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包含石油地质储量计算的全过程,包括储层研究、流体性质研究、测井解释、油藏参数研究、储量综合评价。
编辑于2023-02-27 20:14:39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包含石油地质储量计算的全过程,包括储层研究、流体性质研究、测井解释、油藏参数研究、储量综合评价。
MindMaster 思维导图快捷键 功能Windows 快捷键Mac 快捷键 导图文档 创建新导图Ctrl + NCommand + N 打开导图Ctrl + OCommand+ O 搜索导图Ctrl + FCommand+ F 保存当前导图Ctrl + SCommand + S 保存所有导图Ctrl + Shift + SCommand+ Shift + S 导航。整理了mindmaster快捷键方便大家使用,让每个人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包含石油地质储量计算的全过程,包括储层研究、流体性质研究、测井解释、油藏参数研究、储量综合评价。
MindMaster 思维导图快捷键 功能Windows 快捷键Mac 快捷键 导图文档 创建新导图Ctrl + NCommand + N 打开导图Ctrl + OCommand+ O 搜索导图Ctrl + FCommand+ F 保存当前导图Ctrl + SCommand + S 保存所有导图Ctrl + Shift + SCommand+ Shift + S 导航。整理了mindmaster快捷键方便大家使用,让每个人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储量计算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省区、生态环境保护区
1.3. 勘探简况
发现井
勘探历程
1.4. 资料统计
工作量统计
地震三维
评价井、开发井
常规试油、试采
工业油流标准受国家有关政策、石油价格、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和油田所处位置等多方面情况,因此,此标准只适用于一版情况
取资料统计
钻井基础资料
取心情况
测压、测温
流体分析(油、气、水)
岩心分析化验常见项目:孔渗、密度、压汞、岩电、铸体、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敏感性、重矿物、碳酸盐、饱和度
原油高压物性
取样数据
压力
温度
气油比
分析数据
饱和压力
饱压下体积系数
饱压下气油比
压缩系数
地层原油密度
脱气原油密度
粘度
天然气相对密度
天然气相态分析
取样数据
油气比
天然气相对密度
压力、温度
分析数据
井流物组成
地层压力
临界压力、临界温度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
分层
地层综合柱状图
连井标定剖面
连井地层对比
2.2. 构造
相干属性
时间切片
构造图
构造形态及断裂特征
构造形态
断层
断层要素
断层面
断层线
断盘
断距
方向
数量
发育史
与地层和断层之间的封闭性分析
储层预测(砂体厚度图)
圈闭成果图
圈闭类别
未钻探圈闭中:
a) Ⅰ类圈闭:指圈闭可靠,石油地质条件有利,可提供预探的圈闭;
b) Ⅱ类圈闭:指圈闭可靠或较可靠,石油地质条件较有利,进一步工作后可提供预探的圈闭;
c) Ⅲ类圈闭;指圈闭较可靠,石油地质条件不利,不能提供预探的圈闭。
已钻探圈闭中:
a) Ⅰ类圈闭:经过钻探和试油,已获低产油气流,但与附近获工业油气流圈闭对比,各项石油地质条件相似;
b) Ⅱ类圈闭:钻井过程中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但经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比附近评为Ⅰ类圈闭明显变差;
c) Ⅲ类圈闭:钻探过程中见到很差的油气显示或未见到油气显示,经各项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预计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可能性不大的圈闭可评为Ⅲ类圈闭。对在石油地质条件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还需要进行探索不能放弃的圈闭,也可评为Ⅱ类。
闭合面积:在构造平面图上,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面积
闭合度:构造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或海拔高差),以构造最高点与同层构造最低闭合等高线之高度差表示(m)
高点海拔
地震地质解释剖面
反演剖面
地震资料处理
2.3. 沉积储层
沉积
砂层对比图
沉积相
单井相
连井相剖面
相平面图
地层厚度
砂层厚度
砂地比
碎屑岩相 (测井相分析)
储层
岩石特征
陆源碎屑岩
成分
碎屑成分
矿物碎屑
轻矿物(密度小于2.86)
石英
长石
云母和绿泥石碎屑等
重矿物(密度大于2.86)
石榴石
锆石等
岩石碎屑(岩屑)
母岩岩石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填隙物
杂基
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杂基成分最常见的是高岭石、水云母、蒙皂石等粘土矿物,有时可见有灰泥和云泥。
胶结物
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有的形成于沉积—同生期,但大多数是成岩期的沉淀产物。
硅质
石英
玉髓
蛋白石
碳酸盐
方解石
白云石
铁质
赤铁矿
褐铁矿
其他
硬石膏、石膏、黄铁矿、高岭石、水云母、海绿石、蒙皂石等
孔隙
成熟度
成分成熟度
成熟:砂岩在矿物成分上以最稳定组分石英为主,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这类岩石石英含量高于25%,甚至90%以上
未成熟:SiO2/Al2O3比值低
结构成熟度
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
碎屑颗粒结构
粒度
只碎屑颗粒的绝对大小,一般用颗粒的直径计量
砾石:>2mm
砂
粗砂:0.5~2mm
中砂:0.25~0.5mm
细砂:0.05~0.25mm
粉砂:0.005~0.05mm
泥:<0.005mm
球度
形状:扁球体、原球体、椭球体、长扁球体
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填隙物结构
胶结物结构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
带状(薄膜状)和栉壳状(丛生)结构
再生结构(次生或自生加大结构)
嵌晶(连生)结构
杂基结构
原杂基结构:未重结晶的粘土或灰泥,及细粉砂级石英、长石、云母等构成泥状结构
正杂基结构:经过明显重结晶作用,粘土多呈鳞片状,杂基与颗粒边缘有交代现象
似杂基结构:不是杂基结构,成分、结构上和杂基相似, 但并非原始机械沉积成因的填隙细粒物质
胶结类型和颗粒支撑性质
在碎屑岩中,碎屑颗粒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类型。
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镶嵌式胶结
支撑结构
杂基支撑结构
颗粒支撑结构
孔隙结构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裂缝
裂缝分类
按裂缝与所在岩层产状要素分类
a)走向裂缝:裂缝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
b)倾向裂缝:裂缝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
c)斜向裂缝:裂缝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
依据裂缝面倾角分类
a)高角度裂缝:裂缝面倾角大于60度
b)斜交裂缝:裂缝倾角30度~60度
c)低角度裂缝:裂缝面倾角小于30度
d)层面裂缝:裂缝面与所在岩层层面平行
依据力学成因分类
a)剪裂缝:沿剪切面发生的,具有平行裂缝面位移趋势的裂缝
b)张裂缝:沿张性面发生的,具有垂直裂缝面位移趋势的裂缝
依据裂缝开启程度分类
开启裂缝:裂缝两壁间无充填物的裂缝
充填裂缝:裂缝发生时,由研磨滑动等运动产生的细粒及泥充填的裂缝
矿物充填裂缝:由次生或成岩矿物充填的裂缝
完全充填裂缝:由充填物全部充填的裂缝
不完全充填裂缝:裂缝壁间未全部被充填的裂缝
依据裂缝是否成为有效储渗空间分类
有效缝:在地下油层条件下呈开启(或不完全充填)的裂缝
无效缝:在地下油层条件下呈全充填的裂缝
潜在缝:在地下油层条件下呈现闭合的无效缝,但在一定的人工外力诱导下很容易开启成为有效缝的裂缝。
裂缝组合
裂缝组:在同一时期,同一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方向大体一致的许多裂缝组合称为一个裂缝组。它们的排列形式有平行型和斜列型(即雁行式排列)
裂缝系:在同一时期,同一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裂缝组合称为一个裂缝系。
裂缝系统:在开采过程中,多个裂缝组或裂缝系相互连通构成流体流动的统一裂缝网络称为一个裂缝系统。
裂缝特征描述
单条裂缝描述
a)裂缝所在的岩石类型
b)裂缝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c)裂缝长度
d)裂缝开启程度及其是否成为有效储渗空间
e)裂缝宽度:即裂缝两壁间的距离
微裂缝:缝宽<0.1mm
小裂缝:缝宽0.1mm~1mm
中裂缝:缝宽>1mm~10mm
大裂缝:缝宽>10mm
f)裂缝有无擦痕及挤压摩擦产生的玻璃质物质
g)裂缝的充填物及充填程度,并区分出不同充填物的先后顺序。充填物的描述应包括矿物成分及其产状
裂缝的组系及裂缝的分期描述
区分不同裂缝组、裂缝系
裂缝组的相互切割与位移
比较裂缝组系充填矿物的先后次序
裂缝的发育程度描述
裂缝密度(视密度):单位测量长度所有的裂缝条数
线密度:垂直于某裂缝走向的单位长度内裂缝的条数
平均裂缝面距:同一组裂缝面的平均垂直间距
面密度:单位面积内裂缝的总长度
裂缝率(发育率):单位面积内裂缝面积所占百分比
裂缝的发育程度应分组、系、开启方式(有效性),裂缝所在岩石类型,同一岩石类型不同厚度的岩层以及不同油气层段等分别描述与统计。
成岩后生变化
压实和压溶作用
压实作用
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
交代作用
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
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
常见陆源碎屑岩
砾岩和角砾岩
定义:含有大量(大于30%)砾石级颗粒(大于2mm)的碎屑岩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杂基含量
正砾岩:杂基含量小于15%
副砾岩:杂基含量大于15%
砾石大小
细砾岩:砾石直径2~10mm
中砾岩:砾石直径10~100mm
粗砾岩:砾石直径100~1000mm
巨砾岩:砾石直径>1000mm
砾石成分
单成分砾岩
复成分砾岩
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
底砾岩
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砂岩
定义:砂级碎屑(0.1~2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
砂岩的分类
结构分类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成分分类
注:当基质含量大于15%时,岩石名称应当改为杂砂岩
粉砂岩:0.01~0.1mm粒级的碎屑颗粒组成(含量大于50%)
粘土岩
定义:以粘土矿物为主(50%)的沉积岩
粘土岩具有的物理性质
吸附性
吸水膨胀性
非渗透性
粘土矿物:是一种含水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可分为非晶质和结晶质两类,常见的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水云母)、绿泥石。。。。
火山碎屑岩
孔渗分析
储层孔隙度分类
储层渗透率分类
压汞分析
储层岩石孔隙结构
分选系数(Sp)

 d-孔隙喉道直径; Φ值下标数字-累积分布曲线相应百分数的数值。
歪度(Skp)

注:若孔隙大小分布曲线对称,则Skp=0,实际上岩样的Skp值可在±1之间变化, 正值表示曲线有一个粗孔隙度的尾部,即粗歪度;负值表示曲线为细歪度。
峰态(Kp)

注:Kp用来量度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即量度分布曲线两个尾部的孔喉直径的展幅与中央展幅的比值。若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则Kp=1;若曲线为单峰或双峰曲线,Kp值可以低到0.6;具有尖峰的曲线的Kp值可从1.5到3.0。
孔隙结构参数
孔喉比:孔隙与孔隙吼道直径之比
孔隙配位数:每个孔道所连通的吼道数。如一个孔道和3个吼道相连,则配位数为3
孔隙迂曲度:用来描述孔隙弯度程度。流体质点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1与岩石外观长度L之比值。可从1.2~2.5间选用
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实验测定结果换算到地下条件

PcL-实验室测定的毛管压力; PcR-油藏条件下的毛管压力; σR-油藏条件下流体表面张力,mN/m; θR-油藏条件下流体润湿接触角,°; σL-实验室条件下流体表面张力,mN/m; θL-实验室条件下流体接触润湿角,°;
将压汞测量的毛管压力PHg换算为油层条件下油-水毛管压力Pow

Pow-油层条件下油-水毛管压力; σow-油水界面张力,25mN/m; θow-油水界面润湿角,0°; σHg-汞表面张力,480mN/m; θHg-汞润湿接触角,140°; PHg-压汞法测定的毛管压力。 注:实际油藏中油水的毛管压力Pow仅为压汞法测得的毛管压力PHg的1/15。
将半渗透隔板(水-空气体系)所测得的毛管压力Pwg换算为地下油水毛管压力:

Pow-油层条件下油-水毛管压力; σow-油水界面张力,25mN/m; θow-油水界面润湿角,0°; σwg-水的表面张力,72mN/m; θwg-水的润湿接触角,0°; Pwg-半渗透隔板法测定的毛管压力。 注:实际油藏中油水毛管压力Pow仅为半渗透隔板法所测得的毛管压力Pwg的1/3。
将压汞法测得的PHg换算为半渗透隔板法下的气水毛管压力Pwg:

毛管压力与喉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r-毛管压力Pc所对应的喉道半径,μm。 Pc-毛管压力,MPa。
液柱高度与毛管压力的关系

h-油水界面以上湿相(水)液柱高度,m; PcR-地层条件下(如油-水)的毛管压力,MPa; ρw、ρo-分别为地层条件下的水、油密度,g/cm3。
确定油(水)饱和度随油水过渡带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注:直接将Pc(Sw)换算成h(Sw)关系,即可求出油(水)过渡带随含水(油)饱和度变化关系。
照片观察
孔隙类型照片
铸体薄片
荧光照片
黏土矿物
扫描电镜
观察黏土矿物及其含量(X衍射)
2.4. 油气藏类型
2.5.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压力系数:某层的地层压力与同一埋藏深度水柱压力之比值,简称压力系数,用下式表示 液体的静压力:  PHy-液体静压力,MPa; ρ-平均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9.8m/s2; D-液柱高度,m。
式中: Kp——压力系数,无因次; P——某深度点压力,MPa D——对应压力值的深度,m;
2.6. 温压梯度
压力梯度
在同一压力系统中,海拔每相差100米时的地层压力变化值,简称压力梯度,用下式表示: 
Pi= Pa – 0. 01013ρf · H
Gp——压力梯度,MPa/m; Pi ——原始地层压力 ,MPa ; Pa ——压力梯度线在海拔零处的接距,MPa ; ρf ——地层流体密度,g/cm3 ; H ——油气层中部海拔 ,m。
地温梯度
每改变100米深度地温改变的度数
2.7. 流体性质
油
地面原油密度大小
脱气原油粘度大小
原油凝固点
原油含硫量
气
地层水
2.8. 产能分析
油藏含水率

驱油效率(DOF)

q-修正系数,其作用在于使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的驱油效率结构向吻合。 Swj-注水后的地层含油饱和度。
米产油指数(PI)

Ko-油的相渗透率; μo-原油粘度; I1、Io-经验系数,与产层特点有关。
3. 储量计算参数
3.1. 储量类别
探明地质储量
基本探明
未开发探明
已开发探明
计算内容
探明 技术可采储量
探明 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 经济可采储量
累产
探明已开发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 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 次经济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储量类定条件
地质认识程度
1.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分布落实清楚,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10000--1:25000的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面构造图;对于大型气田,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0,对于小型断块油藏,目的层构造图的比例尺可为1:5000。 2.已查明储集类型、储层物性、储层厚度、非均质程度;对裂缝-孔洞型储层, 已基本查明裂缝系统; 3.油气藏类型、驱动类型、温度及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其分布、产能等清楚; 4.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和储量计算参数基本准确; 5.小型以上油田(藏),中型以上气田(藏),已有以开发概念设计为依据的经济评价;其它已进行开发评价。
地震
已完成二维地震测网不大于1km×1km,或有三维地震,复杂条件除外。
钻井
1.已完成评价井钻探,满足编制开发方案的要求,能控制含油(气)边界或油(气)水界面; 2.小型以上油(气)藏的油气层段应有岩心资料,中型以上油(气)藏的油气层段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取心剖面,岩心收获率应能满足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定的需求; 3.大型以上油(气)田的主力油气层,应有合格的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井; 4.疏松油气层采用冷冻方式钻取分析化验样品。
测井
1.应有合适的测井系列,能满足解释储量计算参数的需要; 2.对裂缝、孔洞型储层进行了特殊项目测井,能有效的划分渗透层、裂缝段或其它特殊岩层。
测试
1.所有预探井及评价井已完井测试,关键部位井已进行了油气层分层测试;取全取准产能、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资料; 2.中型以上油(气)藏,已获得有效厚度下限层单层试油资料; 3.中型以上油(气)藏进行了试采或系统试井,稠油油藏进行了热采试验,低渗透储层采取了改造措施,取得了产能资料。
分析化验
1.已取得孔隙度、渗透率、毛管压力、相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岩心分析资料; 2.取得了流体分析及合格的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3.中型以上油藏(可采储量≥250~<2500m3 )进行了确定采收率的岩心分析试验,中型以上气藏(可采储量≥25×104 ~<250×104 m3 )宜进行氦气法分析孔隙度; 4.稠油油藏已取得粘温曲线。
控制地质储量
控制 技术可采储量
控制 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 次经济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储量类定条件
地质认识程度
1.已基本查明圈闭形态,提交了由钻井资料校正的1:25000-1:50000的油气层或储集体顶(底)面构造图; 2.已初步了解储层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及厚度变化趋势; 3.综合确定了储量计算参数; 4.已初步确定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并了解了产能。
地震
已完成地震详查,主测线距一般1-2km。
钻井
1.已有评价井; 2.主要含油气层段有代表性岩心。
测井
采用适合本探区特点的测井系列,解释了油、气、水层及其它特殊岩性段。
测试
已进行油气层完井测试,取得了产能、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资料。
分析化验
1.进行了常规的岩心分析及必要的特殊岩心分析; 2.取得了油、气、水性质及高压物性等分析资料。
预测地质储量
预测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储量类定条件
地质认识程度
1.证实圈闭存在,提交了1:50000-1:100000的构造图; 2.深入研究了构造部位的地震信息异常,并获得了与油气有关的相关结论 3.已明确目的层层位及岩性; 4.可采用类比法确定储量计算数。
地震
已完成地震普查,主测线距一般2-4km。
钻井
1.已有预探井; 2.主要目的层有取心或井壁取心。
测井
采用本探区合适的测井系列,初步解释了油、气、水层。
测试
油气显示层段及解释的油气层可有中途测试或完井测试
分析化验
进行了常规的岩心分析。
3.2. 计算单元划分
探明、控制储量
一般是单个油(气)藏,但有些油气藏可根据情况细分或合并计算
1.平面上一般按区块划分
面积很大的油(气)藏,视不同情况可细分井块(井区)
受同一构造控制的几个小型的断块或岩性油(气)藏,当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流体性质相似,且含油(气)连片或迭置时,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2.裂缝性油(气)藏,应以连通的裂缝系统细分计算单元
3.纵向上一般按油(气)层组(砂层组)划分
已查明为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水系统一般划为一个计算单元,含油(气)高度很大时也可细分亚组或小层(含油气高度很大与单元划分无关 )
不同岩性、储集特征的储层应划分独立的计算单元;
同一岩性的块状油(气)藏,含油(气)高度很大时可按水平段细划计算单元(不必 );
尚不能断定为统一油(气)水界面的层状油(气)藏,当油(气)层跨度大于50m时视情况细划计算单元。
预测储量
一般纵向上以油(气)层组(同一地层的油气层集中段)
平面上以局部构造中的一个或几个四级圈闭划分计算单元(含油或含气相连的同一地层可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小结: 一般以单个油(气)藏(平面上、纵向上) a)纵向上含油(气)跨度大多层状、尚不能确定为同一油气藏时 宜划小单元; b)不同岩性、储集类型的应划分独立的计算单元; c)含油(气)连片的几个小型的断块或岩性油(气)藏,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d)多个一砂一藏可组合为一个计算单元; e) 双重介质储层应将孔隙与裂缝分别划分为一个计算单元; f)自然保护区为边界(能否采出)。
3.3. 含油气面积
油(气)藏定义
在同一圈闭中,具有统一压力系统或油气水系统的油(气)聚集体
探明含油(气)面积
1.用以圈定含油(气)面积的流体界面,应经测井或测试资料,或钻井取心资料证实,或可靠地压力测试资料确定
2.未查明流体界面的油(气)藏,应以测试证实的最低的出油气层(或井段)底界,或有效厚度累计值或几种段高度外推圈定含油(气)面积。
3.油(气)藏断层(或地层)遮挡边界,宜以油(气)层顶(底)面与断层(或地层不整合)面相交的外含油气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
4.油(气)藏储层岩性(或物性)遮挡边界,用有效厚度零线或渗透储层一定厚度线圈定含油(气)面积;未查明边界时以开发井距的1~1.5倍外推划计算线。
5.在储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等适当条件下,高分辨率地震解释预测的流体界面和岩性边界,经钻井资料约束解释并有搞置信度时,可作为圈定含油(气)面积的依据
6.在确定的含油(气)边界内,边部油(气)井到含油(气)边界的距离过大时,可按照油(气)藏开发井距的1~1.5倍外推计算线
控制含油(气)面积
1.依据测井解释的油气层底界面,依据钻遇或预测的流体界面圈定含油(气)面积。
2.油气藏断层(或地层)遮挡边界,宜以油(气)层顶(底)面与断层(或地层不整合 、地层超覆剥蚀线)面相交的外含油(气)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
3.油气藏储层岩性(或物性)遮挡边界,用有效厚度零线或渗透储层一定厚度线圈定含油气面积
4.利用较可靠的压力资料或谭边测试资料确定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
5.在储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等适当条件下,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经钻井资料约束预测的流体界面和岩性边界圈定含油(气)面积。
6.复杂小断块油气田的同一三级圈闭中,无井控制的断块可按照相邻探明断块的充满系数圈定面积,或按与之相同的流体界面圈定面积。
7.同一圈闭中已有探明储量,无井控制或井控程度低的剩余部分,一般按与探明井块相同的原则或相同的界面圈定面积。
8.采用上述方法无法确定含油(气)边界时,以边部探井外推1倍探井井距作为储量计算线,油藏一般不超过2Km,气藏一般不超过4Km。
控制储量含油(气)面积小结: a)流体界面(钻遇的﹑压力交汇﹑推断的)圈定; b)自然边界(断层﹑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及剥蚀线) c) 圈闭益出点或类比充满度; d) 采用地震信息圈定的岩性边界; e) 边部井外推(油藏一般不超过2km,气藏一般不超过4km) 。
预测含油(气)面积
1.依据推测的油(气)水界面或圈定溢出点的含油(气)面积
2.依据油(气)藏综合分析所确定的油(气)层分布范围,圈定含油(气)面积
3.依据同类油(气)藏圈闭油气充满系数类比,或地震约束反演资料圈定的含油(气)面积
3.4. 有效厚度
3.5. 有效孔隙度
3.6. 含油(气)饱和度
测井解释
地层泥质含量(Vsh)
利用伽马测井资料


SH-自然伽马相对值; GR-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Vsh-泥质含量,小数; GCUR-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

ρb、ρsh-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 Bo-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 GR-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资料
SP-目的层自然电位测井值,mV; SPmin-纯地层自然电位值,mV; SPmax-泥岩层自然电位值,mV。 α-自然电位减小系数,α=PSP/SSP。PSP为目的层自然电位异常幅度,SSP为目的层段纯岩性地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静自然电位)。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
Rlim-目的层井段纯地层最大电阻率值,Ω·m; Rsh-泥岩电阻率,Ω·m; Rt -目的层电阻率,Ω·m; b-系数,b=1.0~2.0
地层孔隙度解释方法
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
怀利公式: 
Φs-声波计算的孔隙度,小数; Tma、Tf-分别为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地层流体声波时差; Vsh-地层泥质含量,小数; CP-声波压实校正系数,可利用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声波计算孔隙度统计求出, 也可利用密度孔隙度与声波孔隙度统计求出。 DT-目的层声波时差测井值。
岩石骨架与地层流体声波时差通过岩心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声波时差—孔隙度关系式得出: 

声波地层因素公式: 
x-经常取值为砂岩1.6,石灰岩1.76,白云岩2.0,x大致与储层的胶结指数(m)值有关。
利用密度测井资料

ΦD-密度孔隙度,小数; Dma、Df-分别为岩石骨架密度值、地层流体密度值,g/cm3; DEN-目的层密度测井值,g/cm3; Dsh-泥岩密度值,g/cm3; Vsh-储层泥质含量,小数。
岩石骨架与地层流体密度通过岩心分析化验资料 建立密度—孔隙度关系式得出
含油(气)饱和度解释方法
阿尔奇公式: 
a、b——岩性系数,无因次; m——孔隙度指数,无因次; n ——饱和度指数,无因次; Rw ——地层水电阻率,Ω·m; Φ——有效孔隙度,f; Rt——油层电阻率,Ω·m。
岩电分析资料
地层因素—孔隙度关系式(双对数坐标): 
电阻增大率—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双对数坐标): 
地层水电阻率(Rw)
1.水分析资料
计算地层水等效NaCL总矿化度Pwe: (查图版得出地层水电阻率)
Pwe-等效NaCl溶液矿化度,ppm; Ki-第i种离子的等效系数;(查图版得出) Pi-第i种离子的矿化度,ppm。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普遍形式

m、n、h-地区经验系数,与岩性、岩石润湿性和流体粘度比值有关。一般m=3~4,n=1~2,h=1~2; Sw、Swb-分别为地层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Shr-残余油饱和度。
彼尔逊经验方程


乘方方程


琼斯方程(一般经验方程特例)


琼斯方程是一般经验方程的特例,即相当于一般方程中Shr=0.1,m=3,n=1,h =1的特例。
3.7. 体积系数
油藏
饱和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
高压物性试验测得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即原始地层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石油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或是:“在标准条件下一立方米原油在原始地层条件下为多大体积。”
Boi= Vof / Vos
B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Vof──原始地层条件下的石油体积,m3; Vos──同一石油在标准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m3。
饱和油藏
饱和压力是表示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来的压力。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叫饱和油藏;反之叫未饱和油藏
Boi= Bob(1+△P · Co)
未饱和油藏
Boi= Bob(1-△P · Co)
B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Bob ——饱和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 △P——地饱压差,MPa; Co ——压缩系数,MPa-1。
原始天然气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即在标准条件下一立方米天然气在地层高温高压条件下占多大体积。
Bgi=(Psc ·T · Zi)/(Pi · Tsc)
Bgi——天然气体积系数; Psc——地面标准压力,MPa(0.1013); T ——气藏平均温度,K; Zi——原始气体偏差系数; Pi——气藏平均原始地层压力,MPa; Tsc——地面标准温度,K(273.15)。
气体偏差系数(Z)
气体偏差系数“Z”为同温、同压下一摩尔(mol)实际气体体积(V′)与理想气体体积(V)之比值。 Zi=V'/V
实验室气体样品测定
对比压力(Ppr)
Ppr = Pi / Ppc
对比温度(Tpr)
Tpr = T / Tpc
Pi──原始地层压力,MPa; Ppc──井流物临界压力,MPa; T ──原始地层压力温度, K ; Tpc──井流物临界温度,K。
得出对比压力和对比温度后
查斯坦丁—卡兹图版
计算公式(范军/重庆石油钻井教研室) Zgi=(0.0295 Ppr ― 0.27)×Tpr2 +(1.486―0.1543 Ppr)×Tpr + 0.236 Ppr ― 1.196
组分法(油、气组分,气体组分)


Ppc ——各组分摩尔分数, f ; Ppc ——井流物拟临界压力, MPa; Pci ——各组分拟临界压力, MPa; Tpc ——井流物拟临界温度, K ; Tci ——各组分拟临界温度, K。
油气相对密度法

Ppc=4.8677-0.3565rwell―0.07653r2well
Tpc=103.889+183.333 rwell ―39.7222 r2well
rwell ——井流物相对密度, rg、——天然气相对密度,无因次; ro——原油相对密度,无因次; GOR——生产气油比,m3/m3; Ppc——井流物拟临界压力, MPa; Tpc ——井流物拟临界温度, K。
气体相对密度法(非烃不高)
式一
Ppc = 4.67– 0.321(rg–0.5)
Tpc = 171(rg– 0.5)+182
式二
Ppc = 4.82– 0.31rg
Tpc = 96.5+171 rg
Ppc──井流物拟临界压力,MPa; rg──天然气相对密度,无因次; Tpc──井流物拟临界温度,K。
经验公式法
3.8. 摩尔分量(气藏)
fd——凝析气藏天然气摩尔分量,f; GOR——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m3/m3; GEc——凝析油的气体当量体积,m3/m3;
γc——凝析油相对密度,无因次;
3.9. 凝析油含量(气藏)
凝析油含量大于50g/m3,应计算凝析油储量
4. 储量计算
4.1. 计算方法(容积法)
油藏
石油地质储量;N=100Ao h Φ Soi /Boi
溶解气地质储量;Gs=10-4NRsi
气藏
凝析气地质储量;G=0.01AghΦSgi/Bgi
天然气(干气)地质储量;Gd=Gfg
凝析油地质储量;N c = 0.01G c σ
Gd——凝析气藏干气储量,108m3; Nc——凝析油储量,104t; ρoc——凝析油地面密度,t/m3; fg——凝析气藏干气摩尔分量,f; GOR——凝析气藏生产气油比,m3/m3;
5. 可采储量
5.1. 油藏采收率
5.2. 气藏采收率
凝析油采收率
经验公式法(陈元千)
公式一: 
公式二: 
Pi——原始地层压力,MPa; GOR——生产气油比,m3/m3; T——气藏中部温度,℃; ro——凝析油相对密度,f。
类比法
天然气采收率
公式法
天然气采收率

ERg——天然气的采收率,f; ER——凝析气的采收率,f; ERO——凝析油的采收率,f; fg——天然气摩尔份量,f。
凝析气采收率

Pi——原始地层压力,MPa; Pa——废弃压力,MPa; Zi——原始压力下的气体偏差系数,f; Za——废弃压力下的气体偏差系数,f。
类比法
6. 探明储量综合评价
6.1. 油(气)藏评价
储量规模分类
储量丰度分类
产能分类
埋藏深度分类
6.2. 储层分类
储层孔隙度分类
按照储层中值孔隙度大小进行分类。
储层渗透率分类
按照储层中值渗透率大小分类。
6.3. 流体性质
含硫量分类
原油密度
地层原油粘度大于等于50mPa·s,称为稠油;原油凝固点大于等于40℃,称为高凝油;其余称为常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