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给善恶一个答案
揭示道德判断的本质,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伦理学、伦理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价值与对善的追求、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利己主义、自我利益与利他主义、效用主义、康德与道义论、德性伦理学,给善恶一个答案!
编辑于2023-03-16 10:09:29 湖南给善恶一个答案
关键词
揭示道德判断的本质
一、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及其分支
描述性道德
道德哲学(伦理学理论)
应用伦理学
道德与其他规范性学科的比较
道德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和道德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宗教以神为本,而道德以人为本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的一些方面并没有被法律覆盖
道德与礼仪的关系
礼仪决定着什么是礼貌的行为,道德决定着什么是正当的行为
不尊重礼仪或挑衅礼仪是不道德的
道德原则的特点
规定性、可普遍性、优先性、公共性、可实践性
伦理评价的领域
行动、后果、品质、动机
二、伦理相对主义
主观伦理相对主义
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它们得到个体行为者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
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它们得到文化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
三、道德客观主义
与道德绝对主义的区分
道德绝对主义
绝对主义者相信存在一些不可推翻的道德原则,不允许存在例外,人们永远不应违背它们
例如托马斯·阿奎纳的双重效应学说
道德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者认为道德原则具有普遍而客观的有效性,但否认道德规范必须是无例外的
伦理境遇主义
客观的道德原则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不同的语境
四、价值与对善的追求
价值的类型
《理想国》:价值分成内在的价值、工具性的价值和混合的价值
尼古拉斯·雷舍尔列出的八大价值:物质与身体的价值、经济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美学价值、宗教价值、智识价值
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约翰·罗尔斯提出混合的目的:我们既可以追求内心的和谐,也要能够和社会的总体方向合拍
五、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
为什么社会重要道德规则
社会契约论:当我们集体遵循基本的道德规则时,对所有人来说生活就变得更好了
为什么个人应当有道德
柏拉图的解释
不道德会使人内心不安
上帝会基于人们的德性或恶来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
道德、自我利益与博弈论
一个人要容许对自己而言的某种不利因素,以便获得一种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道德的永久动机
政治秩序愈公正,好人就愈有可能有好报,自我利益与道德也就愈有可能聚合在一起
六、利己主义、自我利益与利他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
我们总是去做我们认为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那种行动
心理利己主义会导向快乐主义悖论
伦理利己主义
每个人都应当永远去做将会最好地服务于他自身最大利益的那些行动
并不主张每个人都应当具体地服务于我(或者说话者)的最大利益,它促使每个人去把自己的最佳利益最大化
伦理利己主义的悖论:利己主义者无法体验到深厚的友谊,也无法解决未来世代的问题
七、效用主义
杰里米·边沁
如果一个行动带来的快乐比痛苦更多或者阻止了痛苦,那么它就是正当的;如果它带来的痛苦比快乐更多或者阻止了快乐的出现,那么它就是错误的
边沁的快乐计算:通过将一种令人快乐的经验或一种令人痛苦的经验的七个方面求和而得出这种快乐或痛苦经验的量化得分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将幸福与纯粹的感官快乐区分开,高级的或更精纯的快乐优先于低级的快乐
八、康德与道义论
定言命令
假言命令的公式是“如果你想要A,那么就做B”
定言命令的公式很简单:“做B!”
定言命令,或无条件的命令式,才是正确的命令式,因为它们表明真正承认道德义务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德性伦理学
德性伦理学的本性
重要的不仅是做出正当的事情,而且是在成为好人和做正当事情的时候拥有适当的性情、动机和情感
纯粹的基于德性的伦理学
遭遇两个主要的问题:知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德性可以成为一个基础原则,在这个基础原则之上建立具体的规则,再由这个具体的规则推动道德行动,这才能使我们对自身道德义务的履行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