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 ) 第一单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 ) 第一单元 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 ,如整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乘以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编辑于2023-06-27 08:59:35 江苏省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 )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整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可以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乘以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例如
20×3=60
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可以先用整十百数“0”前面的数乘以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例如
200×3=600
规律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都是先转化成表内乘法,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和乘数末尾个数同样多的“0”。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方法:
先把两、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是、整百数,再去和一位数相乘,估算出近似的积。
例如:
48、52可以看成50 48×2≈50×2=100;52×2≈50×2=100.
“≈”
读作“约等于”。48×2≈100表示48×2的结果大约是100.
准确积与估算积的比较
把两位数看大了如48看成50,准确积比估算积小,把两位数看小了如52看成50,准确积比估算积大
例题
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夏天家距离学校500米,他每天步行去学校,中午回家吃饭,晚上步行回家,夏天每天上学要走多少路?
画图可知 走了4趟,500×4=2000(米) 答:夏天每天上学要走2000米。
2、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
两数之间的关系
除了有相差关系,还有倍数关系。
概念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实质:
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
计算方法
倍数=一个数÷另一个数
提示
“倍”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是计量单位。因此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商的后面不带单位。
例题1
题目:妈妈(姑姑)和老姥娘(老奶奶)都属蛇,老姥娘现在83岁,妈妈现在35岁,在过13年后老姥娘的年龄是妈妈的多少倍?
画图示意解题:妈妈13年后 35+13=48(岁) 老 老 姥娘13年后 83+13=96 (岁) 1 96÷48=2 答:在过13年后老姥娘的年龄是妈妈的2倍。
例题2
题目:娜娜和夏天进行写字比赛,娜娜写了8个字,夏天比娜娜多写了16个字,夏天写的字是娜娜的多少倍?
画图解题:方法1:24÷8=3 方法2:16÷8=2 2+1=3 答:夏天写的字是娜娜的3倍。
3、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就是求几个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方法规律: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示意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图示法:通过直观的图解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应用
运用“倍”的相关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题目类型:家里有200只桃树,梨树的棵树比桃数的3倍多一些,4倍少一些。果园里最多有多少棵梨树?最少呢?
最大(多)、最小(少)数的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一些的数中,最小的数只比这个数的几倍多1的数;比一个数的几倍少一些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只比这个数的几倍少1的数。
求有倍数关系的两个量的和
题目:班级图书角有8本科技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画图解题:
解题:
爬楼梯的问题
题目:爸爸和妈妈比赛爬楼梯,妈妈已经爬到了3楼,爸爸的速度是妈妈的2倍,爸爸爬到了几楼?
4、不进位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得积写在个位上。
2)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十位上的数,乘得得积写在十位上。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
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对齐。
对应的思想
一位数与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这里体现了对应的思想。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依次去乘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类推法
通过两位数乘一位乘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类推出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甚至是更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里体现了类推的数学方法。
竖式
应用
解决锯木头中的实际问题
题目
老爷爷要把8米长的木料锯成每段均是2米的短木料,每锯一次需要1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数量关系法
在锯物体时,锯的次数与段数的关系满足:锯的次数=段数-1 ;锯的次数×每次需要的时间=一共需要的时间。
用数量关系法解题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
题目
舅舅的乐欧酵室,上了一款新面包,第一天卖了121个,第二天卖出去的面包比第一天的4倍少12个。这两天共卖出新款面包多少个。
5、不连续进位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乘起,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上进几。
计算示例:
计算:48×2=96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将一位数与三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计算示例
152×4=608
提示
笔算乘法细心算,数位对齐是关键。个位起,依次乘,后面进位前面加,前面没有就落下。
应用
运用口诀解决算式中的填数问题:
注意观察式中数的特征,然后结合乘法口诀,找出符合条件的算式,最后填出其他口中的数。
题目
运用比较法解决实际中的购票问题
比较法
先列出所有方案,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对应的数字后进行比较,找出相对合理的方案。
题目
一个旅行团有20个成人和4个小朋友,他们一起去参观植物园。成人票每张6元,儿童票每张3元,团体票(10人及10人以上)每张4元。他们怎样购票最合算?
解题
6、连续进位乘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与个位数上的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与十位数的数乘得的积加上进位的数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例: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方法
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上的数。与哪位相乘,积的个位上的数就写在那一位数的下面,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的乘积必须加上进上来的数。
例:
方法规律
连续进位别慌张,都从个位先乘起,数位对齐要牢记,细心加上进位数。
应用
用乘法求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移多补少法:通过移一移、补一补发现,几个连续自热数的和(自然数的个数是单数)等于中间的加数乘加数的个数。
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是9的乘法算式
转化的思想
计算乘数是9的乘法算式时,可以用多位数乘以10,再减去这个多位数。
例:
7、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
归纳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三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得得积需要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直接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例
方法规律
乘数中间若有0,乘的方法照旧行。个位起,依次乘,0的数位不能扔。该进位,则进位,没有进位就写0 。
应用
按规律填空缺的数
推理法: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知识规律推导出新知识的方法。
乘数中间有0的巧算
观察归纳规律
应用规律巧算
8、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方法
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例:
拓展:一个多位数(末尾有0)与一位数相乘,不管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都可以简便计算。
应用
积的变化规律
题目
杨屯大华织布厂平均每小时织布150米,织了5小时,你能将下表填完吗?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解题
发现规律
1、每份数×份数=总份数。
2、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变大或变小,积也会随着变大或变小。
运用综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舅舅的乐欧酵室,生意兴隆,仓库月初原有120袋面包面粉,这个月又买了2次,每次购进160袋同样规格的面粉,到月底时全部用完。这个月一共用去面粉多少袋?
综合法
就是从已知的信息出发,先根据其中两个相关的信息求出中间问题,再结合另外相关的信息解决最终问题。 本题中需要从已知信息出发先解决“一共又购进多少袋”这个中间问题。
解答
9、综合能力提升
解答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题目
娜娜今年7岁,夏天今年9岁,暑假里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姑姑、姑父随着一个60人的旅游团到青岛去旅游,他们来到一景区,娜娜一家购买门票需要多少元?
分析
解这道题要找准信息,不要被多余的信息干扰,还要注意一一对应。娜娜一家共6人,2个儿童,4个大人,要求购门票需要多少元,分别求出儿童和成人票,然后加起来,就是一共需要的钱。
解答
2×30=60(元) 4×58=232(元) 60+232=292 (元) 答:娜娜一家购买门票需要292元。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
你知道妈妈第3天是从第几页开始看的吗?
分析
要知道第三天从第几页看的,就要知道前两天看了多少,比如,你前两天看了12页,也就是第10页,你第三天就会从10+1=11页看起。已看的页数+1=下次看的页数。
解答
2×120=204(页) 204+1=205(页) 答:妈妈第3天是从第205页开始看的。
用图示法解决“对半”问题
题目
花卉市场运进一批盆景,昨天卖出了总数的一半,今天又卖出了剩下的一半,现在还剩68盆。花卉市场一共运进多少盆》
分析
画图示意
解答
68×2=136(盆) 136×2=272(盆) 答:花卉市场一共运进272盆。
10、奥数:和倍、差问题
题目
小明的爸爸的年龄是他的年龄的4倍,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和是45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岁?如果爸爸比小明大27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分析
画图示意
解答
(1)、4+1=5 45÷5=9(岁) 答:小明今年9岁。
(2)、4-1=3 27÷3=9(岁) 9×4=36(岁) 答:爸爸今年36岁。
公式
在和陪问题里,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量; 在差倍问题里,差÷(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几倍数。