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测言语片段阅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可谓是行测试题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片段阅读部分,题目本身难度并不是很大,掌握方法帮你更好拿分。本图从片段阅读、基础思维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适合公考学生。
编辑于2023-03-13 21:46:11 安徽言语
基础思维
1、紧握”一个根本“
理解为本
1 顺着材料的展开逻辑,同步思考
2、牢记”一种思维“
妥协的思维
阅读文段时:材料为王,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选择选项时:对比择优
3、养成”一种习惯“
保持正常的阅读节奏
扫读+精读结合
抠题在复盘、反思中进行
4、掌握”一项能力“
”自省“的能力
反思错误
总结规避
切实践行
注意:所有方法不分家,辅助理解,碰到什么用什么。不要僵化套用,本末倒置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
解题思路
1、通过提问的方式,辨别题型
中心:意在、主旨、主要、概括、强调、重在、想表达、观点、关键词
2、阅读材料,找中心、抓话题(听题说话,做好翻译)
2.1顺着材料的展开逻辑,勾划、思考同步
勾划句断
勾划重点
勾划主语
扫读+精读
2.2注意力集中,无杂念目标明确
作者观点
文段结论
解决对策
2.3尊重材料
不过分主观加工
不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3、抓住中心,立场坚定,匹配选项
3.1题目严谨:直接匹配,注意同义替换
3.2题目不严谨:对比择优
1个原则
先匹配核心内容(话题),再去对比细节
3点注意
有更好的选更好的
没有更好的,选能选的
不要因为择优顺序出错反而选了更差的
阅读重点
中心理解有三宝:观点、结论、对策好
作者的核心观点、看法、表态——转折关系
材料中最终结论——因果关系
材料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折关系
关联词
虽然A,但是B;但是=可是、然而、却、不过、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实则
要点
1.1引出局部地区重点
是否为全文重点,需顺着材料展开逻辑,继续判定(判定标准:谁为谁服务)
不要脱离材料话题,抓清作者的表态对象
1.2文段结构:引用+转折+观点+论证
巧用“引用+转折”
辅助理解
验证答案
类比
就好像、如同、类似于
作用:论证中心(论据、解释说明),不是中心,为论证中心服务
2、因果关系
关联词
因为A,所以B;因此、所以、故而、总之…可见(由此可见)、看来(照此看来)
要点
2.1重点关注结论
2.2选项:解释…的原因
正确,是因果都说清的选项,概括了材料的因果逻辑
省略号部分,需与结论中内容保持一致
2.3宏观指代词可引导结论
连锁反应:抓头尾 A-B-C-D-E
可指代上文所有内容,相当于“因此”
特定结构:一片大好+转折+问题+对策
3、主体、话题法
主体:文段注重论述的对象(人、事物、概述)——词
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内容
要点
3.1锁定主体,验证话题
3.2抓住话题,直接匹配
4、必要条件
关联词
只有、唯有、必须A,才B(“只有”有时会省略)
要点
4.1条件A是重点(=B的途径、方式、方法、策略)
同义替换
只有、唯有、必须A,才B=A是B的必要条件=A是B的前提、基础、保障 / 途径、方法、方式、策略
5、对策
5.1直接给对策
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5.2间接给对策(反面论证)
如果/倘若/一旦……+不良结果
没有正面观点或对策——反推条件,形成对策(尊重材料),不良结果单独出现在选项里不选
有正面的观点或对策——直接选择即可
5.3行文结构给对策
文段:提出问题-给出对策——对策是重点
文段:提出问题(没给对策,但有提对策的需求)
针对”问题+原因“给对策(对策必须基于文段重点)片面、不基于文段中心、错误对策,要排除
如选项里的对策有误,则剩下选项里,谁能概括文段选谁
6、并列关系
6.1辨别结构
显性并列
同时、此外、另外、加上、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分号
隐形并列
并列分层(判断标准:谁跟谁一伙)
6.2作答建议
结合选项,代入排除(排除片面信息、无中生有)
抓住话题(全面概括、归纳共性)
7、文段中的”总“与”分“
7.1判断标准:谁为谁服务
顺着材料展开逻辑,阅读+思考+判断
被服务的是”总“
服务他人的是”分“
7.2总
观点、结论、对策
7.3分
铺垫类
铺垫背景、话题引入
解释类
解释原因、解释概念、解释过程
论证类
举例子、找证据(实验、报告、调查、研究、数据、资料)
排除策略
1、基础干扰项,优先排除缩小可选范围
2、对比择优
1个原则
3点注意
3、假设倒推
假设选项正确
倒推思考,排除干扰
eg18
提问方式中存在主体定位——问谁找谁
做好排除——话题优先
标题填入
概括性
体现文段重点(中心理解)
散文
借景抒情
行散而神不散
蒙:感情色彩浓烈的(洋气的)
警惕无法还原文段核心话题的选项
细节理解
审题
常规提问方式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
解题思路
选项短
先浏览选项,后阅读文段,排除+确定
选项长
有明确定位功能,摇摆式作答,排除+确定
无明确定位功能,读完文段再作答,划分话题群
常见坑(虚锤)
无中生有
比较关系
A比B更;A超过B;A大于B……
因果关系
A使得B;A造成B……
主观臆断
过度强调重要性
偷换要素
数量;时态;概念;语气
概念范围扩大
微博影响了人们快速阅读的方式
B.微博的内容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选项出现绝对化的表述要警惕
永远,只有,唯一,全部,所有,都
归纳性
细节理解题的答案,可以是文段中心,也可以是文段细节,只要和材料一样即可
注意提问方式: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得出/知道
先阅读文段,明确内容,再结合选项,进行排除
细节查找
查找要素、原因类
根据提问方式,问谁找谁——定位、查找、选择
查找目的、意义类
查找例子、引用——所证明的观点/结论
这段文字以……为例,目的是
这段文字引用……的话,目的是
查找词语、代词的指代对象
结合词语表意、代词位置,进行预判——根据上下文,还原其指代对象
语句衔接
题型特征
所填入的句子受上下文强调信息的限定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限定作答,排除无中生有的新话题,切勿“想当然”
横线居中类:承上启下(把握上下文话题、逻辑——用好排除法,假设倒退)
横线居首尾:总结文段(注意横线前后,自带的话题限定、兼顾衔接的尾巴)
对比择优
优中选优:和上下文衔接的紧密程度——话题、倾向等
差中选优:排除法做题,注意前后衔接,对比择优
形势特殊
换汤不换药(心态稳定,正常应对)
把序号替换成横线
言语
片段阅读
标题填入
概括性
体现文段重点(中心理解)
散文
借景抒情
行散而神不散
蒙:感情色彩浓烈的(洋气的)
警惕无法还原文段核心话题的选项
细节理解
审题
常规提问方式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
解题思路
选项短
先浏览选项,后阅读文段,排除+确定
选项长
有明确定位功能,摇摆式作答,排除+确定
无明确定位功能,读完文段再作答,划分话题群
常见坑(虚锤)
无中生有
比较关系
A比B更;A超过B;A大于B……
因果关系
A使得B;A造成B……
主观臆断
过度强调重要性
偷换要素
数量;时态;概念;语气
概念范围扩大
微博影响了人们快速阅读的方式
B.微博的内容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选项出现绝对化的表述要警惕
永远,只有,唯一,全部,所有,都
归纳性
细节理解题的答案,可以是文段中心,也可以是文段细节,只要和材料一样即可
注意提问方式: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得出/知道
先阅读文段,明确内容,再结合选项,进行排除
细节查找
查找要素、原因类
根据提问方式,问谁找谁——定位、查找、选择
查找目的、意义类
查找例子、引用——所证明的观点/结论
这段文字以……为例,目的是
这段文字引用……的话目的是
查找词语、代词的指代对象
结合词语表意、代词位置,进行预判——根据上下文,还原其指代对象
语句衔接
题型特征
所填入的句子受上下文强调信息的限定
解题思路
根据上下文限定作答,排除无中生有的新话题,切勿“想当然”
横线居中类:承上启下(把握上下文话题、逻辑——用好排除法,假设倒退)
横线居首尾:总结文段(注意横线前后,自带的话题限定、兼顾衔接的尾巴)
对比择优
优中选优:和上下文衔接的紧密程度——话题、倾向等
差中选优:排除法做题,注意前后衔接,对比择优
形势特殊
换汤不换药(心态稳定,正常应对)
把序号替换成横线
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