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软考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括
软考 网络工程师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计算机网络概论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实现形式
以多点线路连接的终端和主机间的通信建立过程,可以用主机对各终端轮询或是由各终端连接成雏菊链的形式实现。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ARPAnet的主要特点
资源共享
分散控制
分组交换
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分层的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术语
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网络的组成元素
网络节点
端节点
指信源和信宿节点
转发节点
指网络通信过程中控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例如交换机、集线器、接口信息处理机等。
通信链路
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和光纤缆线等。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主要由转发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其任务是在端节点之间传送由信息组成的报文。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中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他们都是端节点。
子网的拓扑结构
通信子网中转发节点的互连模式叫做子网的拓扑结构。
星型
环形
树形
全连接型
总线型
不规则型
分类
按互连规模和通信方式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
电子数据交换
远程教育
电子银行
证券和期货交易
娱乐和在线游戏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交换网ITAPAC设在北京的PAD发出我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进行通信。
建立NCFC
1989年9月,国家计委组织建立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立项的主要目标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3个单位间建设高速互联网络,并建立一个超级计算中心,这个项目于1992年建设完成。
顶级域名 CN
1990年10月,中国正式在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
64K国际专线开通
1994年1月4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 Sprint公司连入 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 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正式成为有 Internet的国家。
组建CNNIC
1997年6月3日,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决定,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同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1997年11月CNNIC发布第1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18.64Mbps。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计算机通信的一个特点
间歇性或突发性
加入分组的控制信息
网络必须具有差错控制功能和寻址功能。
一种是接收端用于验证是否正确接收的差错控制信息
另一种是指明数据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信息
数据链路控制(DLC)
当多个节点同时要求发送分组时,网络还必须通过某种冲突仲裁过程决定谁先发送,谁后发送。所有这些带有控制信息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一个个节点正确地向前传送的功能叫做数据链路控制(DLC)功能。
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
比特流传输,传送基本单元是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
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基本传输单元是帧(frame)
网络层
寻址和路由选择,基本传送单元是包(packet)
传输层
建立主机端到端的连接
会话层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表示层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应用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SNA
(1)物理层。这一层与物理传输介质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有关,提供了传输介质的接口。SNA没有定义这一层的专门协议,准备采用其他国际标准。
数据链路控制层
这一层的功能是把原始的比特流组织成帧,使之无损伤地沿着噪音信道从主站传送到次站。SNA定义了串行数据链路控制协议SDLC,同时也支持IBM令牌环网或其他局域网协议。
路径控制层(PC)
这一层的功能是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通路。PC层也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装配,以便提高传输速率。在一对节点之间可以提供8条虚电路,每一条虚电路都有流控功能。
传输控制层(TC)
提供端到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不支持无连接的通信,可以为上一层提供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TC 也完成加/解密功能
数据流控制层(DFC)
这一层根据用户的请求和响应对会话方式和会话过程进行管理,决定数据通信的方向、数据通信方式、数据流的中断和恢复等。
表示服务层(PS)
这一层定义数据编码和数据格式,也负责资源的共享和操作的同步,使得网络入口处的多个用户可以并发地操作。
事务处理服务层(TS)
这一层以特权程序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
X.25
Novell NetWare
OSI协议集
物理层协议
常用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LAP-B以及IEEE 802的数据链路层协议(ISO 8802)
网络层协议
面相连接的服务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的任务是在子网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完整的数据传送。
会话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