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知识
”道德知识“包括三大板块:道德概述、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道德知识核心考点。适用于考研、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归纳不易,希望支持)
编辑于2023-04-17 15:48:50 四川省道德知识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原始社会已有道德(法律—奴隶社会)
发展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二、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本质
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特征
广泛的社会性
阶级性(阶级社会中)
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
相对稳定性
道德观念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实践性
实践是道德的基础,目的和归宿
三、道德的功能
认识
规范
调节(核心)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最基本、最主要
导向
激励
四、道德的社会作用
五、道法关系
联系
都具强制性
法律:以公共权力为后盾、具有特殊强制性: 道德:建立在信仰或确信基础上,具有内在强制性(约束力)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区别
起源和存在时间不同
法产生于奴隶社会: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
法律是历史的;道德是永恒的
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明确性、成文;内容表现为明确的权利、义务 道德:模糊、不确定;内容表现为义务或责任,而非权利
适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道德调整范围远大于法 违法不一定违法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违法
外部约束力不同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外在强制力) 道德:靠人关于是非、对错、荣辱的信念,靠社 会舆论的评价及社会传统习惯等保障实现
第二章 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背景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为流传,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比较突出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一、总体要求
概述
习思想为指导
围绕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宫斗是梦)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团结在一起
全民族树立中特的共同理想,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远大理想:共产主义
核心价值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推进四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6个坚持
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4、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
引导人们向往、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5、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
6、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相结合
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
着力点:“四德”建设
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人爱保守)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爱诚办服奉)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尊男勤邻夫)
个人品德
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律自强(明勤自宽爱)
二、重点任务4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深化道德教育引导7
1、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重要阵地:学校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
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尊重劳动
2、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
起点:家庭
爱国爱家、相信相爱、向善向上、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
3、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
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4、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增强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5、以优秀文艺作品陶冶道德情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做到德艺双馨
6、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
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7、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
党青公: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人物
四、推动道德实践养成8
1、广泛开展弘扬新时代新风行动
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
2、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
将“四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
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
3、持续推进诚信建设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
4、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
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5、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文明新风、淳朴民风
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
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
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7、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8、在对外交流中展示文明素养
五、抓好网络空间建设4
1、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积极向上、格调健康、正确道德取向
2、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
企业、网民
3、丰富网上道德实践
拓展“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模式
4、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加强管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的住是硬道理,用的好是真本事
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4
1、强化法律法规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2、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
重大民生问题上,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公平正义
3、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
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准则
4、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
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七、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特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坚持和加强党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要负担起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道德知识核心考点
目标
培养“四有”青年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核心
为人民服务
原则
集体主义
三个内涵
集体利益的首要性
个人利益的正当性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性
三个层次
无私奉献的最高层次
党员干部,先进分子→ 体现奉献精神的先进性要求
先公后私的普遍层次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体现奉献精神的广泛性要求
义利兼顾的基础层次
全体公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基本要求
“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力点
“四德”
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人爱保守)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爱诚办服奉)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核心和基础,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尊男勤邻夫)
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个人品德
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律自强(明勤自宽爱)
重点
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新纲要47844
4个
重点任务
理想信念
核心价值
传统美德
两个精神
7个
教育引导
学校教育
家教家风
先进模范
正确舆论
优秀作品
各类阵地
重点群体(党青公)
8个
实践养成
新风行动
创建活动
诚信建设
志愿服务
移风易俗
礼仪礼节
绿色生活
对外交流
4个
网络道德
内容
行为
实践
环境
4个
制度保障
法律法规
公共政策
社会规范
问题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