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时政热点:发展战略
时政热点:发展战略的思维导图,可以分为国内篇、国际篇,,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发展战略
国内篇
中国式现代化与党的二十大
转型过程
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
封闭大陆国家——开放海洋国家
地区大国——世界大国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心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个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新时代与新矛盾
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2012年)
一变
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根本
政治建设——保障
文化建设——灵魂
社会建设——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
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3000美元、1万美元)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本质特征
经济增长进入速度下行期
经济增长进入动力转换期
经济结构进入磨合期
我国已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意味着中国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四五”末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和中低收入群体减半计划。
2021年,我国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篇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现在处于两个大局的交汇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深刻认识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统筹两个大局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全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变”是一种结构之变,而不是趋势之变
中美关系之变
“东升西降,我升美降”
核心要素:东西方格局的重心之变、全球治理的规则之变、崛起的中国与美国大国关系之变
主线: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
与美国的差距
高端制造业——芯片
飞机发动机技术
关键性的语言材料——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生物医药——企业规模、档次
数字经济形态之变
美国——世界第一 中国——世界第二,增速第一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放大、叠加、倍增)
特征: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
“双碳”能源之变
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
“1”就是要出台一个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指导性文件 “N”就是根据不同的领域,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和方案。
人口老龄化之变
养老及养老金的问题,“未富先老”问题
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
2033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生命生物科技与大健康产业蓬勃兴起
新冠疫情之变
重新洗牌,大部分传统生意消失
重要战略机遇期
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阵精神
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要走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
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意义
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
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
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基础设施——“硬联通”——重要方向 规则标准——“软联通”——重要支撑 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重要基础
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提出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概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十个明确“之一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