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 内分泌
生理学 内分泌的思维导图,整理了下丘脑、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胰腺、肾上腺、散在独立的内分泌细胞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3-20 13:55:31 北京市内分泌
内分泌与激素
下丘脑
腺垂体
生长激素(GH)
生物作用
促进生长 尤其是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最为显著
调节新陈代谢 数分钟内即可出现,表现为即时效应
蛋白质 促进合成
脂肪 促进降解,为脂解激素
血糖 升高血糖,重者可至垂体性糖尿
原理
①血中游离脂肪酸↑可抑制骨骼肌与脂肪组织摄取🍇糖, 减少🍇糖消耗,使血糖水平↑,表现为“抗胰岛素”效应
②还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升高血糖
免疫系统 促进胸腺基质细胞分泌胸腺素, 可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分泌调节
主要
促进: 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经常对GH分泌起调节作用
抑制: 生长抑素(SS),主要在应激等刺激引起GH分泌过多时才发挥抑制
次要 饥饿、运动、低血糖、应激等使能量供应缺乏或消耗增加时,均可引起GH分泌↑
催乳素(PRL)
生物作用
调节乳腺活动 可促进乳腺发育,发动并维持乳腺泌乳
调节性腺功能
低水平、小剂量 可促进卵巢孕激素的分泌
大剂量 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TH)
种类: 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占分泌总量90%)、三碘甲腺原氨酸T3(9%,生物活性最强)
合成与分泌
合成条件 碘+甲状腺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酶(TPO)➭甲状腺素
合成过程 聚碘➭碘伏活化(TPO)➭酪氨酸的碘化➭缩合
分泌 TH储备量可保证机体长达50∽120d的代谢需求,因此在应用 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甲亢时,需要较长时间用药才能奏效(≥3月)
运输和降解
运输 TH在分泌入血后,99%以上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运输(<1%游离) 结合形式的TH没有生物活性,只有游离的TH才有∽ 正常成人血液总T4(T4): 65∽155mmol/L TT3: 1.6∽3.0mmol/L 意义:①在循环血液形成TH的储备库,可缓冲甲状腺分泌活动的急剧变化 ②防止TH从肾小球滤过,避免其过快从尿中丢失
例如甲状腺术后1周,血液中T4浓度只降低50/%
降解 T4的半衰期6∽7天,T3的半衰期为1∽2天,主要在肝、肾及骨骼肌等部位降解
生物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 人类胎儿12周之前的甲状腺不具备聚碘和合成TH的能力 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患儿出生时的身长可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受累
治疗呆小病必须出生后3月内补充T3、T4,过迟难以奏效
调节新陈代谢
调节能量代谢 1mg的T4可使机体产热增加4200kJ(1000kcal),基础代谢率(BMR)提高28% 正常人BMR在±15%范围内,甲亢患者BMR可升高25%∽80%
调节物质代谢
糖代谢 升高血糖,甲亢患者血糖迅速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
脂类代谢 对脂肪、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促清除作用>促合成作用)
蛋白质代谢 双向调节
甲减患者,会出现蛋白合成减少,组织间黏蛋白沉积,结合大量阳离子和水分子, 引起粘液性水肿
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TH对已分化成熟的成年人神经系统的活动也🈶作用,主要表现为兴奋作用。
对❤的影响 正性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促进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频率和深度增加,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水排出
功能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自身调节 甲状腺具有能根据血碘的水平通过自身调节来改变碘的摄取与TH合成的能力 血碘开始升高时(1mmol/L),可诱导碘的活化和TH合成,但当血碘≥10mmol/L后 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这种效应称为碘阻滞效应
临床上可用于甲亢危象的抢救
免疫调节 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TRAb可分为TSAb和TSBAb
刺激抗体(TSAb) 🈶致甲状腺毒症的功能
刺激阻断抗体(TSBAb) 可以与TSH竞争TSH抗体,抑制TSH作用,引起甲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神经垂体
血管升压素(VP/ADH)
机制: 通过对肾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调节维持细胞外液量的平衡
生理作用: 生理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肾重吸收水,浓缩并减少尿量,从而发挥抗利尿作用;缺乏可引起尿崩症
分泌调节: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是刺激VP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缩宫素(OT) 又名催产素
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
生物作用 总效应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对肾脏的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钙的重吸收,尿钙排泄↓,血钙↑ 抑制近端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尿磷排泄↑,血磷↓
血钙↑,血磷↓,这样可以防止生成过多的钙磷化合物 而损害机体,具有保护意义。
对🦴的作用
大剂量、持续性应用PTH主要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导致骨质疏松
小剂量、间歇性性应用PTH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利于🦴形成
分泌调节
血钙水平 调节分泌PTH分泌最主要的因素
其他因素
血磷↑、降钙素大量释放致血钙↓可间接刺激PTH的分泌
血镁↓↓,也可间接刺激PTH释放
儿茶酚胺可通过激活B受体、组胺则通过激活H2受体促进PTH释放
皮肤、肝和肾联合作用
1,25-二羟维生素D3
生物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可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对🦴的作用 对骨吸收和骨形成均有影响
对肾脏的作用 能与PTH协同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生成调节
血钙水平
血磷、血钙↓➭肾内1a-羟化酶活性↑➭促进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血钙↑
血钙↑➭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减少➭血钙↓
甲状腺C细胞
降钙素(CT) 与PTH作用相反, 两者共同维持血钙稳态
生物作用 降低血钙后血磷
对🦴的作用 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
对肾脏的作用 能减少肾小管对钙、磷、镁、钠及氯离子的重吸收,特别是使尿中钙和磷的排出量↑ 从而降低血钙和血磷
临床上能有效治疗那些骨吸收过度的疾病,如Paget骨病, 以及绝经期妇女或衰老过程中骨量过快丢失所致的骨质疏松等, 还可治疗骨肿瘤疾病的止疼
分泌调节
血钙水平 当血钙浓度升高10%时,血中CT浓度可增加1倍
其他因素
胃肠激素的分泌可刺激CT的分泌,以促胃液素作用最强
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骨吸收,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可诱导继发性骨质疏松
雌激素🈶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的作用,更年期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 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胰腺
胰岛(胰腺内分泌部)
α(A)细胞 约占胰岛细胞总数25%
胰高血糖素
生物作用
促进肝糖原分解、减少肝糖原合成及增强糖异生作用,提高血糖水平
减少肝内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促进脂肪酸分解,使酮体生成↑
抑制肝内蛋白质合成,促进其分解,使其转化为🍇糖,即糖异生增加
通旁分泌作用促进胰岛β细胞、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分泌调节
血糖和氨基酸水平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
激素的调节
缩胆囊素和促胃液素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促胰液素则可抑制
神经调节
交感N兴奋,促进
迷走N兴奋,抑制
β(B)细胞 占60%∽70%
胰岛素
生物作用
物质代谢
对糖代谢的作用 体内唯一降血🍬激
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胰岛素可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抑制脂肪的分解与利用
胰岛素缺乏➭可导致脂肪分解加强➭血脂↑➭消瘦,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脂肪酸↑➭肝内氧化供能生成酮体↑➭酮体透过血脑屏障量↑➭酮症酸中毒
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 机制:加速氨基酸通过膜转运进入细胞内,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
促进血钾进入细胞内
对生长的作用 只有在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促生长效应
调节
营养成分的调节作用
血糖
血中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 其浓度升高均🉑刺激胰岛素分泌
长期高血糖、高氨基酸和高血脂可持续 刺激胰岛素分泌,致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激素
生长抑素抑制胰岛素分泌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
胃肠激素 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GIP)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构成肠-胰岛素轴,生理意义在于 食物还在肠道内消化时,胰岛素分泌即已增加,使机体预先做好准备
神经调节 正常情况下对胰岛素分泌作用不大,主要维持胰岛β细胞对🍇糖的敏感性, 运动时交感N抑制胰岛素分泌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δ(D)细胞 占10%
生长抑素(SS)
D1(H)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VIP)
F(PP)细胞
胰多肽(PP)
肾上腺
皮质
球状带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生物学作用
主要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和分泌K+,即保钠保水排钾
此外还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且该作用强于GC
分泌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血K+和血Na+的调节 血K+↑和血Na+↓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应激性调节
概念: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增强机体对伤害刺激的耐受能力 属于加防御力
束状带
网状带
糖皮质激素(GC)
皮质醇 占GC总量的90%
生物学作用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 主要通过减少组织对🍬的利用和 加速糖异生而使血糖升高
脂肪代谢 库欣综合征
蛋白质代谢
肝外组织 能抑制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加速其分解
肝内组织 能促进肝内蛋白质合成,故血浆蛋白可升高
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或其长期大剂量使用时, 可导致肌肉💪消瘦,皮肤菲薄及骨质疏松等
参与应激反应 刺激➭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GC分泌↑➭抵抗刺激
对组织器官活动的影响
对血细胞的影响
可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加, 还可使附着在血管壁及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外周 血液中性粒细胞
抑制其他细胞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提高心肌、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敏感性(允许作用),故可加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血管紧张度,以维持正常血压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浆滤过, 有利于维持循环血量
GC分泌不足的患者在发生应激时易发生低血压性休克
对胃肠道的影响
可促进胃腺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原,也可增高胃腺细胞对迷走N 与促胃液素的反应性,故长期大量应用可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调节水钠代谢 GC有一定的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保钠排钾作用
机制: GC能降低入球小A的血流阻力,增加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还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而有助于排水
临床: 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可发生肾排水障碍,甚至引起“水中毒”, 若补充GC可缓解症状
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
反馈调节 临床上长期大剂量应用GC,可反馈性抑制导致束状带和9网状带萎缩, 分泌功能减退或停止
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体内GC突然减少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故应该逐量停药或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
应激性调节 应激情况下,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增强CRH-ACTH-GC系统的活动,可使ACTH和GC分泌量 明显增多,完全不受上述轴系负反馈的影响
髓质
嗜铬细胞
肾上腺髓质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生物学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
骨骼肌运动增强时,肾上腺素通过激活β2受体,加强肌糖原分解,为肌肉收缩短暂提供能量; 必要时也可激活β3受体加强脂肪组织分解持久供能
肾上腺素还能通过激活α受体来促进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 此外,骨骼肌运动时胰岛素被抑制分泌
参与应激反应
应急反应::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提高机体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属于加攻击力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散在独立的内分泌细胞
组织激素
前列腺素(PG)
生成 (细胞膜中的)磷脂+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AA)+环加氧酶(COX)➭环过氧化合物PGG2➭PGH2+前列环素合成酶➭前列环素(PGI2) ↓ 血栓烷A2(TXA2)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活性减少PG合成,用于抗凝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也通过抑制COX活性减少,用于解热镇痛抗炎
生物学作用
消化系统 抑制胃腺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小肠运动
防御系统 参与炎症反应,如发热和疼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