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华经
《法华经》的结构-东晋高僧道安大师根据佛经的组织结构,把佛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编辑于2022-12-28 14:52:10 广东法华经
成佛的法华
佛一生说法49年,在最后的8年里说的就是《法华经》。
释迦王子坐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悟道后说的第一句话:奇哉!厅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翻译:鸠摩罗什三藏法师
说法地点:二处三会
《法华经》是在灵鹫山上讲的,《法华经》一开始是在山上宣说,但是在讲经的过程中有一座宝塔从地中涌出升到空中。宝塔的涌出是为世尊宣说不可思议的如来寿量做准备的,于是世尊升上宝塔继续讲法。在宝塔中讲完后,又回到山上说法。这三个阶段就是《法华经》说法的“二处三会”,分别为“灵山会、虚空会、灵山会”。
法华三部经
《妙法莲华经》
《无量义经》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开慧的楞严。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点点凉。 假使造罪如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宋仁宗
《法华经》的主旨有4点
会三归一-佛所说的菩萨、缘觉、声闻三乘只是方便说法,而实际上只有一佛乘,上的是令众生共入佛道。
二乘圣者的修行法
声闻的修行
苦谛
说明世间诸受皆苦,有四苦、八苦、无量苦。
集谛
说明苦的根源是无明,即不明白世间的真相,把虚幻的东西当成实有。它指出了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灭谛
要想消灭所有的苦,只能通过修行证入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道谛
“道”即道路、方法,指修行方法,小乘之人修行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大乘菩萨修行六度法。
缘觉的修行
缘觉生活在无佛的时代,自己观十二因缘而悟道。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11.生
12.老死
开权显实-《法华经》第一次揭示了真如实相之理。
久远实成-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无限寿量。佛并不是两千多年前在印度悟道成佛,而是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是乘愿再来的一位古佛。
皆可成佛-以提婆达多和龙女成佛的例子,提婆达多罪大恶极,龙女业障深重,他们可以成佛,其他法界众生当然也可以成佛。
《法华经》第25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度以《观音经》之名流行于世。
一念三千与三种世间
贪欲 心起,即落在 地狱
嗔恨 心起,即落在 饿鬼
愚痴 心起,即落在 畜生
妒嫉 心起,即落在 阿修罗
五戒 心起,即落在 人
十善 心起,即落在 天
厌离 心起,即落在 声闻
因缘 心起,即落在 缘觉
自行化他 心起,即落在 菩萨
平等 心起,即落在 佛
《法华经》的结构-东晋高僧道安大师根据佛经的组织结构,把佛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讲一部经的缘起,讲佛在什么地方说法、为什么说这部法、参加法会的众弟子等等。
序品
以阿难行者的“如是我闻”开始,然后就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对说法的地点进行说明。接下来是“与大比丘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与眷属俱”,又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以及天龙八部等弟子。详细介绍了法华大会的盛况。
灵山一会为弟子授记
“序品”大意
经文一开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如是我闻中的”我“指阿难,因为佛经是佛入灭后由阿难诵出来的。
开始时,世尊在灵鹫山上讲《无量义经》,讲完后进入无量义处三昧,结跏趺坐,身心不动。忽然天上下起了各种颜色的花雨,地上出现了动、起、涌、震、吼、击六种震动,世尊眉间放出白毫相光,照亮了东方18000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色界四禅天,连普通的弟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弥勒菩萨代表大众向文殊师利法王子问原因,文殊菩萨讲起了发生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之前的故事,当时是日月灯明佛在讲法,也出现了与现在相同的景况,文殊菩萨说世尊要讲《妙法莲华经》了。
正宗分-一部经的主要经义一般都在正宗分。
方便品
经历了舍利弗“三止三请”的过程,在此期间,有5000位四众弟子退席而去,他们自以为得到了大乘法门,其实并没有得到,so称他们为“增上慢者”。剩下的都是深具慧根的弟子,于是世尊讲佛降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在方便品,世尊已讲明了“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的道理。本品还有一个重要之处,就是提出了“十如是”的道理。佛具有的诸法实相的究竟真理,是通过“十如是”来彰显的:如是相-外在可见的形象、如是性-内在不可见的本性如佛性、理性、如是体、如是力-“力”就是功能,如水可以解渴、如是作-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作为、如是因-内在的原因,如种子有生长的能力、如是缘-辅助因素,如种子靠雨露等外因才能生长、如是果-因缘和合所生的结果,有因必有果、如是报-由因缘形成后世的果报、如是本末究竟-最初的“相”称为本,最后第九的“报”则为末。
譬喻品
舍利弗回顾自己以前认为声闻和缘觉二乘对成佛不抱希望,现听佛说二乘也可成佛,如此欢喜,怀疑是恶魔现出佛的样子来扰乱众人。为彻底打消众人的疑惑,世尊为舍利弗授记,预言舍利弗“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后要成佛叫“华光如来”。众人也欢喜不已。为将此旨说得更彻底些,世尊以譬喻讲“三界如火宅”讲六道众生就像处在一个火宅中,却认识不到危险。在譬喻品的最后,世尊宣说了诽谤《法华经》的罪恶。
佛教8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生苦
怨憎会苦
冤家路窄,不想见的人却总是躲不开。
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
五阴盛苦
说法周-世尊为上根者舍利弗说法。
信解品
开始是四大声闻向世尊说了他们刚才闻法后的感想,然后说了长者穷子之喻。最后由摩诃迦叶以偈颂的形式重新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
穷子喻是信解品的核心,它是由弟子说出的。信解品是把世尊讲的三乘归一的教法用故事重新讲述了一遍,世尊要让众生明白佛现世间的大事因缘,要防止众生生出轻慢之心,得让众生依教修行,世尊就像“穷子喻”中的仁慈长者,用了各种方法,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
修行路上的三个障碍
见思惑
见思惑是凡夫具有的一种惑障。见惑-凡夫对外境所持有的邪见;思惑-凡夫贪著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断尽见思惑就能出离生死,证得罗汉果。
尘沙惑
迷于诸法所引起的惑障。罗汉断除见思惑,但执著于空观,当空观断除后就能证菩萨果。
无明惑
诸烦恼的根本。只有定慧双修,才能断无明惑,就可以成佛。
药草喻品
授记品
世尊首先为大迦叶授记,预言大迦叶于未来世会供养三百万亿诸佛,最后在“大庄严劫”成佛,名叫“光明佛”,具足佛的十种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光明佛住世12小劫。说完后,世尊又用偈子为大迦叶重新说了一遍。
接着世尊为须菩提、迦旃延、目犍连授记。须菩提在“有宝劫”成佛,佛土名为“宝生”,佛名叫“名相佛“,也具足如来十号。名相佛在世12小劫,常处虚空为众弟子说法。
迦旃延将来的佛名叫”阎浮那提金光佛“,也具足如来10号,在世12小劫。
目犍连要在”喜满劫“成佛,国名”意乐“,成佛后叫”多摩罗跋栴檀香佛“,具足如来10号,在世24小劫。
世尊为三位弟子授记后,又用偈重新说了一遍。
譬说周-为中根者大迦叶、目犍边说法,这一周有3个形象的譬喻: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
化城喻品
世尊讲了大通智胜佛的故事,在无量劫以前,大通智胜佛还是国王,有16位王子,国王通过修行将要成佛了,王子们就请父亲为自己说法。在16位王子和十方梵天王的要求下,大通智胜佛先讲了四谛和12因缘法,16位王子听完法后,就一同出家为沙弥。
其次大通智胜佛用8000劫时间讲完《法华经》后就进入了禅定,这一入定就是84000劫。在84000劫里,16位王子又为众生说《法华经》,各度化600万亿众生/王子。
84000劫后,大通智胜佛从禅定中醒来,对众人说,16位王子因讲《法华经》而都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6位王子中,有一位是阿弥陀佛,最小的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
五百弟子受记品
先出场的富楼那和世尊都是出身释迦族,以辩才闻名,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先讲了自己对佛旨的理解,然后世尊为富楼那授记,预言他要在未来成佛,号”法明如来“。
世尊先为500弟子授记,都名”普明如来“。500弟子说了”衣珠喻“的故事,用藏在衣服里的无价宝珠来比喻自己心中本来就存在的佛性,而自己却不知道。
1200位阿罗汉中,不在灵山法会上的还有700位,世尊让大迦叶尊者传予记别。
授学无学人记品
世尊为阿难和罗睺罗授记,授予阿难”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此时法会上的2000初发心菩萨问他们还没看到世尊为大菩萨授记,为什么先给小乘声闻授记了呢?于是世尊告诉初发心菩萨们,阿难和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以前是好同学,2人一起在空王佛那里修行。释迦牟尼佛先成佛,阿难因多闻而奉持诸经直到今日。
接着世尊为罗睺罗授记,罗睺罗是世尊的长子,在10大弟子中被称为”密行第一“,其实他早已是菩萨身,假作小乘人,辅助世尊教化众生。
”学无学“指”有学“和”无学“两种人,有学断尽一切烦恼,修学戒、定、慧,声闻乘四果中的前三果为”有学“ ”无学“指无迷惑可断的人,阿罗汉就是无学。
给阿难、罗睺罗授记后,世尊同以”宝相如来“名号为2000声闻乘人授记。至此灵山法会上的听法者基本上得到了世尊的授记。回小向大、开权显实的任务也即将完成。
因缘说周-为下根者富楼那说法,在此周期,世尊为许多弟子进行了授记。
法师品
灵山一会为弟子授记
11.见宝塔品
12.提婆达多品
13.劝持品
14.安乐行品
15.从地涌出品
16.如来寿量品
17.分别功德品
虚空会
《法华经》的正宗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法说周、譬说周、因缘说周
流通分-讲如何使这部经在世间流通,讲护法的方法和功德、闻法弟子的欢喜,是一部经的结尾。
18.随喜功德品
19.法师功德品
20.常不轻菩萨品
21.如来神力品
虚空会
22.嘱累品
23.药王菩萨本事品
24.妙音菩萨品
25.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6.陀罗尼品
27.妙庄严王本事品
28.普贤菩萨劝发品
灵山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