
d.1米=100厘米
(4)解决问题
a.缺少刻度的尺子测量长度的问题
b.重叠在一起的物体长度问题
线段
(1)线段的特征及测量
a.线段特征
线段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b.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尺子刻度0与线段—端对齐
线段另一端对着的刻度就是长度
(2)画线段
左边端点---向右画直---终点标端点
解决问题
选择长度单位的方法
方法一:单位和数据结合进行判断
方法二:借助参照物判断
2 100以内的加法(二)
加法
1.不进位加法(例1 例2)
⒉.进位加法(例3)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减法
1.不退位减法(例1)
⒉.退位减法(例2 例3)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解决问题
(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例4 (1))
(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例4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的计算方法(例1)
(2)连减的计算方法(例2)
(3)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3 例4)
3 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例1)
a.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b.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画角(例2)
从一个点开始,用尺子向不同方向
(3)解决问题---数角问题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直角(例3)
a.认识直角和直角符号
b.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
c.利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
(2)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例4)
a.先画一个点作为直角的顶点
b.从点出发画直线
c.三角尺直角重合描另一边
d.标直角符号
(3)认识锐角和钝角(例5)
a.锐角比直角小
b.钝角比直角大
(4)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例6)
a.用锐角和直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角
b.—副直角三角尺的锐角可以拼成不同的角
4 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 例2)
(1)乘法的意义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乘数--乘数--积
2.2~6的乘法口诀
(1)5的乘法口诀(例1)
(2)2、3、4的乘法口诀(例2-4)
(3)6的乘法口诀(例6)
3.乘加、乘减(例5)
注意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和减法
4.解决问题(例7)
(1)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计算
5 观察物体(一)
1.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例1)
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
⒉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立体图形时看到的图形(例2)
3.根据平面图形推测立体图形形状(掌握运用)
答案不唯—,可能有多种
6 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例1)
8的乘法口诀(例2)
9的乘法口诀(例4)
解决问题(例3)
信息转化
多种方法解决
7 认识时间
1.认识分(例1)
(1)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2)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3)从数1开始5分5分数,可以确定分钟数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1时=60分
⒉.认识几时几分(例2)
(1)文字表示
4时5分
(2)电子计时
4:05
3.时间的应用(例3)
(1)排除法
(2)推理法
8 数学广角 搭配(一)
简单的排列问题(例1)
(1)排列的顺序不同,组成的数就不同
(2)排列的过程必须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问题(例2)
(1)组合问题和顺序没有关系
(2)求和是组合问题,组数属于排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