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大纲(第一类)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指南,第一类审核评估的定性指标是:主要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非量化核心要素进行审核。
编辑于2023-03-23 16:03:46 北京市高校新一轮审核评估
指导思想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审核评估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推进改革
坚持分类指导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方法创新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第一类审核评估
定性指标:主要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非量化核心要素进行审核。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审核重点 定量指标35个:主要对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进行审核。包括22个必选项,13个可选项(给足弹性空间,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提供的教学基本状态常态检测数据中自主选择,进行等量或超量替换)。
共计73个指标
1.党的领导
1.1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1.1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情况。
1.1.2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情况。
2.质量保障能力
2.1 质保理念
2.1.1 质量保障理念及其先进性。
2.12 质量保障理念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与运行以及质量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2.2 质量标准
2.2.1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社会及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一流质量标准建设情况。
2.2.2 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落实情况。
2.3 质保机制
2.3.1 质量监控部门及其职责,质量监控队伍的数量、结构和人员素质情况。
2.3.2 自我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反馈机制、质量改进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2.4 质量文化
2.4.1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2.4.2 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情况。
2.5 质保效果
2.5.1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体现在毕业生毕业后的实际表现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
2.5.2 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2.5.3 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
2.5.4 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
2.5.5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3.教育教学水平
3.1 思政教育
3.1.1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
3.1.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按要求开设“***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情况。
[必选] 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
[必选]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 元。
[必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1:100。
[必选]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40 元。
3.1.3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举措与实施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及选树情况。
3.1.4.学校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
3.2 本科地位
3.2.1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情况;党委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一流本科教育的举措与实施成效。
3.2.2 学校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制度设计中突出本科教育的具体举措与实施成效。
3.3教师队伍
3.3.1 落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第一标准的情况,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3.3.2 教师教学能力满足一流人才培养需求情况,引导高水平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推动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上好课的政策、举措与实施成效。
[必选]生师比。
[必选]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必选]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必选]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3.3.3 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把***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3.3.4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3.4 学生发展与支持
3.4.1 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以及“强基计划”的招生、培养举措与实施成效。
3.4.2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必选]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1:200。
[必选]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1:4000且至少2名。
[必选] 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1:500。
[必选]学生毕业必须修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2 学分。
[必选]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 学时。
[必选]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
[必选]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必选]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可选]本科生在国内外文艺、体育、艺术等大赛中的获奖数。
3.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3.5 卓越教学
3.5.1 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等举措及实施成效,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3.5.2 推动“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举措与实施成效。
[必选]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
[可选]开出任选课和课程总数比例。
[可选]小班授课比例。
[可选]入选来华留学品牌课程数。
3.5.3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相关工作机构、工作制度健全,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明确有效;对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
[必选]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的比例。
[可选]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数。
3.5.4 资源建设,特别是优质的学科资源、科研资源转化应用于本科教育教学的情况。
[必选]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
[必选]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
[必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必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可选]国家级教学育人基地(平台、中心)数。
3.5.5 推动招生与培养联动改革的举措及成效。
3.5.6 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可选]专任教师中具有一年以上国(境)外经的教师比例。
[可选]在学期间赴国(境)外高校访学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可选]国(境)外高校本科生来校访学学生数。
3.6 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
3.6.1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及成效。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可选]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
[可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
3.6.2 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情况。
[可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及以第一作者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
3.6.3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举措及成效。
4.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学校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程序
评估申请
学校自评
专家评审
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座谈访谈、抽取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访谈、随机调查暗访。
反馈结论
限期整改
督导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