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e.第五章 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关于精气血津液神,包括:人体之精、人体之气、4对关系、神、津液、血。 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章!非常基础的内容!除了要有框架,看书也很关键嗷
编辑于2023-02-04 22:20:40 山西第五章 精气血津液神
人体之精
概念
广义
包括气血津液等一切精微物质
狭义
生殖之精
精
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生成
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及来源于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相融合而生成(肾脾胃肺)
贮藏
人体之精贮藏于脏腑身形之中
肾藏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则经由脾肺等输送到各脏腑,化为各脏腑之精,并将部分输送于肾中,以充养肾所藏的先天之精
输泄
一是分藏于各脏腑,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节其功能活动
二是生殖之精的施泄以繁衍生命
功能
1. 繁衍生命
2. 生长发育
人体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具有推动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肾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状态
3. 濡养作用
4. 化生气血
5. 化神作用
6. 抗邪作用
人体之气
概念
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生成
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通过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肾:生气之根 脾胃:生气之源 肺:生气之主
运动和变化
气机
腑脏之气运动规律
气的运动,推动和激发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各种生理活动
分类
心肺宜降
脾升胃降为枢纽
肝肾宜升
图解
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
气的运动阻滞,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平衡失调。
“气机不畅”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
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
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气化
人体中体现
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生成及其相互转化过程&脏腑做功
功能
推动作用
概念
指的是气的激发,兴奋和促进等作用
体现
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
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
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
温煦作用
概念
指阳气温煦人体的作用
体现
①温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②温煦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③温煦精、血、津液,维持其正常运行、输布与排泄
防御作用
指气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固摄作用
概念
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无故丢失的作用
体现
①固摄血液,防止其逸出脉外,维持其正常循行
②固摄汗液、尿液、胃液、肠液等,防止其丢朱
③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中介作用
概念
指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整体联系的作用
具体
外在信息传递于内脏,内脏信息反映于体表,以及内脏之间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都以人体之气作为信息的载体来感应和传导
分类
第一层次
人身之气
第二层次
元气
概念
指以先天精气为基础,赖后天精气充养,而根源于肾的气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特点
含有元阴,元阳
为一身阴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
生成
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分布
通过三焦流行于全身
生理功能
推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推动和调节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宗气
概念
指由呼吸清气与水谷精气所化生而聚于胸中(气海~膻中)之气
生成
一是脾胃从饮食水谷中化生的水谷精气
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生理功能
行呼吸
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
行气血
宗气贯注于心脉,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资先天宗气对先天元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营气 营血 营阴
概念
指由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
生成
由水谷精微中最精华部分生成
分布
行于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
生理功能
卫气
概念
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
生成
分布
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层次
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
4对关系
形神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
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
血能养气
指血能化生气
血液循环流布周身,不断为各脏腑之气提供营养,维持其充足旺盛状态
血足则气旺,血少则气衰
血能载气
气与津液的关系 (与气与血类似)
气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皆以三焦为通路运行全身
气与津液
气能生津
指通过气的气化作用促进和激发津液的生成
气能行津
气推动津液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气能摄津
津液与气
津能化气
津能载气
津液丢失必定会导致气的损耗
精血津液关系
其同为液态物质,皆由饮食水谷化生,均具有濡养,化气,和化神的作用,即存在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精血同源
标注
精可化血
血能养精
津血同源
血可化津
津能生血
精气神关系
概括
精
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气
是生命维系的动力
神
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和主宰
关系
精气相关
精可化气,气能生精,行精,摄精~精气之间相互化生
精神互用
神气互生
气能养(生)神,神为气主
神
神是机体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
概念
广义
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
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生成
先天之神(元神)
由先天之精所化
是神志活动的原动力,为生命之根本
由精,气,血,津液产生
五脏藏神
因为五脏内藏有精,气,血,津液
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
呼吸运动,血液循环,消化吸收,津液输布于排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受神的统帅和调节
形与神俱则生,形与神离则死
主宰精神活动
调节精气血津液
对其的生成与运行具有统领和调节作用
调节脏腑功能
脏腑精气产生神,神又通过对脏腑精气的主宰来调节其生理功能
分类
依据
神分属五脏,故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依据五脏生理功能和外在表现的 不同而分类
内容
五神
神
是依存先天之精生成而表现于外的生命活动
魄
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知觉和运动能力
魂
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意识,思维活动,睡眠时亦可表现为梦境及梦幻现象
意
是获得感性印象,形成的记忆,意念
志
是在意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意志,志向等神志活动
思维
思维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
意
是通过心的回忆形成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识
志
是将记忆保存下来,累积事物表象的认识,形成理性认识,产生意志、志向
思
是在此基础上酝酿思索,反复分析、比较事物
虑
是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由近而远地谋划未来
智
是理智处理事物,支配行为方式,正确实施
情志
七情
怒喜忧思悲恐惊
五志
怒喜思悲恐
津液
概念
包括津与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
津液的区别与联系
伤津Þ脱液
生成
来源于饮食水谷
主要与脾,胃,大肠,小肠有关
输布
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
排泄
主要与肾,肺,脾 大小肠,膀胱有关
功能
滋润濡养
充养血脉
津液渗入血脉,化生血液,并起着濡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血
血液不是津液
概念
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和濡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
生成
水谷精微和肾精
与脾胃,心肺,肝肾有关
组成
运行
影响因素
气的推动,温煦和固摄
血液的清浊状态
脉道
受邪气的影响
与脏腑关系
与心,肺,肝,脾有关
功能
濡养作用
化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