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1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历史常识、文学艺术、文化常识三部分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编辑于2023-02-12 10:59:08 广东人文历史
1 历 史 常 识
1.1 中 国 古 代 史
文 明 起 源
原始 社会
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云南省元谋县发现)
山顶洞人--晚期智人
氏族 社会
半坡文化--新石器仰韶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大汶口仰韶文化(父系):彩陶文化
父系社会
山东泰安大汶口、仰韶文化、 山东章丘龙山文化 (出现中国最早青铜器,表 明龙山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
河姆渡文化
半坡细石器文化
三星堆遗址
西南地区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周口店遗址
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
华夏 之祖
华夏族形成
三皇五帝 不是真正帝王, 是部落首领
三 皇
燧人氏
燧皇,钻木取火发明者
伏羲氏
羲皇,人文始祖、医药鼻祖、 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 八卦、河图
神农氏
农皇,医药学和农学祖先
五 帝
黄帝(五帝之首)、颛顼(zhuanxu)、帝喾(ku)、尧、舜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
黄帝“人文初祖”
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黄帝之妻嫘祖)、文字、乐谱
尧舜禹传说
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优秀传统美德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夏 商 周 时 期
夏
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进入奴隶社会
禹的时代
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为夏王朝建立奠定基础
建立最早的国家机器:监狱、刑法
启的时代
公天下变家天下,王位世袭制
桀
鸣条之战(商汤vs夏桀)
商
开国汤,盘庚迁殷
甲骨文诞生--中国古代最早的完备文字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后母戊鼎(最大最重)、四羊方尊
内容:与占卜有关,卜辞;载体:龟甲、兽骨
2017.11.24 世界记忆名录
灭亡
牧野之战(周武王vs商纣王)
以少胜多、临阵倒戈
周
西周
分封制
井田制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
春 秋
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春秋 五霸
齐桓公
管仲为相,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正式称霸
相地而衰征 (根据田地产量不同征税不同)
晋文公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晋vs楚)
寒食节 介子推
楚庄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
伍子胥改革
任用孙武
三令五申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任用范蠡
or秦穆公/宋襄公
战 国
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标志:三家分晋、田氏伐齐
齐秦楚燕 赵魏韩
秦
商鞅变法
楚
吴起变法
燕
经度最大,纬度最高
魏
李推变法 《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主 要 战 争
桂陵之战
魏vs齐
庞涓vs田忌、孙膑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vs齐
庞涓vs孙膑
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
秦vs赵
白起vs赵括
纸上谈兵
人数最多 时间最长
邯郸之战
秦vs赵
王陵vs廉颇、赵胜
窃符救赵
各国变法
秦孝公商鞅变法
形木立信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
建立军功授爵制
郡县制
连坐法
户籍制度
秦 汉 时 期
秦 王 扫 六 合
统一六国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
巩 固 统 一 的 措 施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丞相
行政
太尉
军事
御史大夫
监察
地方
郡县制
开创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先河
经 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度量衡(长度、容积、重量单位)
思想 文化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小篆之祖:李斯) ,推广隶书
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种植等书
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 维护国家统一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军 事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移民戍边,统一东南、 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是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
灭亡
大泽乡起义
陈胜 吴广
陈胜《史记》列为世家
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揭竿而起
刘邦项羽起义 楚汉之争
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以少胜多
刘邦攻入咸阳,秦灭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垓下之战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大 一 统 的 汉 朝
西 汉
建立
公元前202年 刘邦称帝汉高祖 定都长安
盛世
文景之治
推崇黄老之术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全 盛
汉武帝 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行推恩令、盐铁令, 将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漠北大战 霍去病:封狼居胥
文化上采用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 汉
外戚王莽自立新莽,西汉灭亡
光武中兴--刘秀
灭亡
张角黄巾起义(农民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两汉重要历史事件
白登之围→诸吕之乱→文景之治→吴楚七国→汉武帝大一统,张骞出使西域→汉匈战争→王莽新政(西汉灭亡)→光武中兴→班超再通西域→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丝 绸 之 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路 线
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 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 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
北上大宛(中亚)和康居 (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
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式 (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 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 (地中海东岸)。终点:罗马
物产交流与往来
输出
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
输入
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马、苜蓿
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沿海港口--印度支那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沿岸--印度半岛南端)
兴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重要起点:番禺(后改为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
广州泉州最大的港口,广州从秦汉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海禁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对外交往
大秦派使臣来东汉,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汉朝铸铜、制漆jopan传入朝鲜日本,光武帝授日本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东汉明帝,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
洛阳白马寺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三国
官渡之战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为北方统一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标志:赤壁之战
以少胜多
西晋
司马炎(司马昭之子)逼魏元帝禅位,建立西晋
内乱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外患
五胡乱华
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晋
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
肥水之战
东晋谢安vs前秦苻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以少胜多
南北并立(民族大融合)
南北格局
南朝
宋齐梁陈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礼法
隋 唐 时 期
两 姓 更 迭
杨坚定都长安,国号为隋, 建元开皇,即隋文帝
开皇之治
隋炀帝
开凿 大运河
北通涿郡,南至余杭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租庸调制、两税法(夏秋纳税)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盛世之治
隋文帝:开皇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
房谋杜断、魏征
唐玄宗: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割据到灭亡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史思明
黄巢起义
黄巾起义
东汉灭亡
农民起义运动
满城尽戴黄金甲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是个割据政权--十国
唐朝重要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对外 关系
人 物
日本 遣唐使
日本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文,日本到唐朝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 取经
著《大唐西域记》,天竺遣唐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交流成果
传入: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伊斯兰教在唐朝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造纸术传到天竺
宋 元 时 期
宋
北 宋
建立
赵匡胤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大 事
澶渊之盟
北宋给辽岁币
庆历新政
范仲淹
王 安 石 变 法
熙宁 变法
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 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
宋神宗时期
目的:富国强兵
司马光 反对
《资治通鉴》战国→五代
第一步编年体通史
史学两司马、史学双壁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靖康之变
金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辽、宋、 西夏、 金等并立
南宋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临安(浙江杭州)
南宋屈辱合约
绍兴和议
宋向金称臣
隆兴和议
金宋皇帝以叔侄相称
抗金名将:岳飞
南宋灭亡
蒙古军队攻破临安
重要历史事件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靖康之变(北宋亡)→岳飞抗金→绍兴和议→文天祥抗元
两宋经济
北宋《清明上河图》市场商贸繁盛
四川出现“交子”
宋太祖开拓海外贸易,设置市舶斯于广州
蒙古兴起 &元朝建立
政 治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汉,尊称成吉思汗;其孙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为元世祖,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行省 制度
三省制→中书省一省独揽;地方设行省,地方政治进入划省而治阶段;行中书省为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简称行省
地方 管辖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地区,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灭亡
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后率军攻占元大都
对外交流
元朝首都大都(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泉州(刺桐港)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生动描写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明 清 时 期
明 朝
政 治
朱元璋 明太祖 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中央
废丞相,设内阁
地方
三司分权
制定《大明律》、设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西厂
帝国 发展
洪武之治→靖难之役→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张居正变法→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改革
政治
考成法
经济
一条鞭法
对 外 交 流
郑和七下西洋 明成祖时期 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中 后 期
农作物
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科 技
利玛窦带来西方科技著作,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给中国
徐光启《泰西水法》,引入欧洲水利技术
海防
倭寇入侵,戚继光抗倭
重要历史事件
洪武之治→靖难之变→明成祖迁都北京→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于谦指挥保卫北京→张居正变法(万历新政)→戚继光抗倭→萨尔浒之战→李自成起义(农民起义)→清军入关
清朝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军自山海关南下占领北京、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
收复台湾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清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立军机处
雍正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西藏管理
雍正时期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792 乾隆确立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的金瓶掣签制度
重要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三藩之乱→施琅攻台→雅克萨之战→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设驻藏大臣→平定准格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编撰《四库全书》→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南极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末新政
1.2 中 国 近 代 史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中国 社会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化 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缴纳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导火索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三元里抗英--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 进一步沦为
《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割让九龙;对英法各赔款800万两白银;开放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大连等地为商埠;西方传教士可租买土地兴建教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割让俄国大片领土
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901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
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内容
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政府全世界对外扩张政策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爆发
标志:丰岛海战
重大 战役
平壤之战、黄海海战(大东沟海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企业在中国开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山东兴起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到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 国 人 民 的 抗 争 与 探 索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洪秀全、洪仁王干
《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 《资政新篇》
开始标志: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占南京改天京并定都
衰:1856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亡:1864天津陷落
主要目的:打击清王朝
《资政新篇》--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洪仁轩);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惨败; 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内 容
前期:军事; 后期民用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诞生了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江南制造总局(李、最大、上海)、金陵机器局(李)、福州船政局(左)
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只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新式教育
京师同文馆、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开创近代教育先河
戊戌变法
时间
1898
口号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
严复启蒙思想
事件
公车上书; 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百日维新, 光绪帝《定国是诏》
原因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言论军事
影响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参与政权;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辛亥革命
时间
1911
口号
民主共和
代表人物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原因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意义
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国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
兴中会
1894 美国檀香山 孙中山 建立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 东京 建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三民主义
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新文化运动
兴起
1915 陈独秀 上海 《新青年》
旗帜
民主、科学
内容
前期: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
新文学: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后期:李大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李大钊;第一个引来天火的人
开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第一阶段: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第二阶段:上海 工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上海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7.23 上海、浙江嘉兴红船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失败
高潮标志:五卅运动
四一二七一五;大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内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三湾改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路线
江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染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缴计划(毛主席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一到陕北会师
1936甘肃会宁 红一二四胜利会师
抗日 战争 时期
局部抗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
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1935华北五省自治
1935.12.9 一二九运动 中共领导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游行
1935.12.17-25 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12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逼蒋抗日 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9.22 国民党宣言 正式合作
全面抗战
1937.7.7 七七事变 卢沟桥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开始→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之想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林彪)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最大规模胜利
武汉会展: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豫湘桂战役:争取大陆交通线
敌后 抗日 根据地
洛川会议:1937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八路军与日军发生的最大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根据地建设: 三三制、双减双交、 大生产、整风运动
1942 反对主观主义(学分)、 宗派主义(党风)、 党八股(文风)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9.2签署正式投降书 9.3抗日战争胜利日
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 1945.10.10 国共双方《双十协定》"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争进程
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重点进攻
1947,重点进攻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
解放军战略反攻
194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反攻序幕
三站战役(1948.9-1949.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最大)、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1949.4.23)
国民党覆灭
1.3 中 国 现 代 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
巩固新政权与经济建设
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社会 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继续探索是新时期保持常新的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文 学 艺 术
2.1 古 代 文 学
先 秦 文 学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05篇;分《风》(民间/精华所在)、 《雅》(宫廷)、《颂》(宗庙); 运用赋、比、兴手法; 开创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
十二生肖最早记载于《诗经》
《楚辞》
屈原开创的一种文学体裁
浪漫主义色彩;刘向编
代表《离骚》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最长的一首浪漫 主义政治抒情诗
中国文学两大源头
历 史 散 文
第一 阶段
《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我国第一步编年体断代史
春秋笔法也称微言大义,记事语言极为简练
第二 阶段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三 阶段
《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是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常 识
四书(朱熹称)
《中庸》《大学》《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六经+《乐》
《诗经》现实主义
《尚书》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
《周易》--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最全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汉 代 文 学
史 学 巨 著
司马迁《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前四史(24史)
黄帝-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历史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
西汉汉高祖元年-王莽地皇四年230年历史
诗歌
乐府民歌
e.g.《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汉乐府最高水平)
文人诗
文人五言诗
e.g.古诗十九首
汉赋
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淮南子》
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撰,录有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
建安文学
三曹
曹操:《短歌行》《龟虽寿》
曹丕:《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典论》现存最早的文学专论
曹植:《洛神赋》《七步诗》《白马篇》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学
田园诗与 山水诗
田园诗
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山水诗
东晋谢灵运
自觉以山水入诗第一人
南北朝 民歌
南朝民歌(现存大多为情歌)
形式短小;五言四句;双关隐语;清新自然;对歌形式
《西洲曲》
《木兰诗》
北朝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广泛)
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风格刚健豪放
《木兰诗》
乐府双壁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史学双壁
《史记》纪传体
《资治通鉴》编年体
最高成就
《西洲曲》
《木兰诗》
历史著作
《三国志》 西晋陈寿 纪传体国别史
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纪传体史书(东汉历史)
小 说
《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
董永、干将莫邪等神话
《世说新语》南朝宋记录魏晋 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广陵散》)、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南朝 刘勰 文学理论专著
唐 诗 -- 诗 歌 发 展 全 盛 时 期
形式: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初唐
王勃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盛唐
李白
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杜甫
少陵野老,诗圣,其诗诗史、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蜀相》、《望岳》
田园诗派
王维
诗佛,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之塞上》《送元二使安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孟浩然
孟襄阳
《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边塞诗派
岑参
边塞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昌龄
边塞诗人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适
边塞诗人
《别董大》《燕歌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王之涣
边塞诗人
《登鹳雀楼》《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唐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魔
&元稹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
《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琵琶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
刘禹锡
《陋室铭》《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韩愈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评价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州八记》《江雪》
李贺
诗鬼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孟郊
诗囚,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与贾岛齐名“郊寒岛瘦”
《游子吟》《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晚唐
李商隐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无题》《锦瑟》《夜雨寄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杜牧
樊川居士
《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江南春》《赤壁》《阿房宫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宋 代 文 学
宋 词
豪 放 派
范仲淹
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记》
辛弃疾
字幼安,别号稼轩,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永遇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青玉案》
岳飞
《满江红》
陆游
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示儿》
婉 约 派
李煜
千古词帝,李后主
《虞美人》《浪淘沙》
柳永
奉旨填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王国维 治学 三境界
北宋·晏殊 《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北宋·柳永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秦观
《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乞在朝朝暮暮
李清照
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醉花阴》
唐宋八大家
韩愈
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师说》《马说》
柳宗元
《永州八记》《黔之驴》
古文运动
欧阳修
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
《六国论》
苏轼
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打破词和诗的界限
《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临川先生
《元日》《梅花》
历史著作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南宋袁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纪事本末体
元杂剧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曲圣)
《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
郑光祖
《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
白朴
《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墙头马上》--裴少俊
马致远
《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山泪》--白居易
王实甫
《西厢记》--崔莺莺、张生、红娘
代表剧目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西厢记》(王实甫著,崔莺莺、张生、红娘)《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明 代 文 学
《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步长篇章回体小说
陈寿《三国志》为蓝本
黄巾起义--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水浒传》施耐庵著: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神魔皆有情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三言二拍
三言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二拍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临川四梦
临川先生:王安石
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杜丽娘、柳梦梅)《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又名玉茗堂四梦
四大名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清代文学
《四库全书》: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经史子集四部
传奇
《长生殿》
清洪昇
唐明皇&杨贵妃
《桃花扇》
清孔尚任
李香君&侯方域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风月宝鉴》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我国古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儒林外史》
讽刺文学
吴敬梓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2 书 法 绘 画
书法
甲骨文
金文
又称钟鼎文
大篆
小篆
秦朝统一文字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人物
秦
李斯
小篆
东汉
张芝
章草
草圣
蔡邕
隶书
魏
钟繇
楷书
创楷书
东晋
王羲之
行书、草书
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入木三分、东床快婿
乾隆三希堂法贴
王羲之 快雪时晴贴
王献之 中秋贴
王旬之 伯远贴
王献之
行书、草书
小圣《洛神赋十三行》
隋
智永
工草书
退笔成冢
唐
欧阳询
楷书
虞世南
楷书
褚遂良
楷书
颜真卿
楷书、行书
颜体《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
楷书
颜筋柳骨 《玄秘塔碑》
张旭
草书
草圣
怀素
狂草
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北宋
赵佶(宋徽宗)
楷书
瘦金体
苏轼
楷书、行书
《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
楷书、行书
米芾
楷体皆工
蔡襄
楷书、行草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
元
赵孟頫
楷书、行书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绘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汴梁(开封)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2.3 传 统 戏 曲
地方戏曲
昆曲(江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戏之祖
《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
越剧(上海、浙江) 才子佳人题材为主
《梁山伯与祝英台》
黄梅戏(湖北、安徽) 发源于安庆地区
《天仙配》《女驸马》
粤剧(广东)2009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帝女花》《跳加官》《天姬送子》
豫剧(河南) 河南梆子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评剧(河北、天津) 唐山落子
《花为媒》
京剧
发展简史
起源于1840年前后的北京
唱腔有二黄、西皮,因此京剧也称皮黄
表演基本功:唱、念、做、打
京剧角色:生、旦(女)、净(性格品质相貌不同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需脸谱)、丑(喜剧角色)
《霸王别姬》《红灯记》
脸谱代表人物
红色--关羽--忠诚正义
黑色--包拯、张飞--刚烈正直勇猛
黄色--典韦--凶狠残暴
蓝色--窦尔敦--粗豪暴躁
白色--曹操、赵高--奸臣
京剧流派代表人物
老生
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短打武生
盖叫天
旦角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3 文 化 常 识
3.1 历 史 典 故
人物典故
齐桓公
尊王攘夷、老马识途、风马牛不相及、庭燎招士
管仲
管鲍之交、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晋文公
秦晋之好、退避三舍
楚庄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商鞅
徙木立信、作法自毙
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
孙膑
围魏救赵、田忌赛马
赵括
纸上谈兵
吕不韦
奇货可居、一字千金
赵高
指鹿为马
陈胜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
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项羽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霍去病
封狼居胥、冠军(侯)
班超
投笔从戎(东汉)
班固--《汉书》
岳飞
精忠报国
战争典故
阪泉之战(炎帝vs皇帝)
涿鹿之战(炎帝黄帝vs蚩尤
鸣条之战(商vs夏)
牧野之战(西周vs商)
临阵倒戈
城濮之战(晋vs楚)
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魏vs赵)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vs魏)
因势利导
长平之战(秦vs赵)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项羽vs秦)
破釜沉舟
楚汉之争(刘邦vs项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背水一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约法三章、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
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
倒屣相迎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vs曹操)
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丢盔弃甲、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彼知己、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肥水之战(东晋vs前秦)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2 文 化 思 想
儒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至圣先师”
弟子编撰《论语》
仁、礼、创办私学(最早民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孝(父母)悌(兄长);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
亚圣
《孟子》
性善论、仁政民本、民贵君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乐、可持续发展
荀子
韩非与李斯的老师
《荀子》
性恶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人定胜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顺应规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后续发展
董仲舒(西汉武帝时期)思想家政治家
《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熹(南宋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
《四书章句集注》
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山始祖)
与王阳明称为陆王心学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传习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
道家
老子
春秋时期
《道德经/老子》
朴素辩证法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上善若水
庄子
战国时期
《庄子》
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追求精神自由;齐物论(无差别)
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鹏程万里、《齐物论》《逍遥游》
墨家
墨子
平民阶层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
法家
韩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
以法为本、以法为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术势结合(为君主服务)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商鞅
秦孝公时期
《商君书》
军功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严酷法律
兵家
孙武
兵圣 百世兵家之师
《孙子兵法》:最早的兵法书
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孙膑兵法》
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
3.3 人 才 选 拔
秦朝时期
军功授爵
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两汉时期
察举制
乡举里选(下→上);征辟制(上→下)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出身
隋唐时期
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形成科举制
唐朝继承和完善
贞观年间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宋朝
科举制
分乡试、省试、殿试
完善弥封誊录制,防止考试作弊
明 清
科 举
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八股文;光绪31年(1905年)废除科举
简 表
内容
院试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考场
学政巡回案临 考场(府、县)
京城和各声称 贡院(省城)
京城贡院
皇宫
参加者
童生(儒生)
生员、监生
举人
贡士
中者
生员(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日期
三年两次
子卯午酉年八月 桂榜
乡试次年三月 杏榜
会试同年四月 金榜
第一名
案手
解元
会元
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
3.4 古 代 称 谓
年龄代称
襁褓
1岁以下幼童
孩提
2-3岁
汤饼之期
婴儿出生3日
垂髫
3、4岁至7、8岁儿童
总角
8、9岁至13、14岁儿童
幼学
10岁
豆蔻
女子13、14岁
二八年华
女子16岁
及笄
女子15岁
束发之年
男子15岁
弱冠
男子20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命
50岁
耳顺、花甲
60岁
从心、古稀
70岁
喜寿
77岁
耄耋
80岁
米寿
88岁
期颐
100岁
其他代称
乌纱帽--官员
巾帼--妇女
金乌--太阳
杜康--酒
杏坛--教育
长亭--送别
珠履--豪门宾客
捣衣--为远行之人制寒衣
汗青--史书或完成的著作
楼兰--外族敌人
杏林--医道
南山--隐居之地
布衣--平民
同袍--军人互称
肝胆--真诚的心
手足--兄弟
折桂--科举及第
杨柳--送别
纨绔--富家子弟
咏絮--女子非凡的才华
尺素--书信
梨园--戏班、剧团
鹧鸪--离愁别绪
吴钩--宝刀、利剑
敬称
称呼对方或其亲属
令
令尊、令堂(对方母亲)、令郎、令爱(对方女儿)
尊
尊上(对方父母)、尊驾(对方)
称平辈或晚辈
贤
贤弟
地位高或年长的已去世人
先
先帝、先考(已去世父亲)、先慈(已去世母亲)
对尊长者或朋辈
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
自己的动作设计对方
奉
奉告、奉还、奉劝
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
惠
惠存、惠赠、惠顾
垂
垂爱、垂青、垂询
璧还
归还对方物品
俯就
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
斧正
请别人修改文章
雅正
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表示请对方指教
谦称
对别人称自己长辈
家
家严、家父;家慈、家母
对别人称自己晚辈
舍
舍弟、舍妹、舍亲
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
小
小弟(男性称自己)、小女(自己女儿)
老
老朽、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自称
愚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
敝
敝处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见
见谅、见教
敢
敢问
窃
窃思、窃以为
3.5 传 统 节 日
春节
贴春联、贴桃符
元旦、元日;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元宵
赏花灯、猜灯谜
起源于汉文帝纪念平定诸吕之乱;古人将正月十五叫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清明
吃寒食,节气
介子推
端午节
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佩香囊
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纪念屈原;驱五毒
七夕
乞巧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中秋
月饼、赏月、玩花灯
秋夕、月夕、团圆节
重阳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2012年定为老人节
冬至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长至节
腊八
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
除夕
守岁
祭祖大节
3.6 宗 教
佛教
西汉末期
经中亚传入中国
东汉
白马寺:第一个官办佛教寺院 河南洛阳
唐
唐太宗时期
玄奘天竺取经
大雁塔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道教
东汉
创立;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3.7 民 族 关 系
西汉
张骞通西域
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汗血宝马
传出:铸铁、开渠、凿井、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凿空之旅--司马迁
丝绸之路--李希霍芬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
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终到达欧洲
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项目:中哈吉“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为起点
输入胡豆、马、瓜、桃
唐
唐太宗时期
玄奘天竺取经
大雁塔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明
玉米、辣椒、番茄、土豆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时期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郑成功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
康熙
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